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中段学生写作起步的平台

2019-06-14黄如宾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练笔拓展剖析

黄如宾

【摘要】本文论述课本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教师应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教学建议,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段学生 课本 剖析 积累 练笔 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08-02

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从中段开始,写作的要求就不再是简单的看图写话,而是向完整具体的记事转变。低年段的看图写话是学生看图后再动笔写,写作题材是已经告诉学生的,可以说题材是“现成”而且具体形象的,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写作题材,只要写作时边看图边想象就行。到了中段,则要求学生学会根据作文要求思考写作的题材,写什么、怎么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在此,笔者针对中段写作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寻找解决对策。

一、中段习作教学的困惑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段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笔者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打算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整个三年级,笔者先后开展了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活动。可是,令笔者困惑的是:这一系列的写作练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相当多的学生虽然天天练习但是写作水平依然止步不前。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会面露难色,抱怨无内容可写,不会写,最后写出的文章不是范围狭窄,就是内容干瘪。如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的作文,学生憋了半天才写出“今天,我和同学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得很开心”“昨天,我和几个同学打篮球。开始,我们先投进了一球;过了不久,对方也投进了一球。就这样,我们打到了天黑。六点过后,我们才一起回家”之类的文字。看着学生苦思冥想才艰难挤出来的文字,想到他们写作的无奈,笔者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看来,盲目地让学生天天写、日日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用不大。刚刚步入小学中段的学生,其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变的阶段,他们对生活及事物观察的能力较低,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微,对生活的感受欠丰富和深刻,所以本阶段学生习作时往往是“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抓住文章中心,不懂选择作文题材,也不会谋篇布局……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词可用的写作困惑,让他们万分苦恼。出现这样的写作困惑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存在困难,他们不懂得如何围绕作文要求选择写作题材,写前“腹中无稿”;不知道如何把生活经验中对事物的感知通过字词句转化为习作……学生的这些无奈,根源在于不会思考、不会选择题材、不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既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也研究教育专家在这方面的见解。例如,薛法根老师的《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剖析,他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髓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含丰富的思想和语言表达艺术,具有语言的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感悟到。”文中提到的第二层次“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适合中年级学生。学习了薛老师对文本语言的剖析后,笔者深有感触,并把课本里的文章仔仔细细重读了一遍,发现课文真是写作的资源库,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课文,学会抓住文章中心,学会选择文章题材,学会谋篇布局等。于是,笔者把目光转向课本。

笔者认为,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的起步平台,能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与写作之间有着许多关联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文本的研究、挖掘和整合,寻找语文教材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点,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这个关系点进行写作。剖析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使课文与写作有效结合,有助于中段学生积累素材、掌握方法,并在随文练笔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既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写作兴趣。

(一)剖析文本,积累语言

对于语言积累,以前笔者和很多教师一样,认为多读课外书就能从众多课外书中“汲取营养”,积累语言。因此,往往只重视课本以外的课外阅读,而忽略了课本。其实,课本就是积累语言的资源库,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精心选择的,很多课文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典范文章。因此,教师应该用好课本,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精华。

为了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精华,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教学“语文园地”之前,笔者会尽量汇总本单元中所有篇目出现过的好词佳句,必要时还让学生利用午写的时间背诵和仿写。

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描写大自然景物,学完这个单元后,筆者让学生比赛积累“缝隙、照耀、颤动、若影若现、横贯江面、不容置疑、神来之笔、漫天卷地”等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词语,看谁记得又多又快;让学生背诵课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如“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在剖析课文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词句,并通过再次的汇总、强化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当学生心里装下了这些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好词佳句,以后描写大自然景物时就会自觉调动脑中的资源。

日积月累,学生脑袋中的语言库越来越丰富,写作时无词可用、无话可写的现象也就少了许多。例如,我班的小鸿同学,其他学科的作业他一直都能顺利完成,唯独害怕写作文。他妈妈说,小鸿在家写作文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接下来怎么写?”在开展了积累课文语言的活动后,他的习作有了进步。在家时,自己能独立完成写作了。

(二)随文练笔,拓展思维

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资源和模仿对象。在学习课文后,以课文中的文章为依托进行练笔,就是随文练笔。进行随文练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文中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以在学生阅读文中精彩的片段后尝试仿写;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可以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想象和补充;可以一边欣赏课本中的古诗,一边大胆地改写诗歌;可以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续编课文中的故事等。这些形式多样的随文练笔能让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习和模仿如何抓住文章中心、选择文章题材、谋篇布局,能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写,怎样写。

比如,学习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学生感受到了文中“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美意境,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了让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笔者以课文为例,鼓励学生立足南宁,学习如何选择写作题材,动笔写一写南宁人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小动物的故事。有了课文范例,又有了具体的写作范围,学生写起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作文就丝毫不费力气。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谋篇布局、围绕中心选择写作事例、运用好词佳句写出精彩片段等写作技能。

再如,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词句,并在班上开展比赛,比一比谁能找出更多描写颜色和形状的词句。通过比赛,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本词句,既收获了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又鍛炼了想象力、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积累词句的基础上,笔者再布置描写火烧云的课后练笔,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小练笔中。经过课本词句汇总、想象词句比赛的积累,学生已经储备了丰富的词句资源,写小练笔时,就知道如何把生活经验中对事物的感知通过字词句转化为习作,从而写出的文章既生动又新颖。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练笔,大多数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中等水平以及中等水平偏下的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明显。可见,这一做法是成功的。当然,要让每一名学生都乐于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中年级学生而言,心理上会对写作存有惧怕和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像教孩子学走路一样,边扶边放,让课本成为他们写作起步的平台。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练笔拓展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