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灵养剂

2019-06-14潘肖晶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潘肖晶

摘要:中世纪黑色的阴霾在思想和身体上折磨着当时的人们,文艺复兴的曙光穿透过笼罩人间的乌云并渐渐地扫过一片又一片土地。被中世纪教会禁锢的思想却被宗教改革从内部打碎,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米歇尔·德·蒙田等等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是尼可落·马基雅维利也提供了不同的刀斧。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待宰的鱼会在砧板上拼尽全力上下翻腾,落入陷阱的狐会咬断自己的后肢以求脱身。动物会为了挣脱困境而寻求可行的方法,更何况人类。挣脱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只不过人类所要挣脱的困境更多地来自浑然不知被禁锢的内心。本文仅对文艺复兴时期对祛除人类内心枷锁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及其言论予以浅析。

美目顾盼,金发皓齿的女子劳拉萦绕在那位俊杰青年的心头,也扯住了当时多少人的思绪。彼得拉克(1304-1374)像是一道刺破黑暗的光束,即便在《秘密》中,弗朗切斯科陷落到了是追求永恒至上的幸福还是世俗的幸福的两难选项的困境中,然而在当时,他的这种稍露偏向的思量,仍然像是给人们干涸的心灵注入了一剂新鲜的营养剂。

在阿伦·布洛克所著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有说到“人文主义讨论中最喜欢谈到的一个话题是积极活跃生活与沉思默想生活孰優孰劣的比较”,这一话题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亚尔培蒂和布鲁尼为代表的公民人文主义是积极活跃生活的代表,他们所倡导的公民人文主义就如是积极强壮的青年,始终坚信着只要依靠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命运就能被掌控和改变。斐契诺则认为“和谐和均匀是宇宙”的根本原则,他的观点支撑着沉思默想的生活。虽然阿伦·布洛克在书中指出这两种生活是无法调和的,但是笔者却认为这两种生活若是能够有机地调和起来,不仅仅对启迪人的心智,唤醒人的内心和人性有很大的益处,还能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说起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469-1527)的名字总是第一个跃入我们的意识中。路德时常被渲染为一个锋芒毕露,莽撞粗鲁的僧侣,他就像是震人心魄的天雷闪电。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位谦逊,低调的“愚人”般的学者伊拉斯谟(1466-1536)值得我们去更多地关注。

伊拉斯谟是个很有学问的学者,在当时,不仅仅是王权和教权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路德也曾向他请求支持。他整理并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的希腊文和新拉丁文版,其中新拉丁文版的《圣经》被路德作为翻译德文版《圣经》的参考书。伊拉斯谟很早就看到了当时乌烟瘴气的教会,教会僧侣滥用歪曲的教义为自己牟利的腐败光景。他认识到这些被歪曲的教义不仅不能使信徒们的灵魂得到宽慰和救赎,而且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信徒们的宗教意识,他们的灵魂像是被推入了枯井,在黑暗中挣扎着攀不出井口。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认为基督教“把谦卑、克制和轻视世俗事物当做人类的最高品德,结果把世界双手拱让给坏人当捕猎物”。他还是是一个把伦理和道德区分开,主张“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手段”的人。他写的《君主论》常常使他被认为他是一个“授恶”之师。但在笔者看来,他所持的君王的美德,不就像笔者开头所做的第二个比喻——“咬断自己后肢的狐狸”。笔者认为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有时候更需要勇气,在美德被绑架的时代,用非常手段挣脱枷锁,保存统治者自身和权势是一种更高的美德,是一种对大多数人的美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稳定城邦,是给当时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前提,也是人们能够更加专注自己内心的保障。在现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不免躲藏着这种豺狼虎豹,就像电影《绿皮书》的男主人公托尼一样,在黑夜里赶路需要有人携带着手枪,这样才能更加安然地在平安夜前赶路回家。

文艺复兴末期,在探索自己上说得最通俗也是最亲近的莫过于蒙田(1533-1592)。他说过“只有一件事有把握,那就是我自己”。在他的《随笔集》中他所回答是人们都会遇到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的困惑。像“论懒散”,“论害怕”,“论一个人得益是他人受损”等等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蒙田在《随笔集》中最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不要逃避自己,要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尽可能改变自己。通过蒙田的叙事会使读者对自身有一个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逐步铸就自己的灵魂,增加人们能够感应到光亮的概率,并积蓄一股光的能量冲破阴霾,活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结语: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也要相信总会有光亮透射出,只要人类不停止寻找的脚步,多去思考和探索,一层层剥落原来的面貌,终会涅槃出闪着金光的人。无论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20世纪以及现代社会,人们还是一直在找寻温热心灵的光,这条艰险而又令人着迷的路之尽头,在目所不及的那处,但终会抵达。

参考文献:

[1](美)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M].中信出版社,2013.

[2]陈浩宇.马基雅维利不是“授恶之师”吗[N].中华读书报,2018-11-28(010).

[3]黄玮.蒙田:关注自己身上的那个“人”[N].解放日报,2017-09-30(011).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