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中美空间距离的对比分析

2019-06-14高思媛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霍尔

高思媛

摘要:本文基于霍尔在《隐藏的维度》一书中对人际交往应当保持的四种分类作为理论来源,制作了调查问卷,分析中美两国空间距离相较霍尔理论的不同之处及原因,并对中美两国的空间距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空间距离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空间距离的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中美空间距离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意识,减少文化冲突,提高中美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霍尔;空间距离;儒家思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只有一位读者的读书室中,心理学家拿着椅子坐在了他的旁边。在进行了八十次实验之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在这样空旷的读书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到他们身边时,很多人都默默地选择坐到其他地方去,有的人则生气的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和人之间也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的。

一、空间距离的提出

《辞海》中对于“空间距离”的概念是这样的:“空间”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距离”指“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1]。

个人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理学家萨默(R.Somm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个人空间是围绕一个人身体的看不见界限而又不受他人侵犯的一个区域。

而人际空间距离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是在1959年,霍尔对空间距离所下的定义是:人际空间距离是指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双方所形成的物理上的距离位置[2]。人家空间距离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人际空间距离表示人们在交际中所产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人际空间距离主要指的是人和人在交往的时候形成的身体距离,它和心理距离、社会距离是不同的。

二、空间距离的分类

霍尔在《隐藏的维度》一书中,把人际交往时所保持的距离分为了 4 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亲近距离

近程(0-15厘米)是指和其他人进行身体接触时的距离,只有和很亲近关系的人在一起时才会出现,比如亲密的朋友、父母和子女相互拥抱时。远程(15-45厘米),这一距离主要是在恋人进行交流时。

(二)个人距离

近程(45-76厘米)主要是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关系比较好的人所保持的距离,比如和好朋友在一起时,这个距离也被认为是朋友聚会中最舒适的人身距离。远程(76-121厘米)是朋友或熟人在交往的时候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密切的身体接触。例如同事、师生进行交谈时,会产生这一距离。

(三)社交距离

近程(1.21-2.1米)主要是公共事务或礼节上较为正式的关系,主要是陌生人在普通的商业交往等层面产生的距离,适用于处理公务等一些社交活动;远程(2.1-3.7米)用于更加正式的商务场合,这一距离大多发生在公务接待、洽谈业务等人际交往时。

(四)公共距离

近程(3.7-7.6米)主要适用于一些重大的场合,例如演讲、致辞、发言等,或者观众较多的公开课上,上司和下级谈话、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等就适用于这个距离;远程(7.6米或以上)是两个人远距离呼唤时的距离。

三、针对中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基于霍尔对于空间距离的分类,我们制作了90份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其中中国54份,美国10份,以下将对中美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一)中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有46.3%的中国学生在“父母该离你多远”中选择了15cm-25cm,相对于亲密距离0-15cm较远,这是因为受访者年龄平均在23岁左右,比较成熟,并不会过于依赖父母,且大都在外上学,与家人比较生疏。同时,中国人性格比较内敛,是内向型的民族性格,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罗素认为中国有一种源于儒家传统的思想,他们认为道德品质有时比科学知识更重要。中国人家庭关系上讲“孝亲、慈幼”,表现出的是一种单向的服从,也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服从、子女对父母的服从、家庭成员对家长的服从。对于父母也十分敬畏,尊重,因此大部分人选择了15cm-25cm。

33.33%和42.59%的中国学生在与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的空间距离中分别选择了45cm-75cm和15cm-45cm。这一结果相对于霍尔的理论是较近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同性之间的亲近是被允许的,即使是两个女孩走在街上互相挽着对方的胳膊这样的举动被认为是很自然的,关系好的男性之间为了表达亲密,互相搂着肩膀也是常见的。

(二)美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有80%的美国学生在“父母该离你多远”问题中选择了15cm-25cm,相对于霍尔理论的0-15cm是比较远的,这是因为西方人倾向于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在家中往往会把门关上,既不打扰他们,也不受他人打扰。往往会直呼父母的姓名,父母与孩子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关系。

有80%和90%的美国学生在“在听讲座的时候,(座位很多),陌生人该坐的离你多远”问题中选择了<1m,比霍尔理论中3.7m-7.6m近了很多,這是因为美国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独立性,由于受个体取向的价值观的影响,美国人提倡“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精神对年轻一代影响很大,做长辈的也比较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他们习惯了独来独往,因而对于讲座中的距离,并不是十分在意,很少有自我防范的心理。

(三)中美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

在分别将中国、美国的调查问卷结果与霍尔的空间距离分析对比后,我们将中美两国的问卷答案再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不同之处进行原因的说明。

在问题“当你们在教室的时候,男(女)朋友该你离多远?”中,中国同学选择了25cm-35cm,美国同学则选择了更近的15cm-25cm。可以发现在公共场合,中国对于亲密的恋人依然保持着相对远的距离,这是因为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三纲五常”,“三纲”中的一条就是“男女有别”,中国人对男女关系是很敏感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即使是十分亲密的恋人关系,在人群众多的公共场合也不会有太多举止亲昵的表现。而美国性格比较开朗,浪漫,人们形成用亲吻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友好,恋人久别重逢即使是在公共场合,也会毫不避讳的亲吻拥抱。

问题“在听讲座的时候,(座位很多),陌生人该坐的离你多远?”中,美国人选择了比中国人的1m-4m更近的答案<1m。这是因为中国人对于陌生人有着“防”的特点,“防人之心”体现出中国人对周围的陌生人更多的是回避和警戒的态度,在空旷的环境中,会尽量拉大与陌生人的空间距离,或背对着陌生人,故意将目光移向别处。在狭小的空间,例如公共汽车、地铁或电梯里,人们会对周围靠近自己的人十分警惕。

四、产生空间距离差异的原因

针对中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将产生中美空间距离差异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个体观与集体观

中国人注重集体,而美国人注重个体,中国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三纲五常”使得父子、男女之间都有着严格的规范,父母和子女之间、男性与和女性之间都不会有过分亲密的举动,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他们的价值观念以个人为中心,也因此形成了开朗、张扬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能够把自我看做是独立的个体,对待父母的关系上讲求平等,对于异性愿意热情的表达爱意。

(二)民族性格

中国人是“内向型”的民族性格,古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使得中国人对于陌生人更多的是回避和警戒的态度,“人性本恶”、“人言可畏”,中国人面对陌生人都比较内敛,交朋友也往往要经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的阶段。美国人则是“外向型”的民族性格,对于陌生人并没有过多的防范心理,面对陌生人的接近,也能够做出友好的回应。

(三)家庭观念差异

中国人认为家庭是一体的,家庭成员之间十分亲密,在“家务事”上往往会互相干涉。而西方人倾向于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五、结语

通过对中美空间距离差异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于空间距离也是有所差异的,而性别、年龄、场合、亲密度都会对空间距离有所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空间距离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比如随着中国教育观念的改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民主,社会的风向变化也是提倡师生、上下级拉近距离。又比如男女之间较为保守的空间距离在当代的年轻人身上也发生变化,男女之间不再受到传统礼教的拘泥,在行为上也更加开放。年轻人对于陌生人也不再那么防备,很容易拉近距离,“可以加个微信吗”的对话时常发生。而美国也并非是家庭观念十分淡泊,比如在美国工作的人,公司往往也会让其家人前来一起生活,并提供相关帮助。所以空间距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作为一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者,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中美空间距离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积极了解美国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的差异,这样才能够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意识,减少文化冲突或误解,提高中美交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Edward T.Hall.The Hidden Dimension[M].New York:Anchor Books,1990:113-125.

[3]陳慧妍.中美民族性格差异与跨文化交际[J].科技视界,2010.

[4]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7-1.

[5]吴锋针.从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看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J].北方论丛,2003:4.

[6]魏婷.空间距离也可以说话——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体距语[J].甘肃科技,2009:25-17.

[7]赵铭锡.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J].思维与智慧,1999:7.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霍尔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五相无刷直流电动机霍尔容错控制策略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离子推力器和霍尔推力器的异同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道格拉斯·斯高特·霍尔(1940-2013)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