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2019-06-14赵继红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赵继红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全书从女性视角进行描写,阐释了生态女性主义光芒下的喧哗与骚动。从康普生夫人这一南方淑女形象以及凯蒂第二淑女形象出发,阐释了女性的自由和狂放,与传统的女性主义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阐释了《喧哗与骚动》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并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形象

作为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在表现手法上比较特殊,作者通过描写康普生一家的悲剧,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南方生活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当时西方人面临的种种压抑与痛苦。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美国南方女性形象,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另一方面反映了妇女解放和发展的过程。在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中,国外有两种观点:一是福克纳对女性存在偏见,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堕落的、邪恶的;二是认为福克纳这样描写的目的是对女性主义的维护。

一、“同命相连”的凯蒂与自然

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波妮是“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的首创者。她认为自然与女性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女性可以自然化,自然也能够被女性化。《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赋予凯蒂以自然的元素:凯蒂身上飘着雨后树的清香,“头上戴着花儿,脸上的纱网如同风儿一般”。凯蒂和自然带给班吉相似的感受,昆丁认为自然界的草木都具备了凯蒂的特质,在这部小说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女性和生态存在天然联系。在福克纳生活的年代,女性和自然都是社会的从属品,作者意识到女性生态之间的这种联系和共同遭遇。

凯蒂的地位首先反映在福克纳的叙事策略上。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凯蒂,作者并没有给予她发言的机会,读者主要通过康普生几个兄弟来了解凯蒂的形象。由于没有话语权,凯蒂的生存必须满足家里男人的需求,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凯蒂的弟弟班吉有智力障碍,但是他可以对凯蒂提出各种要求,凯蒂如同一个母亲照顾班吉的衣食住行。为了供应孩子上学、结婚等,康普生家的土地不得不卖掉,成为人们日常商业、娱乐活动的场所。土地和自然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生产权利,失去了其本来的属性。与之对应的是,女性不再是社会“半边天”,而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二、《喧哗与骚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一)女性的反抗

小说中凯蒂的反抗和反叛精神,代表了福克纳对女性主义的思考,这是美国南方社会的必然结果,凯蒂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认知,從而对美国南方的女性主义表示理解和支持。凯蒂敢于冲破南方封建的伦理道德,象征着女性为了平等和自由做出的努力。在小说中,杰生没有后代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杰生这样的传统礼教卫道士是没有未来的。而反抗的凯蒂有一个女儿昆丁,她代表了反抗压迫的新生力量,凯蒂脱离家庭的感觉和她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她叛逆和叛逆的典型表现。

(二)失落的天真

《喧哗与骚动》在描写中借鉴了《圣经》中的经典例子,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时间方面,也体现在人物中。福克纳自己也曾称它是一个“失去纯真”的故事。正如夏娃的堕落导致了人类的灾难一样,凯蒂的堕落也是如此。夏娃被蛇引诱,吃了智慧的果子。凯蒂被逼着爬上树去偷看大姆娣的葬礼,了解死亡的秘密,后来因为生活的不检点被赶出了家庭。从本质上来说,她们的命运是相似的。凯蒂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夏娃的原罪,在康普生家庭中造成种种磨难,这和夏娃在人间受罪是一个道理。从班吉的直观感受来看,在偷吃禁果前,凯蒂身上有着“树”的味道,这表明凯蒂身上有着天真。在失去贞洁后,凯蒂身上只有“雨”的味道,这象征着凯蒂失去天真。在凯蒂与昆丁玩闹时,衬裤被弄污,这里也隐喻着凯蒂失去了原有的贞洁,而她不顾露出泥污的内裤大胆爬树的行为也象征了她敢于直面一切的勇气,正如作者福克纳所说,“那时他们没有认识到那条脏内裤的象征意义,在这里她有着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将光荣地直面她将要招致的耻辱,这种耻辱昆丁和杰生都无法直面。”在这里,凯蒂的悲剧和夏娃偷食禁果后人类遭受的苦难极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凯蒂也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奋斗,就如人类在不断的磨难中前行。

(三)文明的冲突

小说以整个美国南方社会的转型为时代背景,凯蒂的命运是美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必然产物。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突,传统的封建礼教、奴隶制度会一一被打破,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展必然要与传统的思想发生冲突,而女性往往会成为文明冲突的牺牲品。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下长大的凯蒂,在心理上遭受双重压力,她不仅受到传统道德的种种约束,同时对新时代背景下诱惑无法抵抗,两种文明的冲突造就了凯蒂复杂的性格和人生的悲剧。

三、结语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早期的作品,福克纳在作品中流露出生态和女性的根本问题,这种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女性和生态悲剧命运的根源。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对文学创作中自然和女性的关注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慧芳.多视角下无形的意识流动——评《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叙事手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4):115-117.

[2]杨露.试论《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作家,2012(12):45-46.

[3]王晓芬.浅析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手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