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对比研究

2019-06-14李蕾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传播

李蕾

摘要: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彰显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向外传播本民族文化以提高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我国的孔子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诞生并以蓬勃之势发展着;同样向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歌德学院已经形成独有的办学模式,对孔子学院发展具有启示、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发展状况、主要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组织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几方面进行比较,在借鉴歌德学院的基础上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便于孔子学院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贡献。

关键词:孔子学院;歌德学院;文化传播

一、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的语言媒介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2004年,“汉语桥”工程被批准开始实施;2004年3月,国家委员陈至立将设立在海外的推广机构定名为“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2004 年6月,海外第一所签订合作协议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举行了协议签字仪式,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2007年,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国家汉办挂牌成立。

此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各地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每年稳步增加的趋势:(见图1)

二、歌德学院发展历程及现状

歌德学院的前身是1925年5月5日成立于慕尼黑大学的德国学院;1932年正值德国伟大诗人歌德逝世100周年,于是在德国学院下设歌德学院,用于培训身处海外的德文老师;二战后,歌德学院被迫关闭,1951年重新建立,总部仍在慕尼黑;1953年,新歌德学院第一节语言课在巴特莱辛哈尔开设;1976年,德国外交部和歌德学院签订总协议,管辖了歌德学院的地位,此后,歌德学院成为了独立的文化组织;20世纪90年代,柏林墙的倒塌是歌德学院标志性的转折点,其活动范围转向东欧,并在此成立了许多新的学院。此后,歌德学院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迄今为止,歌德学院在全球98个国家(地区)成立了159所分院,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文化交流团体和德文图书阅览室(歌德学院,2019)。

三、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对比

(一)主要传播内容

孔子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主要传播内容集中于语言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多数的孔子学院把语言教学作为重点,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采用班级授课、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并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教授不同的内容,如根据分班测试成绩分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用游戏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许多孔子学院会开设一些文化课,如剪纸和中国结、武术、厨艺、茶文化体验课等,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老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上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文化课的开设利于学习者切身体会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歌德学院至今为止建立已有66年,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分院和学习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备成熟的体系。联邦政府外交部规定推广德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这决定了歌德学院的主要推广内容是语言教学,它对德语学习者有着严密的分级标准,设置了从A1级到C1级5个等级的课程,教材和大纲都严格按照这几个等级划分(高永安,2013);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小班制授课、目的语交流的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能流利说德语,兼顾听、写能力的目标。

为了避免让学习者感到德语学习的枯燥乏味,北京分院采用了趣味性学习形式。“半小时轻松学德语”、“周六德语角”、朗诵会、“德中足球网上竞猜活动”、戏剧演出等趣味活动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德语在中国的传播。

(二)主要传播方式

课堂授课是孔子学院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有文化交流活动、网络运作等方式。如孔子学院总部派遣国内一些文艺团体到国外进行演出;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国际学生夏令营、开展研讨会、文化巡讲等一系列活动。近几年来汉办建设了网络孔子学院与广播孔子学院,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形成了多方位、多渠道的传播方式。

歌德学院有众多的文化传播方式,如设立德语资料室、德语角等,自1999年起歌德学院就在上海、广州、北京先后成立了德语资料室和德语自学中心(李香,2010),同时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重庆沙坪坝图书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图书馆里设立德语阅览室或德语自学中心;歌德学院官方网站也提供很多资料供学习者参阅。

1993至今,歌德学院陆续在中国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如长达3年的“德中同行”大型活动,其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各大省会城市,内容涵盖音乐、美术、体育、政治等多个方面,斯图加特国立芭蕾舞团出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电影节、新莱比锡画派作品展等都展示了德国文化的魅力;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歌德学院积极寻求和中国文化的交叉点,减少文化阻碍,以此展现丰富多彩的国家形象。

通相比而言,歌德学院更注重创新,主动寻求和当地文化的交叉点,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共赢(董璐,2011)。而孔子学院在举办活动过程中缺少一些灵活性和创造性,易给当地人民留下中国文化刻板、难懂的印象,因此歌德学院的这种模式为孔子学院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

四、针对孔子学院发展提出的建议

在和歌德学院对比分析后发现歌德学院的发展独具特色并有诸多值得学习之处,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可以借鉴歌德学院的办学经验,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特色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在此笔者针对孔子学院的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条发展建议。

(一)丰富内容

歌德学院的传播方式较具灵活性,采取了创新趣味的教學方式,举办了涵盖贴近生活、联系政治的大型文化活动,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从国家的政治目标到吸引他国商业品牌的文化,有持久的吸引力(张婧,2016)。因此,孔子学院在向外传播文化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歌德学院的模式。

在传播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只注重语言教学,还要传播中国的文化,如:四大名著、古典戏曲、志人志怪小说等,将这些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中传播出去,让学习者感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传播具有现代化中国元素的文化: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如玄幻网络小说等,以及影视剧,美食文化以及当下大热的共享单车等新兴文化。孔子学院可以定期举办文化美食节,邀请学生和当地居民前来参加,孔院教师可以进行宣传、现场讲解互动与演示,可设立一些游戏,如“我来猜菜名”、“有奖问答”等方式吸引学生和民众,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国美食文化。

(二)转变方式

在传播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手段,如利用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方式把诸如《家有儿女》、《我们出生在中国》等作品传播到海外,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翻译出不同语言版本的并在文化课上播放,对其进行鉴赏與讨论,激发学生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喜爱;同时,孔子学院可以设立一些中国影视剧选修课或者定期举办“中国电影节”,以提高不同国家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在传播形式上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传播中国文化,如支付宝、淘宝、微信等这些实用工具。微信的对目前已经开发出18种外语版本,并在各国app store上可以下载;淘宝目前只有Eli Express,没有开发出更多语言版本,因此或者相关专业团队可以开发出有需求和发展市场的多个语言版本并进行推广,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现状,感受到中国文化带给他们生活的便利;消除他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同时,孔子学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专门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去教学生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这些工具,加将其巧妙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虽然孔子学院建立时间短,发展中存在不足,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发展体系,但孔子学院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学习需求规律的,也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要求的。在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建设中,孔子学院不能完全照搬、学习歌德学院的办学模式,要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战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现孔子学院的教育目标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叠峰.各国语言推广机构运营模式和决策机制的比较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142.

[2]董璐.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交际传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4):101-107.

[3]杜巍.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在文化推广方面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4]高永安.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之比较[J].国际汉语教育,2013(2):75.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