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尔克罗兹教育理论对儿童音乐本能的思考

2019-06-14孙鹏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

孙鹏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音乐在儿童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价值逐渐被重视。作为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在创作与表达过程中与个体的情感密切相连,而身体动作作为情感呈现的一种途径,其在音乐感知方面别具优势。达尔克罗兹在从事音乐教育期间,不断探索音乐感知与体态律动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基于此,本文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儿童音乐教学实际对其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儿童音乐本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儿童音乐感知、音乐实践能力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如要求6到8岁的儿童通过亲自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音乐活动,观察、理解不同音乐形式并进行模仿;对于9到11岁的儿童则需要体会并描述音乐作品的强度、速度,并能够对简单的节拍做出体态反应等。但是,目前在针对儿童的音乐启蒙和音乐教学训练中,音乐教师对儿童的培养更加侧重于教唱、演奏,缺乏探索音乐艺术与体态律动之间的练习,影响了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瑞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德国奥尔夫教学法并称欧洲20世纪“三大音乐教学法”,并居三大教学法之首,积极引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利用音乐艺术与体态律动之间的关系,对激发儿童内在的音乐本能,强化其音乐感知,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概述

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1865~1950),男,瑞士作曲家、教育家。1865年7月6 日生于维也纳,1950年7月1日卒于日内瓦。1905年在日内瓦音乐学院任教时,创立节奏教育体系,即用形体动作来体现音乐节奏,称为体态律动。1913年在伦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身体律动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发现许多学生在音乐演奏方面技术精湛,但是在音乐感知方面却差强人意,高超的技巧并没有成为他们表达音乐情感的辅助,反而在技巧的掩盖下音乐情感内涵缺失的问题日渐突出。针对此,达尔克罗兹开始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改革探索中,达尔克罗兹立足音乐艺术本质,将体验音乐作为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围绕着人的感知能力对音乐内涵进行探究。经过一系列听觉与身体反应训练,达尔克罗兹发现大脑想象与肌肉表现之间存在“运动觉”,而“运动觉”就是音乐激发人体态律动的根本原因。达尔克罗兹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新的教学方法,并逐渐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了当前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引导儿童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方面的作用逐渐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认可,并结合少儿阶段孩子音乐基本素养以及特定的教学条件,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本土化探索。具体来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本土化探索需要以三个主要内容作为切入点:1.体态律动,即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个体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要素,并将身体体验转化为具体的音乐知识,形成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对个体而言,在音乐中做出体态律动更像是一种本能,身体就像一个“节拍器”,能够自动感知音乐律动,并随之“打拍子”,从而与音乐艺术建立微妙而默契的关系。2.视唱练耳,即将体态律动呈现为一种视觉效果,并构建特殊的乐谱,以帮助学生学习音阶、调式、音程、和声等,以培养敏锐的听觉与记忆能力。在音乐感知过程中耳朵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到音乐元素,直接影响着对音乐理解水平的高低,在音乐体验中反复练习能够提升听觉的敏锐度,准确区分节奏之间的微妙差异,提高音乐体验效果。3.即兴创作,即个体运用已经积累的律动材料与音响材料,用一种自发的、独特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即兴音乐创作。对于儿童而言,严格、专业的音乐创作是不可能的,但是小孩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却为即兴音乐创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训练与指导,鼓励学生将音乐基础与自我想象相结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实现对音乐的感知与表达,从而提升音乐创作意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儿童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听候教师的讲解与安排,机械的灌输与沉闷的氛围,让音乐学习也失去了色彩。音乐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艺术形式,沉闷的课堂不仅违背了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基本宗旨,更限制了儿童对音乐的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學法,将小孩子从一成不变的课堂氛围中解放出来,离开座位,走动、拍手、跳跃等等,用肢体语言真实地体验音乐与身体之间的交流,理解音乐在激发情感、表达情感方面的价值。这样的教学设计营造了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加符合儿童的情感认知特点,因此也更利于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

(二)有利于提升儿童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

在儿童音乐课堂上引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后,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唱与教材的讲解,而是根据自己的体态表达、心理感受来理解音乐,例如通过缓慢摇摆身体来表达舒缓、柔美的音乐作品,通过握拳、拍手、拍腿等动作表达沉重激昂的音乐作品,通过奔跑、跳跃表达欢快活泼的音乐作品等等。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氛围中,儿童利用体态律动表达了对音乐的体会,并通过动作的轻重缓急体现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听觉对音乐感知的灵敏度。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而形成的音乐体验相较于单一的讲解更直接,更能够体现儿童的自主理解,因此也激发了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艺术不仅是作者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为听众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审美体验。在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中,一味的灌输与讲解很难展现音乐自身的魅力,同时也抑制了孩子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与想象。因此,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能够利用体态律动,引导孩子将自我体验与音乐艺术相融合,拓宽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空间,打破音乐理解的思维定势;通过视唱练耳,提高儿童对音乐元素的捕捉能力,引导儿童从细微的音乐差异中体会情感变化,并在脑海中勾勒新的音乐形象;利用即兴创作将音乐的自我想象表达出来,从而将想象力与创作力完美地融合在音乐艺术中。

(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音乐交流

在儿童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孩子能否实现平等、顺畅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高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教师处于教学主体位置,对儿童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甚至对儿童的音乐感知、理解横加干预,难以为儿童自主探究、理解音乐艺术创造良好的氛围。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则打破了之间的隔阂,教师走下讲台,与孩子一起参与到音乐艺术的体验与感知中来。并与孩子一起进行体态律动,在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的过程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用音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基础练习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基础训练是培养儿童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儿童音乐创造力和表达力的前提。儿童的音乐理解主要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缺乏专业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如儿童通常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做出动作,但是却不能准确辨别旋律的节奏。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体态律动与音乐基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让孩子运用肢体记忆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四分音符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向前迈步”的动作联系起来;在二分音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迈步后拍手一次”;全音符的理解可以与“迈步后拍手三次”相对应等等;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具体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知识与体态律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练习与巩固,让儿童在反复体验中理解音乐作品的美感,进而在体态律动中夯实音乐基础知识。

(二)在节奏教学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与情感体验密切相连,在针对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节奏体验放在首位,利用节奏要素引导孩子感知、理解音乐的变化,从而挖掘音乐的艺术美感。儿童对音乐节奏的理解难以形成抽象、理性认知,更多依靠形象思维的体会,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帮助孩子通过提高律动,实现对音乐节奏的体验。音乐节奏的不同会在变化力度、速度、重音、句法等方面有所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情绪或断、连等典型特征的乐曲,例如《雪绒花》中的3/4拍、《新疆舞曲》中的2/4拍等,教师利用体态律动的快慢、强弱变化表现音乐,并引起孩子情绪的变化,同时根据自己的体验,对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变化,以体现情感的起伏,从而实现对音乐的创新理解与想象。

(三)在声部教学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在针对于小孩子的音乐教育和启蒙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孩子掌握了简单的音乐节奏后,可以利用节奏的组合对孩子开展声部训练,利用不同声部之间错落有致的表达,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在声部训练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不同声部之间的节奏差异。例如在《粉刷匠》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4/4拍,引导儿童利用活泼、欢快的肢体语言进行感知,其中一部分孩子用手模仿粉刷匠在粉刷房子过程中的动作,口中则发出“唰唰”的声音,另一部分孩子手中模仿拿着油漆桶上下摇摆,口中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这样就形成了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孩子营造了更加自然、有趣的音乐氛围,孩子在不同声部中体会到了劳动中的音乐節奏,同时在体态律动中形成对不同声部的初步理解,提高了孩子对音乐声部的表达,激发儿童的音乐本能,增强了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儿童的音乐启蒙和教学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音乐教师应立足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教学研究,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分析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实践价值,探索实现本土化改革的方法;另一方面结合实践检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儿童的音乐本能,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儿童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38(13):99-100.

[2]赵俊梅.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息县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18(10):71-72.

[3]刘玥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7(10):75-76+86.

[4]陈徽.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 舞蹈[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4-1:第771页.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