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实践

2019-06-18

图书馆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资助人文

唐 乐

自2001年首次正式提出“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个概念以来,数字人文的浪潮正在形成,数字人文成为图书馆实践的一个新方向[1]。截至2018年9月,CenterNet 统计的全球数字人文中心有200 个,美国75 个[2],美国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数字人文浪潮的中心。目前,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图情档学科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已有学者对国外实践案例[3]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国外经典案例的研究,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的发展,但目前美国图书馆数字人文案例研究成果不多,我国图书馆想要实现数字人文视角下角色的真正转变,仍然存在数字人文认知及自身定位缺失、数字人文学术土壤匮乏、数字人文服务先天不足、信息技术能力差等障碍[4]。因此,笔者选择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运营、服务、科研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其中人员构成、服务内容、校内外合作、科研项目与奖学金资助、国际交流主要通过网站调查与文献调研的方式实现,经费使用及评估反思主要通过对DHLab 主任Peter Leonard、经理Catherine DeRose 邮件咨询的方式进行。笔者希望通过对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的分析总结弥补目前国内经典案例研究成果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借鉴。

1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沿革

耶鲁大学数字人文事业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罗伯托·布萨神父访问耶鲁,以及耶鲁大学在1965年获得IBM 资助的人文学科和计算机为主题的会议[5]。近年来,随着耶鲁大学师生对数字人文学科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高知名度教师开展数字人文学科项目,耶鲁大学图书馆积极应对此类变化,开始推动数字人文学科工作的发展。2012-2013年,一群教育技术人员、研究生、图书馆馆员和教师举办了一个名为“数字学术新方向”(NewDirectionsfor Digital Scholarship)的系列研讨会,通过数字人文领域校内项目展示与校外专家演讲的方式,以揭示大学在支持数字人文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需求。2013年,耶鲁大学图书馆雇佣了一名全职“数字人文研究图书馆员”(Librarian for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此岗位是一种新型的人文学科馆员[6]。2015年,在Goizueta 基金会300 万美元的资助下,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Digital Humanities Laboratory,DHLab)在耶鲁大学最大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成立,标志着耶鲁大学继续致力于人文科学的前沿研究和教学[7]。2018年夏天,数字人文实验室搬入了位于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的弗兰克家庭阅览室新空间[8],该空间包含大面积的协作工作空间、会议室及办公室,主要用于推动耶鲁大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教学和研究,数字人文实验空间布局见图1。

图1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空间布局[6]

2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分析

2.1 经费使用及人员构成

据DHLab 主任Peter Leonard 介绍,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获得的Goizueta 基金会300 万美元使用方式大致可分为用于设备和设施、雇佣工作人员和资助数字人文项目三类。具体而言,在300 万美元中,20%将用于设备和设施、包括翻新前储备图书阅览室(现为弗兰克家庭阅览室)作为DHLab 的永久空间,购买小型计算机实验室,专用软件,如识别扫描文本语言的技术,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和数字化设备,将用于研究目的、不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变成数字文本。25%将用于雇用三名新数字人文研究图书馆员。剩余的部分将用于资助耶鲁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的数字人文项目,其中教师项目的资助额度最高可达2 万美元,教师和研究生的“种子基金”资助额度最高可达3,000 美元。自2018年起,大学中央财政支持与捐赠的组合模式是支持数字人文实验室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

DHLab 拥有一支成熟的数字人文团队,其团队主要分为日常管理队伍、教学指导员队伍、博士后队伍、执行委员会队伍四类。

(1)日常管理队伍包括:①DHLab主任。主任是数字人文实验室的“领头羊”,是保证团队顺利运行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目前DHLab 主任是Peter Leonard,他是2013年第一位作为数字人文研究图书馆员来到耶鲁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入职前他主要负责芝加哥大学的人文科学计算,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文本挖掘博士后研究员,获得谷歌数字人文研究奖;②经理。经理的职责主要为会见研究人员进行咨询,参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研讨会,并在相关的课程中与数字人文教学研究员进行合作。目前,DHLab 的经理为Catherine DeRose,其拥有英国文学博士学位以及人文计算和设计方面的辅修学位,参与国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卡内基音乐厅和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活动;③数字人文开发人员,其主要负责数字人文软件产品的开放与优化。Douglas Duhaime 是DHLab 的数字人文开发人员,在加入实验室之前,Douglas为ProQuest 公司的文本和数据挖掘产品经理,并与HathiTrust 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HTRC 高级合作研究基金会,并参加了NEH 赞助的“早期现代数字议程”;④用户体验设计师,其主要专注于用户研究,原型设计和产品的设计,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和信息设计手段来展示人文信息。Monica Ong Reed 为DHLab 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其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并在2007-2015年担任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设计师,曾获得韦比奖提名;⑤项目经理,协助耶鲁大学教师和学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自2015年起,DHLab 每年会聘请2-4 名具有计算机科学或人文学科背景的人员作为项目经理,来协助耶鲁大学师生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研究;⑥顾问与项目助理。顾问的主要职责就是与数字人文学者进行沟通,以了解其意见与需求。2017-2018年,DHLab 的顾问为Kevin Anderson 与Clay Greene。此外,DHLab 也面向耶鲁大学学生招募数字人文实验室项目助理,并向其提供资金[9]。

(2)教学指导员队伍。DHLab 每个学期都会任命一批数字人文学科教学指导员,DHLab 工作人员将数字人文学科和演示设计整合到教学指导员的课堂中,以协助开设具有强大数字人文元素的课程。教学指导员的选择取决于课程的目标和研究员的兴趣。2015-2018年,DHLab 已经任命了21 名教学指导员,均为耶鲁大学的博士生[10]。

(3)博士后队伍。自2015年以来,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与校内学术部门合作,为2-3 名博士后人员提供支持。在任命期间,每个博士后都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并追求与他们的学科相关的独立数字人文研究。除了在数字人文实验室接收专门的工作空间外,博士后同事还与其所在部门的教师导师以及技术人员(包括数字人文开发人员和用户体验设计师)进行协作。2015-2018年,DHLab 已经与耶鲁大学7 名博士后进行了合作[11]。

(4)执行委员会队伍。DHLab 成立了一支由计算机科学专家、人文科学学者、图书馆员、数字人文实验室工作人员等组成10-14 人不等的执行委员会,以专注于在耶鲁大学推广数字人文科学[12]。

2.2 服务内容及校内外合作

为了帮助耶鲁大学全校师生推进项目研究,DHLab 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其中主要包括:

(1)磋商咨询。DHLab 为任何发展阶段的数字人文项目提供个人和团体磋商咨询。工作人员解决与最佳实践、数据管理、语料库创建、可视化、数字工具等相关的数字人文问题。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预约或者办公时间来DHLab 讨论数字人文项目或与工作人员交流数字人文思想[13]。

(2)数字人文项目入门培训。DHLab 为数字人文科学新手或对数字人文感兴趣的人员提供数字人文项目入门培训,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成功规划,管理和构建数字人文项目。入门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语料库创建、工具与方法、数字传播等内容[14]。耶鲁大学师生可在每周二和周三下午2∶00 至4∶00 到DHLab 寻求指导与帮助[15]。

(3)空间与设备。DHLab 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工作空间,包含可用于数字人文研究的专用软件和计算机,来进行文本分析、视觉分析、空间分析与网络分析,提供的数字方法主要包括文本标记、映射、网络分析和主题建模,为耶鲁大学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广泛的数字人文学科支持[16]。

(4)研讨会。耶鲁数字人文实验室全年组织数字人文工作坊,介绍与数据收集、清理、挖掘、可视化和分析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工作坊向所有耶鲁大学的学生、教职员工开放,但有名额限制,参加需要事先注册申请。工作坊安排会提前在DHLab 主页上公布,如2018年10月3日下午四点的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 与11月1日下午3-5点的DataHoursforHumanists[17]。

(5)数据资源挖掘及专题资源集。耶鲁大学图书馆与Adam Matthew,Gale,ProQuest 等数据库供应商合作,在许可协议中包含文本和数据挖掘(TDM)权利,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访问原始文本以进行数据挖掘[18]。此外,DHLab 还将数字人文的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集成专题,其中书籍内容包括理论书籍,以及教授特定编码技能的书籍,网络资源包括数字人文博客、项目、工具及课程教学大纲,用户可通过访问LibraryThing 页面[19]和耶鲁数字人文实验室Zotero 合作账户[20]进行专题资源获取。

(6)GitHub[21]。为了让用户更好的进行数字人文研究,开发项目程序,DHLab 提供了GitHub开源代码库以及版本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十分轻易地找到海量的开源代码。

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需要进行跨学科跨部门合作,以开放的态度走出去[22]。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与耶鲁大学校内外部门机构进行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服务。其中校内合作部门主要包括:

(1)教学与学习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CTL)。DHLab 与CTL 会举行联合咨询,并且一名CTL 的工作人员帮助DHLab 培训数字人文教学研究员。

(2)校园IT(Campus IT)。DHLab 与CTL 看展数字人文项目合作,并且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3)GIS 服务、StatLab、耶鲁大学研究计算中心(Yale Center for Research Computing,YCRC)和耶鲁大学网络科学研究所(Yale Institute for Network Science,YINS)。DHLab 与此类机构举办联合研讨会和联合磋商。比如,2018年10月3日下午四点的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研讨会就是耶鲁大学研究计算中心用户组系列的一部分[23]。

(4)学生组织。DHLab 中的学生项目经常与Yale STEAM(混合STEM/ 艺术与人文项目)和Float Yale(计算机科学中的性别多样性)两个本科小组合作,以支持学生感兴趣的领域。

校外合作机构按照功能主要分为:

(1)资助机构。由耶鲁大学已故校友设立的Goizueta 基金会为DHLab 提供了创业资金与拨款。另外,DHLab 十分幸运地收到了另外一份基金的资助,以用于未来数字人文空间的翻新。

(2)项目合作机构。DHLab 与纽黑文国家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合作开展了Pathways to Arts and Humanities 及Pathways to the Sciences ventures 项目,并与纽黑文和其他地区中学、高中举办了联合研讨会。另外,DHLab 还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如最大的非洲裔美国人视频口述历史收藏项目History Makers、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等。

2.3 科研项目与奖学金资助

截至2018年9月,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已经参与完成的数字人文项目18 个,正在进行的项目12 个。项目主要分为视觉分析、文本分析、web 应用程序、空间分析、众包数据和网络分析6 种类型,主题设计到手稿、经、语言、语言学、中世纪、档案、文字、照片、建筑等。其中12 个在研项目中视觉分析主要是有Neural Neighbors: Capturing Image Similarity、PixPlot,文本分析项目主要有Digital Humanities and Russian & East European Studies、Let Them Speak:An Anthology of Holocaust Testimonies、Robots Reading Vogue, web 应用程序主要有John Ashbery’s Nest,空间分析项目主要有GatheringaBuilding、Photogrammar、New Haven BuildingArchive,众包数据项目主要有Transcribe at Yale,网络分析项目主要有InsidetheDecisive Network。特征项目Ensemble:Crowdsource Yale Theater History[24]。DHLab 为这些项目提供项目管理、3D 建模、照片数字化、书面材料转录、创建在线平台、可视化、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展示项目,扩大用户对科研项目的理解。

数字人文实验室提供许多资助机会,以帮助推动耶鲁大学的数字人文研究。其中,耶鲁大学与数字人文相关的奖学金主要有:

(1)快速原型制作资助(Rapid Prototyping Grants)。快速原型制作资助用于项目的重点设计和开发干预,以帮助项目开始或为现有项目添加创新功能。它鼓励创新,主要资助同类项目的第一个,耶鲁大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生、专家和正在从事数字人文项目的耶鲁图书馆员或策展人每年都有资格申请一份快速原型制作资助。ChirilaDB、Cinécircuits、 Digital Editing and the Medieval Manuscript Roll 是快速原型制作资助的科研项目[25],DHLab 为这些项目提供了资金资助。

(2)研讨会资助(Workshop Grants)。研讨会资助主要用于支持校园内的数字人文讨论和培训机会,每次资助500 美元,资助对象为来耶鲁参与数字人文讨论或培训的非耶鲁参与者,资金主要用于酬金、旅行费用或与会者的食物费用等[26]。

(3)数字人文训练奖学金(DH Training Scholarships)。DHLab 为耶鲁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图书馆员设立了数字人文训练奖学金,以支持参加校外三天或三天以上的数字人文研讨会。当数字人文训练奖学金周期开放时,将以滚动方式接受申请,每人每次资助500 美元,直到资金用完为止[27]。

(4)校外其他资助。除了数字人文实验室支持的资助机会之外,DHLab 还鼓励对数字人文项目感兴趣的人员积极申请一些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数字人文资助,主要包括NEH(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数字人文办公室、ACLS(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数字创新奖学金、Alfred P.Sloan 基金会-数字信息技术专业、Artstor 数字人文奖、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人文科学高级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IATH)-访问奖学金等。

2.4 评估反思与对外学习交流

据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Peter Leonard 和经理Catherine DeRose 介绍,为了更好地促进耶鲁大学数字人文研究的推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工作重点与方向,DHLab 每年或者每学期会通过两种方式对数字人文实践进行评估:一是年度报告。DHLab 每年会向基金资助组织提交数字人文年度报告,以通报DHLab 近一年的运营情况、经济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年的预算情况等。二是教学反思。DHLab 的教学人员在每学期结束后会对一学期数字人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写下反思。这些反思是数字人文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有利于解释如何将数字人文的方法有意义地融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信息手册[6]。

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十分重视用户与馆员进行对外学习交流,鼓励耶鲁大学师生及馆员去其他机构参加密集型或者超过三天的研讨会。DHLab 推荐的学习交流数字人文机构或研讨会主要有:

(1)数字人文暑期研究所(Digital Humanities Summer Institute,DHSI)。由于耶鲁大学是数字图书馆联盟(DLF)的成员,因此耶鲁大学教师、学生和员工参与会享有300 美元的优惠学生注册费。对于非学生,注册费则为650 美元。此外,DHSI 也对所有人员开放奖学金申请,标准为学生150 美元,非学生300 美元[28]。

(2)人文强化教学(Humanities Intens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HILT)。HILT 是一个为期5 天的培训机构,其中包括为研究人员、学生、早期职业学者和文化遗产专业人士提供的主题演讲,了解数字人文理论、实践和文化。全日制学生、专业学者或画廊,档案馆和博物馆员工报名可享有250 美元的优惠。任何5 人团体注册都有资格享受25%的折扣[29]。

(3)牛津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Oxford,DHOxSS)。DHOxSS 接受任何对数字人文感兴趣的人申请,包括所有职业阶段的学者、学生、项目经理以及从事IT、图书馆和文化遗产工作的人员。培训时间为一周,主要通过专家客座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30]。

(4)奎尔夫数字人文学院(DH@Guelph)。加拿大奎尔夫数字人文学院每年会举办一系列为期4 天的数字人文研究与教学相关研讨会,各个学科和机构的学生、教师团队都可以报名参加。学生注册费用为200 美元,外校员工/教师注册费用为500 美元,校内教职工为350 美元[31]。

(5)特里尔数字人文秋季学校(Trier Digital Humanities Autumn School)。德国特里尔大学每年秋季会开展数字人文学校,主要进行计算语言学与数字人文学科的相关研究培训[32]。

(6)2016年的中文数字人文暑假学校(Summer School in Chinese Digital Humanities)。此研习营由我国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荷兰莱顿大学与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主办。基金会会向大学院校或学术机构的专任学者,攻读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提供一定额度的奖学金[33]。

3 特征分析

3.1 注重旧空间改造,团队结构成熟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十分注重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DHLab 所在馆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建于1930年,数字人文实验室的永久空间弗兰克家庭阅览室也是由前储备图书阅览室翻新改造而成。据DHLab 主任Peter Leonard 介绍,相较于重新建设馆舍空间,翻新旧阅览室大约为DHLab 减少了80%的费用支出。对于图书馆旧空间的改造与利用,一方面为数字人文工作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保证了DHLab 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科研项目资助方面的支出,突出了DHLab的工作重点与方向;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数字人文服务与图书馆地理位置上的连接,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其他服务资源与物理环境。此外,DHLab 有一支分工明确的工作团队,结构体系成熟。其中,日常的管理队伍主要负责数字人文实验室的日常运营与服务实现;教学研究员队伍负责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与耶鲁大学日常教学的连接、实践工作;博士后队伍则主要负责数字人文服务与科学研究如何融合的探索;执行委员会则负责从各专业的角度监督、把握DHLab 建设方向,推广数字人文。各团队之间既相互交融,又彼此独立,各司其职。

3.2 合作方向迥异,服务边界清晰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合作机构分为校内与校外两部分,其中由于DHLab 的服务对象主要为耶鲁全校师生与研究人员,因此校内合作机构是DHLab 的主要方向,校外机构则处于补充地位,即“与校内机构合作为主,以校外合作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合作方针。其次,DHLab 不同合作机构承担的职能也不尽相同。与校内合作机构主要是为了弥补图书馆在某些能力上的缺失,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开展服务。而与校外机构合作则更多地是为了获取资金支持,合作数字人文项目,推广、普及数字人文,扩大社会影响力。数字人文中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弥补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提供现状和数字人文研究者期望之间的差距,推广和普及数字人文[34],DHLab 向耶鲁大学全校师生开放数字人文的环境,提供数字人文相关的软硬件条件,集合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人文的基本培训,提供接触数字人文机会,辅助数字人文科研等服务,很好地揭示了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纽带、连接与推广的角色定位,即不喧宾夺主,又无可替代。但是,与一些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向校外提供数字人文服务不同,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主动邀请校外有需求的相关学者举行讨论会,为其提供数字人文服务[22]。DHLab 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耶鲁全校师生与教职工人员,服务半径主要为校内,通常情况下不提供校外人员的支持服务。

3.3 全方位资助,孵化科研项目

DHLab 获得的300 万美元资助中,有将近55%用于数字人文项目。DHLab 主任Peter Leonard 也表示“提供数字人文的新设备与环境不是第一位的,增加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培育数字人文新空间才是DHLab 的首要目标”[7]。由此可见,孵化数字人文科研项目是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的主要职责与目的。DHLab 围绕这一工作中心,针对不同的数字人文服务需求群体,制定了全方位的资助体系。体系包括以数字人文研究者为资助对象的研究基金,以数字人文研究生与图书馆数字人文从业人员为资助对象的种子基金,为对数字人文从业或感兴趣的群体准备交流基金和以数字人文训练为主的训练基金等,覆盖了数字人文不同基础与需求的群体,涉及到数字人文不同的环节与步骤,为数字人文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孵化、数字人文推广建立了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3.4 鼓励交流学习,重视反思总结

虽然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服务范围仅限于本校师生,但其仍然鼓励校内数字人文研究人员、硕士生、对数字人文感兴趣的本科生、图书馆数字人文从业者积极参与对外交流。DHLab 不仅仅建立了各种针对研讨会、培训班、训练营的资助奖学金,还与一些知名的、有影响力的数字人文机构进行了沟通合作,为耶鲁大学师生争取了参与数字人文交流培训学费的优惠。此外,DHLab 还通过其网页、博客、e-newsletter、Instagram、Twitter 不定期向用户推送数字人文研讨会相关信息。同时,DHLab 十分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总结与反思,通过年度报告与学期教学反思的方式,从运营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不同角度,审视自身工作,积累经验,为后期工作的开展与新员工的培训积累材料。

4 启示

4.1 改造空间,以技术部门为依托探索实践

受传统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和资金因素的制约,图书馆组织架构与人才队伍结构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大多数图书馆仍维持着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技术、办公室等传统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结构与资金拨付也与之匹配,且各部门工作内容独立,员工知识技能固化,馆员对数字人文等新领域的实践关注甚少。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传统部门均无法单独胜任数字人文服务[4]。而数字人文作为一个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新领域,其边界不断扩展,文本挖掘、可视化与图形化、数字化项目、模式识别、VR/AR 与ARG 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人文项目[35],数字技术贯穿数字化到数字出版的整个知识管理生命周期,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面对如此宽泛的技术领域与巨大的资金需求,从事数字人文工作往往要求馆员掌握数字技术、工具和方法,包括文本编码、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GIS、社会网络分析、图像分析等数字人文技术甚至编程语言、数据库设计、网站开发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团队人员结构与学科背景,及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架构,可以依托图书馆的技术部门成立数字人文空间筹备团队,提供服务。并且,图书馆可以根据数字人文项目的需求,在保持图书馆人员所属部门与工作业务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临时抽调对数字人文感兴趣或有相关技能的馆员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共同进行数字人文服务。此外,我国高校应该重视旧空间的修缮与改造,将旧空间改造作为数字人文空间建设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数字人文资金支出,将有限的资金支出到其他方面,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缩短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建设时间,提高筹备效率。

4.2 确定边界,积极与校内外机构寻求合作

由于目前我国数字人文学术土壤严重匮乏,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仍然是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服务能力不足[4]。因此,首先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应该确立服务边界,限定服务范围,以保障数字人文的服务质量。耶鲁大学图书馆由于数字人文服务实践发展时间不长、经费有限等原因,DHLab 目前仅为耶鲁大学的全校教职工提供服务。结合其限定服务范围的经验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实情况,我国高校应该把数字人文服务边界限定为本校的教职工,优先为各高校内部服务。其次,由于数字人文具有明显的交叉特征,且人文学科的研究或创作带有非常强的个人色彩,人文研究所要使用的数据集、工具软件或平台一般是小众的,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没有固定的套路[3]。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外合作,与校内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共建项目,共同开展服务研究[36]。在各高校中,图书馆在空间、人力、资源组织等方面通常有一定的优势[22],但在教学、项目研究、培训、资金、宣传推广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图书馆应秉承着不同的目的找寻合作机构。其中,校内合作机构应该选择在数字人文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机构与部门,而校外合作机构则应优先考虑其在培训交流、资金保障与宣传推广方面的优势。内外兼修,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4.3 当好帮手,将项目支持作为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不少图书馆从业者认为,数字人文仅仅是数字时代各人文社会学科彼此抱团取暖的一种方式,是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同时,这些从业者认为将图书馆提供数字人文服务视为代替人文学者从事研究工作,是一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也有人视数字人文服务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图书馆从事数字人文服务必然导致顾此失彼,不得始终。以上种种认识上的误区,究其根由,与图书馆知识管理角色定位的不清不无关系。而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3 个层次:核心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组成,提供基本的资源保障;中间层由基金会、资源库、机构仓储、计算设施、系统平台、工具软件、领域专家和数据科学家等构成,是数字人文研究活动的主体;外围是数字人文的成果发布、分享平台和界面[36]。由此可见,在数字人文中,图书馆起得更多的是“辅助”“桥梁”的作用,并非数字人文研究的核心。因此,图书馆要对自身“帮手”的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履行“帮手”的角色。另外,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将近55%经费用于数字人文项目的支持,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重点。图书馆应该成为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的催化剂与孵化器,针对不同的校内群体,如研究人员、学生、图书馆员、其他对数字人文感兴趣的群体等设立不同的项目资助标准,以鼓励其认识、参与、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或活动,扩大数字人文群体。

4.4 注重评估,支持相关用户对外学习交流

目前,国内专门的数字人文中心凤毛麟角,相关基金组织、行业协会更是无从寻觅,学界对数字人文并未产生足够的认识。用户方面,学界主流尤其是人文学科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仍持怀疑态度,科学研究沿用传统的精读模式,教师教学过程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极少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造成人文学的学生缺乏自然科学思维和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图书馆方面,图书馆员知识技能固化,对数字人文等新领域的实践关注甚少。因此,支持用户进行学习,发起数字人文交流,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有着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丰富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培育数字人文馆员,为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交流,为图书馆与人文学者进行项目合作奠定基础。图书馆可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数字人文的学习交流。其中,“送出去”是指学习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设立专门的数字人文学习交流资助体系,鼓励数字人文相关群体参与校外的数字人文交流培训项目活动;“请进来”是指图书馆通过邀请校外数字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数字人文研讨会或培训班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交流。此外,由于我国数字人文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应注重数字人文工作的总结评估,通过年度/学期报告、工作记录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方法。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资助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