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纺织领域专利发展研究

2019-06-17陈磊徐小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专利高校

陈磊 徐小丽

摘 要:基于中国知网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量、核心技术领域分布和发明人分布等三个方面对2009-2018年度纺织领域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高校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高校自身的优势竞争领域,分析高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发展现状,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利;高校;纺织领域

中图分类号:T-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9-001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tent retrieval and analysis platform of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op t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extile field from 2009 to 2018 from three aspects: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core technology field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ventor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competi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tent development in the textile fiel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patent; university; textile field

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专利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相较于企业而言,高校在知识产权运营链条中处于更前端,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其专利技术水平对于推动地区产学研合作、拉动地区经济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达369.8万件,同比增长15.6%。截至2017年底,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41万件, 其中高校拥有25.8万件, 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18.3%。对高校专利的发展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的专利实力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领域,能更好的促进产学研发展,专利研究应受到高校的重視。

中国纺织工业是支撑世界纺织工业体系平稳运行的核心力量,国内纺织领域的创新发展研究对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纺织领域专利发展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内整个纺织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热点领域趋势变化。根据文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已有相关学者对我国的纺织领域专利发展现状展开了研究。宋秉政从纺织行业各分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析了纺织领域专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徐筱琳从纺织专利的对象、分类和现状分析了我国纺织领域专利的布局及发展情况[3]。尚未见相关高等院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发展研究文献,高校是进行发明创造的重要阵地, 也是专利申请和授权的主阵地之一[4],对发布于纺织领域的主要高校进行专利分析,了解高校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检索工具与数据来源

1.1 专利检索工具

选取中国知网的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PTSA)作为检索分析工具,该工具是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收录1985年以来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788年以来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十国两组织两地区的专利。

1.2 数据来源

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进行数据统计,纺织领域在IPC分类为D部,D部又分别按大类、小类、大组、小组进行具体划分。纺织领域D部下面分D01-D07共七个大类,D01代表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D02代表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D03代表织造;D04代表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D05代表缝纫、绣花、簇绒;D06代表织物的处理、洗涤;D07代表除电缆以外的绳索。

以IPC分类号、申请日作为检索限制条件,检索纺织领域2009-2018十年间的专利国内申请情况,检索式如下:(AD>='2009-01-01' and AD<='2018-12-31') and (IPC='*D01' or IPC='*D02' or IPC='*D03' or IPC='*D04' or IPC='*D05' or IPC='*D06' or IPC='*D07'))。检索结果显示,共检索出288510条记录(检索日期为2019年02月15日)。按照申请人进行分类,筛选出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为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岛大学、中原工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十所高校中,除北京化工大学以外,其余高校均是国内纺织学科重点建设院校,检索结果与高校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其中,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

本文选取上述十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校2009-2018十年间纺织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统计,累计检索到12131条记录(检索日期为2019年02月15日),以这些检索记录作为数据分析样本。

2 高校纺织领域专利发展分析

2.1 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2009-2018年度,十所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009-2015年间,除2014年略微下滑外,其余年份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申请总量为1728件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滑趋势(如图1折线图所示)。

十所高校中,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数量优势明显,三所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占比接近60%。东华大学作为纺织领域国内知名高校,专利申请量所占比率为31.5%,凸显了该校在纺织学科的科研竞争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入选前十的高职类院校,作为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其深厚的纺织文化底蕴和纺织学科教研实力,确立了该校在纺织领域的重要地位。十所高校的各年度申请量分布见图1柱状图所示,申请量百分比见图2所示。

另外,从专利法律状态构成来看, 2009-2018年间,十所高校纺织领域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率最高为65%,其次为发明专利授权,所占比率为25.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比率为9.5%,有0.3%的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如图3)。

2.2 专利技术领域构成分析

纺织行业技术领域分支较多,在IPC国际分类法中,纺织领域被划分成七大类。对十所高校的专利按照IPC大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高校技术领域分布构成情况(如图4所示)。分析结果显示,十所高校的专利技术构成不同,各自的侧重方向不一样。其中,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青岛大学四所高校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相同,集中分布在D01、D06和D04三个领域;江南大学和中原工学院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相同,除了分布在D01、D06,还集中在D02领域;苏州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在D01和D06;浙江理工大学集中分布在D01、D06和D0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分布在D06、D02和D03。

D06和D01领域是高校涉及最多的领域,除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在D01涉及外,其余所有高校均有涉及这两个领域。这一分布态势,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技术研究分布领域相一致,D06、D01领域是我国纺织业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D05缝纫绣花和D07绳领域十所高校均未有涉及,说明高校在这两个分支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D02、D03和D04领域研究的高校不多,涉及D02领域的高校只有江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D03领域仅有浙江理工大学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D04领域有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青岛大学。高校专利技术的构成领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纺织与工程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力。

为更深入了解十所高校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采用IPC分类大组进行统计,筛选分析出每所高校最具竞争优势的专利核心技术领域,如图5所示。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核心技术主要分布在D01D5(长丝、线或类似物的生成)领域;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6M10(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的物理处理)领域;武汉纺织大学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6M11(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领域;青岛大学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1F1(制作人造长丝或类似物的一般方法)领域;天津工业大学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1F6(单组分合成聚合物人造长丝及类似物)领域;中原工学院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2G3(纱或线;其他未包括的制造纱线的工艺或设备)领域;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技术分布在D03D15(以使用的纱线或其他经、纬的材料或结构为特征的机织织物)领域。由此可见,十所高校的专利核心技术领域分布均不相同,有着各自的分布特点。

2.3 發明人分析

专利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对发明人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各个分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同时也能够了解不同发明人的核心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根据对十所高校2009-2018年度纺织领域专利申请的数据统计,十年间高校发明人总数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009-2016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发明人总量达2074人,近两年人数开始逐年回落。

按照专利数量从高到低排名,前二十名发明人集中分布在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苏州大学六所高校。其中,江南大学所占比率最高,有8位高产出学者,占比40%;其次为东华大学,4位专家学者占比20%;武汉纺织大学所占比率为15%位列第三,其余依次为中原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苏州大学。排名前十位的专家学者名单和专利数量情况如图6所示,江南大学的苏旭中、刘新金、谢春萍和徐伯俊专家排名前四,武汉纺织大学的徐卫林专家紧随其后,东华大学仅有俞建勇和朱美芳两名专家入选前十,在发明人数量和个人申请量上均不及江南大学。

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来看,采用IPC国际分类法大组划分,江南大学五位学者的核心技术领域一致,均分布在D02G3、D01H5和D01H13三个分支领域;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专家研究的核心技术领域为D01H5、D01H13和D06M11;中原工学院张洪专家的核心技术领域分布在D02G3、D01H5和D03D15三个领域;东华大学俞建勇和朱美芳专家研究的核心技术领域完全不同于江南大学的五位专家,除两人共同专注的D01D5和D01F6两个领域外,前者还专注于D04H1,后者专注于D01F61领域;苏州大学的何吉欢专家研究的核心技术领域分布在D01D5、D04H1和D01D13。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核心技术发明人集中研究的领域有D02G3、D01H5和D01H13;而D06M11、D03D15、D01F1和D01D513这四个分支领域均只有一位核心技术发明人。

3 结束语

通过对十所高校在纺织领域专利申请的研究分析,详细了解了各所院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竞争力情况。十所高校中,除北京化工大学以外,其余均为纺织类特色院校,均设立有纺织工程专业。十所高校作为纺织领域国内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院校,充分展示了这些高校在纺织学科的竞争优势,也彰显了学校的纺织学科特色。本文从专利申请量、核心技术构成和发明人三大层面详细分析了十所高校的专利情况,对各高校在纺织领域中的专利竞争优势技术领域分布、不同技术领域的核心发明人分布等专利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入了解了纺织领域高校的专利发展情况,剖析了各高校的专利布局特点,对同行业者了解纺织领域重点高校的专利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高校专利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重视数量和质量双重建设

近十年纺织领域高校专利申请量相对上一个十年有了快速增加,一方面顯示出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在不断发展。近三年,高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普遍出现下滑现象,高校应该积极查找原因,结合自身学科建设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专利成果产出。在促进专利产出的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专利的质量建设,避免只盲目追求产出数量的增长。强化专利质量意识,在具备条件的高校逐渐调整业绩考核方式,改变现有单一从产出数量角度的专利激励、自助政策[5]。

(2)强化优势领域,挖掘潜在领域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竞争领域,拥有该领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科研团队,保持在优势竞争领域产出高质量专利具有先天的优势。高校在加强优势领域专利产出的同时,还应该紧跟学校在纺织领域的学科发展方向,挖掘潜在的技术领域,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潜在技术领域的大力发展,从而共同提升高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技术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数据表明,高校在纺织领域的专利核心技术领域与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高校专利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D06和D01领域,D02、D03、D04有少量涉及,D05领域几乎未有涉及;以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和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分布在D06和D05领域,其他技术领域几乎未有涉及。D06领域,尽管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主要技术分布领域,但侧重点不同,高校侧重于D06M领域,而企业则侧重于D06F领域。高校与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资源,产出并转化成高质量专利成果,共同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周子钧.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专利实力模糊评价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S1):11-16.

[2]宋秉政.浅析我国纺织专利技术发展现状[J].纺织导报,2016(06):31-38.

[3]徐筱琳.我国纺织领域专利发展的现状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8-9.

[4]李小童,徐菲.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38-41.

[5]高升阳.中国高校专利产出能力及综合质量分析[D].天津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专利高校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IBM2016年获得超过7000项专利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