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化转折期的文学诉说

2019-06-14马晶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学文化

马晶

摘要:文学反映了人类生命及精神发展的历程,并受到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源头以及三次重要转折期的文学作品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而文化也通过文学的诉说表现了时代的特征。

关键词:文化;转折;文学

英文中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和colere,原意是农作物的耕耘和培育,后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学作为记载人类生命及精神发展历程的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的影响,因此是人们理解某一时代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近年来在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出现了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这样的研究视角。本文也由此视角出发,探讨西方社会文化转折期的文学诉说。

一、西方文化的发源

西方文化发源于古希腊文化。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的海岸。古希腊半岛海岸曲折多良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条件。克里特人也常常驾着单桅的海船往返于地中海之间。他们是商人,但在穷途末路时也能变成海盗。

古希腊人对自然界的各種神秘力量和现象很早就充满了惊叹和茫然不解的心情。他们在对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进行思考的同时也朦胧的意识到,似乎在万物之上有一种超人的精灵存在,他们将其称之为神。神可以开天辟地、主宰万物,并依照自己的意志带来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于是,古希腊人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将这种力量加以形象化。作为西方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古希腊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世界的最原始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但是,古希腊人还认识不到自己驾驭自然能力的局限性,他们相信自己也具有和神一样的超自然力量,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希腊人概念中,神人区别非常模糊,甚至几乎没有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见到的神几乎都具有人的外貌和性格。比如英俊的太阳神、婀娜的月亮女神、有挑动战争的战神、也有播种爱情的爱神。就像依照自然本能和欲望来行事的克里特人一样,这些神既具有超人的力与美,同时也充满七情六欲;有人性的贪婪、野蛮、虚荣和狭隘。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古希腊人通过海上活动来获取财富,因此长期的海上生活使其极其向往自由和个性,而对勇敢、智慧和财富的追求也就排挤掉了在其民族精神成分中伦理道德所占的份额。于是在希腊神话中,作为众神之主的宙斯也常常来到人间和女子偷情,而爱神阿佛洛狄忒也因为嫌弃丈夫相貌丑陋而常常与战神阿瑞斯幽会。这一时期的神话人物代表的是人与神的相互交融,以及人在神面前所拥有的自尊和价值。然而,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人们逐渐的意识到自然界的广阔无垠以及自己的渺小和软弱。于是古希腊出现了另一种文学形式即戏剧,其中古希腊的悲剧虽然取材于神话和英雄传说,但是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受命运支配时的无奈与抗争。比如,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剧本表现了人和命运的冲突以及对命运的抗争。俄狄浦斯虽然极力要摆脱命运的诅咒,但最终仍然不能摆脱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

二、西方文化的第一次转折

在古希腊文明出现的同时,在今天的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人中间出现了犹太教。公元一世纪的时候,犹太教中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影响更大的基督教。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另外一个帝国古罗马也强盛发展起来。到公元三世纪时,由于疆域的不断扩大,帝国内部同时存在着性质不同,甚至是性质完全相反的多种文化。此时罗马帝国迫切需要一种文化上统一的东西。于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敌视政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即中世纪。这是欧洲文化的第一次重要转折。中世纪的欧洲文化都带有宗教色彩而中世纪文学也普遍散发出浓厚的宗教气味。由于基督教文化具统治地位,人们对《圣经》的研读使得《圣经》既是一部宗教作品也成为一部文学作品。由此使得中世纪的文学具有教会文学的特点,作品主要是基督故事、使徒传、赞美诗等,题材形式缺少变化。

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另一特点是骑士文学。中世纪时封建领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因此每个封建领主拥有自己的武士。武士在作战获胜后会得到土地封赏并且世袭,于是逐渐形成骑士阶层,而十字军东征又使得骑士的地位得以提高。再加上他们在东征中接触到了东方的生活和文化,于是反映骑士的冒险故事和骑士与贵妇之间的恋爱的骑士文学得以兴盛。

三、西方文化的第二次转折

随着社会发展,以富裕市民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由此导致与占有统治地位的封建主和教会之间的斗争。与此同时,古希腊文明在拜占庭灭亡后的重新发现也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人们发现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体系和意识形态与人自身的本性是针锋相对的。由此开始西方文化的第二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不只是对古希腊、罗马时代文化艺术和文化精神的复兴,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时期最普遍、最基本的文化思想可以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贵,坚信人具有崇高的品质和美好的希望。人文主义者开始独立思考,教会权威性的教导受到质疑。人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发生改变,从追求天国的虚幻和来世的拯救转向现世的生活。欧洲重新追求从罗马帝国时代起就被基督教神权统治压抑了千年的物质欲望,呼唤人性的回归。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感性化人文主义就是从反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开始的。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讲述了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十名男女爱一所别墅内避难。他们除了游玩欢宴外还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讲了十天共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指出情爱是人之常情,正大光明,绝不是罪恶。文艺复兴时期最能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无疑是威廉·莎士比亚。他颂扬人的价值、人的智慧、友谊和爱情,认为人应当摆脱以上帝为中心的中世纪的生活观,摆脱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四、西方文化的第三次转折

通常,人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历史由近代进入现代的转折点,而西方文化的第三次转折则来得要早一些。伴随近代科学的兴起,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最后依据,西方资产阶级追求以理性、科学技术和欲望满足为标志的进步。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消费社会随之出现,人的物欲需求极度膨胀。西方社会面临极度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取向的混乱。稳定统一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开始分崩离析,传统的以基督教信仰为核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动摇。迷茫和无助的情绪,弥漫在西方社会。欧美文学也开始发生巨变。传统文学所注重表达的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等主题不再是文学界所关注的主题,出现了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世界没有中心,也没有意义,仅仅是存在而已。崇高、伟大、信任等字眼儿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中已然不复存在,人们只能随波逐流。于是,一个个麻木、猥琐、空虚、无聊的现代人形象被呈现在世人面前,比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萨姆沙、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布鲁姆和莫莉。印象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流派接力登场。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彻底瓦解了传统文学,消解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模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以自己的内心体验为中心,从自己内心的精神活动出发,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常耀信.漫话英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高伟光·西方宗教文化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刘珣,崔永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5]苏峰.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文学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