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花夕拾》与《缘缘堂随笔》对比研究

2019-06-14毛卫卫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批判认同

毛卫卫

摘要:《朝花夕拾》和《缘缘堂随笔》同为回忆性散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回忆时代的不同,两者思维方式不同,却对民族回忆展现出了既肯定又批判的相同态度,面对民族危难,亦显示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选择。

关键词:民族记忆;认同;批判

《朝花夕拾》和《缘缘堂随笔》都是作者投入丰富感情的回忆性散文,记录了曾经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对他们造成深刻影响的人和事,因此不管作者对过去的社会肯定还是否定,都对回忆的人、事流露出了浓浓的怀念之情。与鲁迅不同,出于画家的习惯,丰子恺喜欢细致地描绘生活片段,执着于通过特定生活画面中人、事的描摹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在作品中具化为他对两种事物的钟爱:杨柳和燕子。丰子恺先生爱杨柳,这是众所周知的,表现在漫画中是背景里条条飞舞的柳枝,表现在散文里则是以春天般轻柔明媚的文字对日常生活琐碎却充满情趣的事物进行行云流水般的描绘。像轻风拂过柳条,先生的描述总是轻轻的、柔柔的、充满朴素的诗意。如《忆儿时》中,先生回忆幼时祖母养蚕的种种,各种繁琐的工序,娓娓道来,回忆中的人、事因先生浓浓的爱与思念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诗意色彩,“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了的人物了。”于是先生对于儿时回忆的怀念之情也在这种柔柔地、淡淡的描述中形成了一种弥漫之势——触摸不到却是无处不在的。丰子恺漫画同样钟情燕子,到了散文中,则变换成了对于细致生活情趣的偏爱,具体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天真活泼的孩童之气。他流难途中告祭缘缘堂在天之灵,其喜其悲、其歌其哭,都似一个小孩子失去了挚爱的玩具,其情之真,让一旁的大人也不禁心疼怜惜到一起痛哭流涕。

在《朝花夕拾》中,虽然与丰子恺不同,鲁迅对过去的生活多了一些批判之气,但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真诚深厚的思念。鲁迅从未直接表达过他的思念,但是他对往事看起来漠不关心的叙中也透露着浓浓的思念之情。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鲁迅对这个保姆的态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批判的:她会睡成一个丑陋的“大”字;她喜欢切切喳喳嚼耳根;她满脑子腐朽的规矩;她还踩死了“我”心爱的小老鼠……这一切都在说长妈妈的坏处,这些坏处足以让她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不值得怀念的人。可是后来作者却刻骨铭心地想念这个愚昧迷信繁琐的保姆了,只因为长妈妈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她一下子成了最懂得自己的人!别人不在意的小孩子的微不足道的心愿,她却在意了,所以“我”对她的恨也转变为了喜爱和日后浓浓的思念。文章写到最后才明白,作者先前对于长妈妈的责备原来只是一种嗔怪——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却保存着朴实善良细致的爱,这是令作者永生难忘的。藤野先生是作者留学期间的一位异国教授,他平等待人的态度、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但对于当时处境的鲁迅,却成了最难以忘记的关爱。

从批判性角度来看,作为回忆性散文,回忆当然是主要的部分,但是两部文集却并没有陷入回忆的泥潭,而是在回忆的同时再现了生活的不合理、表达了自己的抗争。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对旧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强烈的愤恨和批判激情。在《狗·猫·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鲁迅仍然表示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典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中国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与猫相似的人。《五猖会》记述儿时对于迎神赛会的喜爱和盼望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即便是在怀念儿时保姆长妈妈时,作者也毫不保留地暴露了长妈妈身上的愚昧的一面。

虽然《缘缘堂随笔》的批判性并不像《朝花夕拾》那么强烈,但面对敌人和社会黑暗时也表现得坚强而决绝。丰子恺先生在杨柳和燕子构成的画面中畅谈人生,通过对平淡、素朴生活的诗意描绘,总是尽力的引导人生趋于美。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回避苦难,先生透过孩童般的眼光看世界,看到了生活中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同时,也发现了成人世界中顺从、屈服、消沉、伪诈、隐恶、卑怯、扭曲……的一面。对于后者,他亦有无穷的愤恨,因而他在《佛無灵》中痛斥了那种与佛做买卖,靠佛图利,亵渎佛法的“反佛徒”;深情地歌颂了能摈除私利,能真正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体会佛陀物我合一之心的真心向佛的“真佛徒”。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平和豁达如他也会愤怒,也会替惨遭厄运的缘缘堂发出暗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儿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对于爱和美的热爱,加倍了他对丑恶和暴力的痛恨,更加倍了他对于光明正义必然战胜黑暗邪恶的信心。

鲁迅和丰子恺,一个是坚强决绝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个是充满士大夫追求的爱国学者,二者学养不同,追求不同,却对民族回忆展现出了肯定和批判共存的相同态度,面对民族危难,亦显示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选择。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批判认同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