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译散文《梦》的审美重现探析

2019-06-14李萌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翻译美学散文

李萌

摘要:《夢》是冰心的作品之一,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颇受读者的青睐。散文的特点决定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翻译才是有意义的翻译。本文运用翻译美学理论,从形式系统层面如音韵、字词、句式和非形式系统层面如意境、情感、风格方面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如何重现原文的审美韵味,从而为以后的散文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散文;翻译美学;审美重现

一、引言

散文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与诗歌、小说、戏剧并重。其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是现当代最受读者喜闻乐见的文体之一。《梦》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名作之一。作者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清新明丽的语言,和怅惘哀愁的情思表达了对逝去的童年的深深怀念。文章在韵律上长短句错落有致,行文节奏流畅,字词上多选取形象生动的表达,句式上以反问和排比为亮点,传达出隽永悠远的意境。张培基先生长期致力于散文的翻译研究,其译文忠实凝练,传达出了原文的风格、情感、神韵和美感。

二、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是翻译研究与美学研究的“联姻”,其“旨在用审美理论描写翻译学的各项基本原理、操作原则和发展策略。”[1]朱光潜曾说:“翻译绕不开美学。”许渊冲认为“美是译诗的充分条件,最高要求,一般说来,越能传达原诗‘三美的译文越好。”[2]诗歌的翻译如此,散文的翻译显然也要追求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翻译才是有意义的翻译。刘宓庆教授在《翻译美学导论》对翻译美学的范畴、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再现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提出“所谓审美客体,是指具有审美价值,因而能满足人的某种审美需要。译文必须符合达意的基本规范和修辞的基本规范。”[3]他详细地阐述了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即“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形式系统是语言的外在特征,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层面。而“非形式系统”是语言的内在特征,包括意义、意境、情感和风格等等。

三、张培基英译散文《梦》的审美再现

张培基是中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大家,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已发行四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本文将分别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层面研究《梦》的译文。

(一)形式系统层面

1.音韵美

例1.“当探海的点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

“一片一片”是叠词,突出了韵律和节奏的和谐。如若直接译成“patches of light”,则体现不出音节的美感。译文中避免了简单重复的表达,而采用对称、头韵以及尾韵的修辞,译成“now here and now there”,巧妙地重现了音韵之美。

例2.“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冰心用“悲壮的丝”这一移情的修辞表达了自己复杂而悲壮的情怀。如若译成“tragic and moving silk”,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译者进行了改变,充分发挥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其译为“spectacular strands of silk”,创造性地使用了头韵,富有韵律美,读来郎朗上口。

2.字词美

例1.“……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支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几曾想到”强调了作者对现状的“心有不甘”和“惆怅失落”的心理状态。译者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份情思,使用增译的方法,用“be reduced to”既突出了前后对比的心理失落,传达原文的意蕴,又使译作在选词上更加精炼传神。

例2.“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什么?……,但这也是很无聊呵!”

原文里有两个“无聊”,译文却没有用“boring”。第一个“无聊”译为“futile”,准确地传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梦想依依不舍,却又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第二个“无聊”是作者其实希望回到过去却又无法回去的失落,译者吃透了原文,译成“fantasy”,用词避免重复,精练准确,不仅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信息和情感,而且使句子富于表现力,化平淡为神奇,凸显了审美价值。

3.句式美

例1.“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Silk thread of all colors was fancied for beautiful needlework;fragrant brilliant flowers should be put in hair for decoration;dressing should be followed by taking a look in a mirror;when sitting among a crowd,a girl should speak in a soft and delicate tone;she should be lachrymose and normally somewhat petulant like a pampered child.”

原文是五个分句,都用“是……的”结构,组成了排比句式。译文也是如此,用“should be”结构重现了原文的排比句式。另外,第一分句中“是能……的”属于被动语态,译者将其灵活处理为“be fancied for”,使得语言简练轻快。原文的最后一句单独成句,不在排比句列,译者根据上下文也创造性地使用同样的句式结构,将其纳入排比句中,使得整个句式整齐流畅。

例2.“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

“The sable,the horse---that was what she would like to have for lifelong company.Things about young females---how trivial and boring they seemed to her!”

原文是两个感叹句,体现了对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译者采用意译的策略,并没有逐字逐句的进行字面翻译,而是增加了破折号,使得两个句子结构整齐优美,并且鲜明地传达出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二)非形式系统层面

1.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客观图景而传达出来的意蕴和境界,具有情景相融、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散文美也体现在意境美之中。因此,散文翻译应重意境之美。

例1.“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

“月夜”“星夜”“天幕”“海”构成一幅寂寥苍茫的画卷。译文也重现了意境美,用“starry night”“moonlit sea”“dark sky”描绘了实际的夜色之美,让读者身临其境,滋生出寂寞惆怅之情。

2.情感

《梦》一文旨在表达对逝去的童年和曾经的梦的追忆、神往以及失落惆怅的情感。作者通过对“小军人”“英雄泪”等场景的刻画,流露出时光的一去不复返,让读者体会到对逝去的美好的向往和怀念。

例:“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配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

“小军人”的“身着军服,佩戴军刀和骑高马”的面貌形象与“壮美的快感”和“现在的自己”的“静寂”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对时光和梦想的无能为力和无奈。译文利用“magnificent”“solitary”等词也传达出了同样的情感。

3.风格

《梦》一文用流畅明晰而又清新的语言,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译者充分地领悟到原文的风格美,在译文中也合理地再现了此文的风格特征。

例:“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

“造就”原意为“create”,却译为“conducive to”,由动词转译成形容词组,符合原文的意义,使得语言流畅。“寒光射眼”也由动词词组转译成名词“cold  gleam”,用词简练,再现了原文的清新明晰。

四、结论

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了张培基《梦》的译文,指出其在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方面都重现了原文的美学价值。译文既完美地表达了原文信息和情感,又體现了原文的意境和风格。本文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今后译作的赏鉴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音韵、字词、句式到意境、情感和风格上,力求译出各个层面的美,创造出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译文,从而让目标语言的受众也能体会到原语言的艺术情趣。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翻译美学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从《红楼梦》翻译谈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