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主客体场景指标分析

2019-06-18段宗志刘瑞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建筑物

段宗志,刘瑞华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据公安部消防局历年火灾统计,我国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为建筑火灾,其中,城镇建筑(如超市、公共娱乐场所、宾馆、办公场所等)发生火灾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区域[1]。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正朝着现代化、高层化、大型化、密集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这给事故发生时的营救和疏散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鉴于建筑火灾事故的多发性及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研究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建筑火灾事故的相关研究较多,龙腾腾等研究了高层建筑火灾的本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并构建火灾事故致因模型[2];高云等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致因要素并构建局部事件树[3]; Wei等研究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支持向量机(SVM)的建筑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4];patenková等研究了建筑火灾分布中的时空关系[5];方健等通过对城市塔式建筑火灾的特点研究,建立了塔式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管理系统[6];刘伟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致因因素,构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体系,但其分析多为直接原因,没有具体分析同类事故的根本原因及共性原因等[7]。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趋向于实践应用层面,但是在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对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之间的关联性与规律性分析不够。

鉴于此,笔者统计并分析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主客体场景指标,对事故中的主体和客体场景要素进行分类与筛选,从而寻求事故间的普遍规律,突出事故中的关键要素,使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把握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重点,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减轻事故的严重性。

1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1.1 研究对象

建筑伤亡事故类型众多,且事故类型不同,事故后果严重性也有差异。典型的建筑伤亡事故有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物体打击伤亡事故、建筑物坍塌伤亡事故、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及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等。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具有破坏性大、损失严重、发展速度快、致因因素多及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具体事故案例如: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受损;2010 年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大楼火灾,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着火建筑物1至28层全部燃烧;2008 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火灾,造成 44 人死亡,64 人受伤,火场过火面积达150平方米[8];此外,美国拉斯维加斯市的“米高梅”饭店火灾、韩国首尔“大然阁”饭店火灾、日本大阪市南区的“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泰国帕塔亚市中心的“皇家宗天”大酒店火灾[9]等国外城市建筑火灾事故也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的共性原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防范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信息,挖掘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与内在联系,以预防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程度、监控视频资料、建筑物建造信息、事故起因、应急救援信息、事后调查处理信息等,统计分析过程中需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技术、信息分析技术及5W1H分析方法(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发生时间分析、事故对象分析与事故过程分析)等处理伤亡事故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预防及应急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提高个体及组织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安全习惯、安全知识水平等),从根本上控制事故发生。

2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类型及致因

2.1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类型分析

研究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类型,分别从事故性质、建筑物类型、建筑物楼层高度、建筑起火原因与事故等级等维度分析事故,将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明细化、条理化、立体化,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类型

2.2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致因分析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致因分析是建立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体系的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使事故场景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根据文献[10-11],将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致因因素概括为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等4个方面,具体解释如下:

(1)安全文化缺失是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发生的根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使人自觉、主动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企业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促进个体及组织观念的转变(即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文化构成要素包括个体或组织(由个体构成)的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安全态度、安全观念、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

(2)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对系统内的人、机、环不能形成有效管理。具体表现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消防安全标准规范不全面、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设置不合理[3]、消防应急预案缺失、消防设备设施配置标准不合格、消防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评价等工作实施不到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执法力度不够等。

(3)绝大多数事故均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诸多事故案例表明,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也多是由于人的有意或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与其素质、心理、生理、责任感及自身能力等因素相关。

(4)根据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12],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物及其内部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本身就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当风险扰动量超过系统的容忍度时,就会发生事故。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建筑物的设计缺陷、建筑物的施工缺陷、防火材料耐火等级不够、消防器材陈旧、电气线路使用年限久、疏散通道堆放杂物或封闭、易燃易爆物质存放环境不合要求等。

3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设计

3.1 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设计

根据事故类型及事故致因分析,按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后的顺序详细描述事故全过程,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安全管理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等,使得人们能够了解事故发生的情景与细节,从而清楚找出事故致因。

3.1.1 时 间

时间包括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火灾事故持续的时间及人的不安全动作发出及持续的时间。为更加详细记录事故细节,可按需求将记录时间指标(事故发生及不安全动作发出的时间记录)进一步划分为年、月、日、时刻,将持续时间指标(事故持续时间)划分为秒、分钟、小时及天数,以得到事故的详尽信息。

3.1.2 地 点

地点指火灾事故的初发位置及人的不安全动作发生位置。建筑物类型不同,其内部构造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复杂,有的简单,故火灾事故初发地点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位置往往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地点指标划分为建筑物底部、建筑物中部及建筑物顶部,因为建筑火灾初起位置一般在某一层的某个位置,故该指标既适用于低层建筑,也适用于高层建筑,应用时只需划定建筑物底部、中部及顶部的对应范围即可。

3.1.3 过火面积

过火面积指在火灾发生过程中建筑物在明火或高温的侵害下,建筑物被烧毁或受损的面积。过火面积的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火灾事故的严重性,也可间接表明建筑物阻火、隔火与灭火等设备设施和技术的水平状况。过火面积可在事后进行准确测量,且不同规模建筑火灾事故的过火面积不同,本文仅定性地将其分为较小、较大与特别大。

3.1.4 事故现场情况

按建筑物受损程度将事故现场分为严重受损区、中度受损区与轻度受损区3类情形。严重受损区是指建筑物结构、外墙、吊顶受损的区域或建筑物失去承重能力,部分或全部垮塌的区域;中度受损区指建筑物的幕墙、门、窗受损的区域[13];轻度受损区指建筑物没有明显受损位置,但受到一定程度的火灾影响(如烟熏影响、灰尘影响等)的区域。

3.1.5 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

人员伤亡数量与经济损失程度是衡量事故严重度的重要指标,事后事故调查分析根据这2个指标将事故等级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为更详细描述事故损失情形可将人员伤亡指标进一步划分为伤亡人员年龄层次(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伤亡人员性别、伤亡人员职业;将经济损失指标进一步划分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

3.1.6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中不安全动作的发出者,一般为管理人员、各工种操作人员、临时流动人员(如参观者、参会者等)及固定居住人员。确定事故行为主体,可明确容易引发事故的人群及影响其发出不安全动作的因素(如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具体可从个体、群体及组织3个层面描述行为主体,个体表示任何发出不安全动作的个人;群体表示2个及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团体,但不属于组织层次,如观光或购物的群众;组织指执行作业、监督、检查或管理等任务的、由个体组成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

3.1.7 不安全行为类型

人的不安全可分为有意不安全行为与无意不安全行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往往受行为主体的省能心理、投机心理、侥幸心理、自信心理或利益驱使等因素影响,常见的有意不安全行为如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不遵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没有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条件下进行的不安全行为,行为主体的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形发生。

3.1.8 不安全行为原因

不安全行为原因即行为主体发出不安动作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安全行为受其安全需要、安全需求、安全动机及安全意识的影响和控制,构建人的安全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由模型可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其不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导致的。此外,还应指出的是,若人的安全知识水平低、安全技能及安全素质低,也能导致人发出不安全动作。

图1 人的安全行为模型

3.1.9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建筑物本身、建筑物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内部设备实施的不安全状态,如建筑物设计不合格导致存在天然缺陷、建筑物施工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筑消防设备设施陈旧、火灾报警系统灵敏度低、电器过热运行、电气线路裸露(存在短路风险)、易燃易爆物品未加防护设施、高温环境、雷雨天气、地震(引发地震次生火灾)等。

3.1.10 安全管理因素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预防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重要对策,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将人、机、环相互协调到最佳状态。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建立防火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防火安全培训与防火安全教育、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编制防火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防火安全应急演练、构建火灾信息火灾收集、分析、反馈机制、制定防火安全计划与防火安全目标等。

3.1.11 安全文化因素

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是防止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根本对策,安全文化可使人们都有积极的安全意愿,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安全文化建设、精神安全文化建设及情感安全文化建设[14]等5方面。

3.2 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设计,构建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场景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或政府可据此描述一个形象、具体的火灾伤亡事故场景[15],并可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图2 城市火灾伤亡事故主客体场景指标体系

3.3 城市建筑火灾事故场景要素表

根据事故场景指标体系,可设计相应的场景要素表,然后结合统计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将各指标定量化分析(如将各指标分等级、打分等),以得出内外条件不同(如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建筑物内主要活动人员)的城市建筑物火灾事故受哪些指标影响更大,从而对特定城市、特定建筑物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借鉴。

4 结 语

(1)以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寻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规律;通过统计分析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信息,进而挖掘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与内在联系,以预防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

(2)从事故性质、建筑物类型、建筑物楼层高度、建筑起火原因与事故等级等5个维度对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进行分类,并从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等4个方面概括城市火灾伤亡事故致因因素。

(3)城市建筑火灾伤亡事故主客体场景指标包括时间、地点、建筑物过火面积、事故现场情况、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行为主体、不安全行为致因、不安全行为类型、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因素、安全文化因素等11个方面,并据此构建城市火灾伤亡事故主客体场景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建筑物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清管收球作业伤亡事故模型及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火柴游戏
浅谈危险化学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