APP下载

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消费升级背景

2019-06-19林木西雷智中

关键词:生产率补贴显著性

林木西, 雷智中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036)

0 引 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已超越日本成为第2大经济体。居民生活水平获得大幅提升,2015年开始人均GDP超过了8 000美元,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国家成为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然而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总需求结构失衡问题逐步开始显现。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世界第2,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呈现出消费不足的问题。我国的需求结构表现为“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新常态下,这一传统增长模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新时代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再是依赖于消费需求规模的提高,更要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质量的提升,提升中高端消费、推进消费升级、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需求侧层面,消费升级体现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由数量转变为品质,由吃饱穿暖,转为追求吃得营养、穿得时尚、住得舒适、行得便捷。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持续提升,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这使得我国的消费升级迫在眉睫[1]。在供给侧层面,消费升级体现为企业能够认识到消费者对于中高端商品的需求,提供能够符合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在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自身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消费升级的需求已经形成,但我国企业应对消费升级的能力仍然不足[2]。虽然很多商品都在我国国内制造,但不少消费者仍然更加青睐国外品牌。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从企业的视角,通过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来为我国企业应对消费升级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 指标选取和模型设定

1.1 指标选择

1.1.1 被解释变量

中国市场长期存在供需错位问题,一方面,是我国国内的消费严重不足,消费对GDP贡献率长期在50%上下徘徊,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对GDP贡献率通常都在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消费贡献率过低。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者在全球扫货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这说明我国消费者并不缺少购买力。境外消费热情的高涨凸显出了我国国内消费供给能力的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问题[3]。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于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需求侧改革是指通过提高总需求来带动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则是指微观层面,企业通过高质量供给来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升级在宏观层面体现为高品质、高质量商品的消费规模增加,在微观层面则体现为企业生产并销售了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因此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够针对性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偏好的高品质产品,解决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供需错位问题。

综上,本文从供给侧视角,探讨企业对于我国消费升级的应对情况。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是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用于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5]。因此,使用TFP衡量企业为了应对消费结构、消费层次变化而进行的创新和改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6]。本文使用数据包络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计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DEA方法需要确定投入及产出指标,以员工数量、固定资产净值和营业费用作为投入指标,以年度销售额作为产出指标。

1.1.2 解释变量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通过需求侧刺激来发展经济而提出的,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单方面强调需求、刺激投资的政策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非常微弱。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消费者想要的,那么消费者就不会购买[7]。供给侧改革是从消费者需求入手,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要,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高品质产品。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层面选择能够影响到其生产高品质商品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具体选择如下,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1)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源泉和无限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使得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高[8]。改革开放以后,依靠人口红利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必须要由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把创新能力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之一,使用R&D投入占净利润比重表示。

2) 企业规模。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能够提高劳动效率,Alfred Marshall则对以上说法理论化,他认为有2种途径形成规模经济,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多个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和协作所形成,而“内部规模经济”是个别企业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效率对资源合理配置而形成。显而易见,我国的企业规模对劳动效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把企业规模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之一,使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

3) 政府补贴。政府对一个行业的支持除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外,最直接的方式是对企业或行业进行补贴,政府补贴是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传统的国家产业政策,各国政府会从国家利益出发,对不同的产业或企业进行补贴[9]。在我国,上市公司接受补贴的比例超过50%。因此本文把政府补贴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之一,使用政府补贴额同期末总资产之比表示。

4) 新产品销售情况。新产品是从供给侧出发,通过调研市场生产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来刺激消费并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0]。目前的中国,质量时代正在终结,品质时代正在崛起,因此一个企业是否有能够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广大中产阶级真正需求的产品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把新产品销售额占比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之一。

1.2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以下实证模型用以分析供给侧层面,各因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TFPt=α0+α1×jst+α2×gmt+α3×btt+α4×cpt+μt

其中: TFP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js为企业的创新能力;gm为企业规模;bt为政府补贴;cp为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情况;为白噪音。

罗楚亮(2004)[11]把居民消费区分为食物消费、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居住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等类别,他认为我国的大宗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尽管发展迅速,但阶段性较强,如房地产,而食品、衣着、文化娱乐等日常消费品仍在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占比仍然较高。陈航和吴志远(2018)[12]认为我国的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衣着、文化娱乐、电子产品等方面,综合考虑数据完整性和可获取性后,本文选择文体教娱、消费电子、酿酒饮料和纺织服装4个行业作为日常类消费的代表,并把文体教娱和消费电子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代表行业,把酿酒饮料和纺织服装作为传统产业中的代表行业。上市公司通常是行业里最优秀的公司,本文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型消费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数据进行如下筛选:1)选择上市超过3年的公司作为样本以避免新股的影响;2)剔除ST和*ST等特殊处理类上市公司以避免异常值的影响;3)剔除更改主营业务的公司以保持样本的稳定性。经过以上筛选,得到15家文体教娱上市公司、25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作为新兴产业里的代表企业,选择8家酿酒饮料上市公司、29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作为传统产业中的代表企业进行实证分析。以2001—2017年年度数据作为本文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国统计年鉴等。

2 实证分析

2.1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使用Deap软件计算得到4个样本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01—2017年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Fig.1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various industries from 2001 to 2017

由图1可知,消费电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纺织服装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酿酒饮料全要素生产率比文体教娱行业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以谷歌、苹果为代表的一大批伟大的公司,2005年至今,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更是发展迅猛,以华为、苹果等品牌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全球的经济格局[13]。我国虽然错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但是在这波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管理层意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我国许多公司抓住机会,诞生了华为、阿里巴巴、格力、海尔等一大批优秀的公司,在这些公司的带领下,我国的科技创新得到了质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高速增长。

文体娱乐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进行的高层次消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文化消费为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消费形式,它代表了消费升级的方向。文体教娱为文化产业中的代表行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早已由最初的物质需求转为精神需求,因此对于文体教娱等精神型享受消费的需求持续提升,也使得相关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加。

酿酒饮料是我国传统行业的代表,也是解决温饱问题后,一种享受型的消费形式,因此酒类和饮料的消费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升级程度。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消费者有了多余收入可以用于享受型的消费,酒类和饮料正是享受型消费的代表商品,因此酿酒饮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大幅提升,但同消费电子和文体教娱产业相比,酿酒饮料的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其全要素生产率略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穿暖的要求早已得到满足,现在消费者对穿的要求已从质量时代升级到品质和个性时代,一批优秀的公司意识到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转型较慢,依然依靠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并没有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品牌,导致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2 实证结果分析

在得到4个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后,利用前文模型验证技术进步、企业规模、政府补贴和新产品等因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验证各影响因素和全要素生产率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在利用前文模型回归时加入各影响因素的平方项。经检验,各模型的Hausman检验结果均小于0.05,因此使用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传统行业TFP影响因素实证结果Table 2 Empirical results of TFP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注: ()内为t值;*、**、***表示结果分别通过10%,5%,1%下的显著性检验

表3 新兴行业TFP影响因素实证结果Table 3 Empirical results of TFP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merging industries

注: ()内为t值;*、**、***表示结果分别通过10%,5%,1%下的显著性检验

由表1可知,2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创新能力一次幂项js的系数均为正,各系数都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说明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能力的平方项系数都为负,酿酒饮料行业模型中,平方项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纺织服装行业模型中则在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倒U型关系,对于这2个行业而言,R&D经费的投入也应有一定的范围,如果将企业收入过多的投入到研发中,轻视其他环节,也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由此可知,对于传统行业来说,R&D投入在适度的范围内才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R&D投入过高,则可能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企业规模一次幂项gm的系数均为正,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模型中的企业规模系数通过了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酿酒饮料模型中的企业规模系数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企业规模的平方项系数均为负,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酿酒饮料和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企业规模仍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其长期平均成本会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会更高。此外,对于吃、穿等传统行业来说,品牌效应尤为重要,人们更相信大企业、大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品质,这也会使得好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

政府补贴一次幂项bt的系数均为正,酿酒饮料模型的政府补贴系数通过了10%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纺织服装行业模型的政府补贴系数通过了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平方项系数均为负,其中酿酒饮料模型中的系数通过了10%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纺织服装模型中的系数通过了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补贴现象,从本文结果看,政府补贴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倒U型关系,适当的补贴可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如果补贴过度,则不利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新产品一次幂项cp的系数均为正,并且都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平方项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产品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通过调研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生产不同的产品,通过产品多样化能够达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吃饱穿暖,到质量至上,再到追求品质品牌效应。只有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切实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去研发和生产产品,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经营效率[14]。

由表2可知,新兴行业2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创新能力一次幂项js的系数均为正,各系数都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说明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能力的平方项系数为负,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这2个行业而言,R&D投入的增加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企业规模一次幂项gm的系数均为正,但文体教娱模型中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消费电子模型中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企业规模模型中的平方项系数均为负,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企业规模对消费电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消费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规模经济现象,但对于文体教娱行业,此种影响较小。这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文体娱乐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是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伴随消费升级的通常是个性化需求,此时大规模企业下的同质化产品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明显[15]。

政府补贴一次幂项b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平方项系数均显著为负,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新产品销售一次幂项cp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但平方项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研发新产品可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共同拉动消费升级,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増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文体教娱、酿酒饮料、消费电子和纺织服装4个行业为样本,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侧层面的企业视角,测算了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研发投入的最终目的是制造出消费者更加青睐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研发投入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本文的结果也表明,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在合理范围内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减税力度。

2) 我国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通常都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和政府补贴制度。从本文的结果看,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结果还显示,政府补贴虽然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如果补贴过度,会加深企业对于政策的依赖程度,一方面使企业的主动性降低,另一方面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政府要有合理的奖惩措施,通过合理补贴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 新产品销售规模的提升可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我国企业在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上的差距不大,之所以出现中国游客在国外抢购的现象,正是因为国内企业没有能够认清消费者真实需求,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卖方市场阶段,企业没有在提高产品品质,打造企业品牌商上下功夫。通过供给侧改革,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品的升级,可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由内需导向型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从GDP经济转型为幸福经济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生产率补贴显著性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跟踪导练(三)4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