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研究

2019-06-14田淏予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获得感体育院校思政课

田淏予

摘要: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中小学中循序渐进,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思政课教育的客观需求。体育院校中开展思政课有其独特性,要结合教授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实现育人功能,使思政课真正走入学校、学生心中。

关键词:体育院校;思政课;获得感

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大学,在校学生无论是精神面貌、性格养成特征,和校园的环境都有其不一样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同于一般院校的要求,结合体育院校的思想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更贴近、更具接受性的思政课教学,使这些习惯把体育场当课堂的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真的感悟到思政课带来的获得感。

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思政课“获得感”,要注重包括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也包括课堂体验。每门课的教学都有其丰富内涵,有不同的要求,也要达到不同的目的,获得感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

(一)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

首先,具有教育供求互动内涵。大学生思政课教育要想具有育人功能,必须要从授课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切实的从学生课堂上的所思、所感来进行,从学生的自身主动性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存在感,引领他们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思想的交汇,形成互动性。其次,具有自我获取过程和结果的内涵,思政课获得感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自我提炼的过程。学生从课堂中的知识获取,是各个教学活动逐渐转换积累内化的过程,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为了获取最终结果的自我提炼的学习过程。更是精神层面与心理预期的契合度相贯通的内涵。大学生思政课要关注实际获得的精神和心理体验,包括知识素养、情感体验与思想价值三个层次的内容。要培养其自我获得精神的认知力和心理预期,增强其学习中的“获得感+”。

(二)思政课获得感的构成要素

思政课有其一般课程要求的教学内涵,又有其独特的政治要求。究其实质不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帮助其形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做有高尚道德信念的当代大学生。其构成要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明确民族意识。思政课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學生的民族意识形成。这个要素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民族自信缺失。这些在教学中加强的内容,需要每一个思政老师好好的用心思考。民族文化、民族自信、民族精神,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个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教学中获得感内涵的深度要素。第三,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关键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第四,增强个人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究其最后还是为了让学生从行动中去践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想问题,去解决问题。因为实践也是衡量思政教育获得感的重要要素之一。

二、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

体育类大学的学生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教育养成过程都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结合当下体育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影响思政课的获得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中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体育院校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理论素质普遍不高。体育大学录取学生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体育成绩,文化课分数较低。学生在体育成绩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文化课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思政理论的学习,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不足都很难短期在课堂上进行提高,特别是思政课有很强理论教学,教学效果和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导致获得感偏低。

学习态度存在偏向性。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很高,每天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对注意力和精神状态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很难在体育场和课堂上很好的转换。对各类公共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对思政课很难有好的专注度。

(二)体育学院思政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体育类大学的思政研究及教师配备很难达到文科类,综合类大学的水平,教师也一般是从辅导员及其他门类老师抽调教学,教学态度和理念上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个别还存在教学态度不认真,缺乏动力与热情,教学方式单一,满足不了多边的思政课教学任务。无法满足强理论要求的思政课教学,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

(三)社会和校园环境因素

随着体育商业化运作的越来越成熟,在校大学生很多都在代表各个体育运动队或俱乐部进行比赛。“一夜成名”成为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在校园里成为大家共同向往和追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去获得报酬和成名机会,很难静下心去学习读书,把上课时间也用在了各类比赛中去。迟到、早退、缺课、补考、清考,甚至正常的学业都很难完成,更不用说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想也在校园中侵蚀,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的走低,体育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本来就很窄,毕业等于失业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结。“读书无用论”“睡觉也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在体育类学生中广泛蔓延。浮躁情绪的倾向,很难让思政教育入心入脑,导致其在思政课很难产生获得感。

三、增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应遵循的原则

(一)政治导向与育人为本相结合原则

思政课的政治性是一般课程所不具有的,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显著特征,更是开展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大学教育要培养的是合格的,具有高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倘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符合教育目标。这就给思政课提出很强的要求,要把政治导向和育人为本结合起来,通过讲述和实践,引领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

(二)实现由教向学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丰富,更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学的针对性、有益性和科学性。干涩难懂的教学内容,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走进学生的心中,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课程获得感达不到要求。从事思政教育,更多的不是在于老师教的有多深入,内容多好,而是真的能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上。一定要认清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学生真的愿意接受我们教授的内容吗?学到心里多少?要把学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认清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在课堂上,有针对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角戏不好唱,也唱不好,干涩的一味讲述,很难保障“获得感”提升。

(三)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风向标,学校要从大局上认清导向,体育学院往往存在轻视教学,特别是思政教学,就导致了很多思政教师教学投入少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评价上有所侧重,一堂课是否认真讲授,教学内容是否紧贴时代,要把思政教学“获得感”也引入到评价体系中来,作为思政课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在保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重视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体验,需要一个综合评价体系,要求学校在教学评价上推进。

(四)校园文化建设

政治导向与教育育人相结合,也离不开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育人还要依靠环境,否则一切都是事倍功半。仅仅依靠思政课去提高学生的信仰、道德是很难的,需要整个校园文化共建形成合力。在校园里进行有效引导,经常性的举办一些红色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红色主题月朗诵”“雷锋学习帮扶活动”要着重进行正能量教育,利用新媒体常态性的宣传,才能更好的让理论思想走进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邵雅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人,2018(3).

[2]王强.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措施[J].高等学刊,2017(23).

[3]李娟.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微[J].高等学刊,2017(24).

猜你喜欢

获得感体育院校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