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称谓文化看网络流行语

2019-06-17向金阳韦梦岚李芯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向金阳 韦梦岚 李芯蕊

内容摘要: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关键词:称谓文化 网络流行语 构成形式 泛化现象

对称谓的定义,可见《现代汉语词典》:“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等。”[1]而称谓语就是“用来称谓别人和自己的那些词语”。[2]网络流行语中涌现出的称谓语多种多样,且不断地更新发展着。

一.网络流行语中称谓语的构成形式及特点

1.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事件中因主角人物而产生发展的称谓流行语,这类大多带有讽刺意义,并代表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现象。

例:“眉毛哥”、“叶良辰”

“眉毛哥”来源于2018年社会新闻事件,杭州小吴被理发店骗收3万多元,付了2500元后报了警并找媒体维权,而因独特长相而走红,被称为“眉毛哥”。

“叶良辰”被网友爆料,聊天记录中口气透露一股武侠风,夹杂着小说霸道总裁的口吻,语气不善,恐吓说要“分分钟弄死对方”,成为网络热点和文体引用对象。

2.简形直词。即为简洁形象直白的词语构成,这类词的构成通常通过字面就可以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迷妹”、“肥宅”、“傻白甜”

“迷妹”,是对追星族的称呼,“迷”指痴迷,“妹”标明性别为女性,故“迷妹”仅限于女粉丝,而男粉丝为同类派生词“迷弟”。

“肥宅”是对痴迷于二次元文化的肥胖者通用的称呼,这是懒人经济的表象。“肥”指肥胖,“宅”指居家工作生活,很少外出。

“傻白甜”指爱情故事的女主,貌美如花、心地善良、没有心机,甚至有些“小白”,同类词还有“高富帅”、“白富美”等。

3.由词语引申而来的谐音。这类词通过读音相似起到一种幽默、讽刺调侃的意味。

A.汉语读音的谐音。

例:“骚年”、“菊外人”、“蜀黍”

“骚年”是“少年”的谐音,网友为了满足其搞笑娱乐心理而将“少年”称为“骚年”。

“菊外人”一词来源于2018年选秀节目《创造101》。选手王菊人气高涨,“不知道王菊是谁,也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但已经被‘给王菊投票相关信息包围的路人”则为“局外人”,谐音“菊外人”。

“蜀黍”源自“叔叔”的谐音,指有萝莉情结,喜欢萝莉带有拐带和推倒萝莉倾向的中年男人。

B.外语译汉的谐音。

例:“爱豆”、“爸比”

“爱豆”,受到大众青睐和追捧的歌手、演员等娱乐人士,大多指非中华地区的明星,这是粉丝对偶像的亲昵称呼。

“爸比”,出自《茜茜公主》电影,茜茜称呼她父亲为 “爸比”。在2013年湖南卫视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中,Kimi一句“爸比,我要喝奶奶”令“爸比”一词成为网络搜索热词。

4.词语搭配的转换义。即给原有的词语加上原本不具有的意义,而正好符合了一类人的形象。

例:“凤凰男”、“吃瓜群众”

“凤凰”指的是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男”强化了性别,该词化用了“飞上枝头当凤凰”的一句民间俚语。

“吃瓜子”在網络中指当有人发帖,只看热闹不发言的行为,后被简称为“吃瓜”;“群众”即普通人。二者结合起来为“吃瓜群众”,指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现在使用范围扩大,凡是对某议题不了解或有意保持沉默的围观者,都可称“吃瓜群众”。

5.词语的意义引申与别解。这类词语改变了其词语的固定意义,通过引申等方法赋予其新的意义。

例:“老司机”、“小哥哥/小姐姐”

“老司机”原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驾驶员,“老”标明驾龄长且熟练。后一首山歌《老司机带带我》让这个词爆红,该词引申为行业老手,对各种规则以及技术、玩法经验老到的人,也用来比喻网络上有一定人生阅历的“网络老人”。

“姐姐”、“哥哥”原为有血亲关系的亲属称谓,网络流行语中的“小姐姐”、“小哥哥”亲属称谓引申为对“颜值”高的女孩子、男孩子的称谓。

6.特殊形成方式。

例:“亲”

“亲”因特殊形式产生,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客服与买家交流时常用的称谓语,卖家以这一称谓语拉近与买家的心理距离,增强买家好感度,从而增加购买的可能性。“亲”的产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其适用范围,不仅仅用于客服与买家之间进行交流的称谓语,也用于好友之间的亲密称呼。

二.网络称谓语中的泛化现象

在社会语言学的范畴,称谓语的泛化指:“在原有可应用的称谓语不足以及新的合适的称谓语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交际双方被迫扩展、放大,或者改变原有称谓语,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的人的现象。”[3]简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人际关系不断产生,称谓语缺失,而又未产生新的称谓语补充,人们则使用已有的称谓语进行代替,此代替虽有效填补了汉语称谓系统的缺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泛化现象。例如“老师”、“帅哥/美女”。

“老师”一词,原是对“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的称谓,而今其使用范围泛化,与教育行业不相关的人也可称谓“老师”,“老师”泛化为了“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有能力的人”,成为了一个代号;又如“帅哥”、“美女”,原指英俊帅气的年轻男子与美貌的年轻女子,随着其使用泛化,“帅”和“美”的作用逐渐虚化,“帅哥”、“美女”泛化成了对男性、女性的指称,更偏重了“性别”。在网络称谓流行语中,泛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宝宝”、“亲”。

“宝宝”原指家人对婴儿或幼儿的称呼,而在网络中“宝宝”指的是“我”,“乐死宝宝了”指“乐死我了”,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用“宝宝”来称呼自己,也可以指称对方,以表达对方(不论男女)的亲昵态度。从“家人对婴儿或幼儿的称呼”变成任何语境下都可使用的自称和他称,使用范围和语义泛化;而其“最早的使用对象多为女性,因其具有卖萌、撒娇之功效,受到众多女性朋友的青睐,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4]随着使用泛化,男性也开始使用,如今,该词已不局限于性别或年龄差异,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使用,使用主体大程度上泛化了。

又如“亲”一词,原仅用于网络购物平台中卖家对买家的称呼,而今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都发生了泛化。不仅网络客服可以使用,所有人群都可以使用;不仅使用于购物平台,在日常生活中各个交际场合都可用于拉近交际双方距离,不仅指网购买家,也包括可任何其他职业的交际客体。

结语:可见,网络流行语当中的称谓语产生方式多种多样,而称谓流行语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汉语称谓系统的缺失,使称谓方式更丰富,但也造成了称谓的“泛化现象”。因此,要应对“泛化现象”困境,就要采用规范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文明网络语言,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创造,使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鞠彩萍,周建兵.30年来汉语称谓语研究回顾与展望[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36(03):68-76.

[2][4]胡玉琴.网络自称语“宝宝”的泛化与成因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3):134-136.

[3]査礼礼.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汉语称谓语的泛化现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109-110.

[5]杨萍萍.解析网络流行语中的人物称谓[J].文学教育(上),2014(02):118-119.

[6]姬辛欣.浅析称谓语“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149-150.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