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知秋,“新股不败”进入倒计时

2019-06-11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交易价格发行价次新股

张俊鸣

“新股不败”的神话还在延续,但“炒新热”近期出现明显降温则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宝丰能源在上市次日就打开涨停之外,5月份上市的新股平均“一”字板的数量也降到了年内最低,和去年12月市场最低迷的阶段接近。“炒新热”的降温不是偶然,而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出在即,发行体系重塑之后,未来打新稳赚不赔的传奇有望成为历史,这也是A股向成熟市场迈进的必由之路。

“新股不败”走到十字路口

所谓“新股不败”,是A股市场上一个屡见不鲜但又迥异于成熟市场的现象,指的是新股在上市首日乃至数个交易日内,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显著高于发行价的现象。将发行价锚定为炒作底价,有新股的相对稀缺性、23倍发行市盈率的制约、市值配售制度下筹码分散的惜售效应、暂时没有限售股解禁抛售和再融资压力等因素,同时业绩短期内“爆雷”的可能性也较小,多重因素导致了“新股不败”神话的出现。即使是在2018年行情持续走低的阶段,“新股不败”依然持续了下来,差别无非在于炒作的力度而已。但在5月份新股发行和上市家数都不算多的情况下,“炒新热”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深次新股指数年内涨幅仅有6%左右,远远落后A股主要指数涨幅。这些现象都显示,持续多年的“新股不败”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笔者认为,新股“破发”已经不再遥远,2019年出现的概率较大。这是因为,有利于次新股炒作的因素正在减少,最主要正是次新股稀缺性的降低。目前,单单科创板申报IPO的家数就超过100家,拟募集资金超过1000亿元,再加上2016年以来数百家上市公司,炒新火力被大幅度分散;此外,在近年来的强监管之下,有利于次新股炒作的“高送转”预期明显减弱,一些游资大鳄因违规炒新而收到天价罚单等,在相当程度上都限制了次新股的表现空间。最关键则是,追高买入开板新股的“赚钱效应”缺失,也影响了后来人追高买入的意愿。

A股需打破“破发定成败”

对投资者来说,过往的“新股不败”是支持打新行为的关键,而对发行方来说,这样的传奇也有助于顺利通过IPO融资,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反之,如果有新股出现上市首日破发,则会导致打新资金大失血,进而被认为是大盘低迷的导火索。“发行价定成败”的逻辑不仅影响散户投资者,以往也会对政策产生影响。比如在2011-2012年新股多次破发之后,在超过一年多的时间里IPO实际陷入停滞状态。

事实上,“破发”绝非代表发行失败,“新股不败”更不是投资者的护身符。对上市公司来说,只要顺利实现发行上市,这次的IPO就是成功的,最多无非是一点面子问题,但相比上市这个大目标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而对投资者来说,股市投资本身就不是稳赚不赔的,甚至A股还有“七亏二平一赚”之说,凭什么新股就一定是印鈔机呢?在境外股市,上市首日破发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最近在美股上市的网约车巨头优步,首日交易价格都在发行价下方潜水,收盘价破发超7%。港股上首日破发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和指数的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也不会因此有“暂停IPO救市”的说法出现。如果A股也能像美股、港股那样,以更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交易机制打破“发行价定成败”的潜规则,无疑是向成熟市场迈进了一大步。

适度的“赚钱效应”仍有正面意义

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箭在弦上的情况下,未来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向发行价靠拢是大概率事件,虽然初期可能因为“余温尚存”延续炒新热度,但随着上市家数的增加,以及市场化的发行机制,出现局部破发难以避免。以此前的创业板为例,在市场化发行机制下,大约在第80家左右出现破发,而科创板拟上市公司的波动更大,估值体系也不完全以盈利水平为唯一依据,大幅波动、明显分化在所难免,这也让2019年打破“新股不败”的可能性增加。

尽管在市场化发行机制下,破发并不值得过度恐惧,但如果在局部破发的同时整体有适度的赚钱效应,则对市场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笔者认为,如果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在5%-15%之间是相对合理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IPO的顺畅进行,同时也让打新者有接近二级市场正常波动的利润而非暴利,压缩无风险套利空间。如此一来,“无脑打新”将不再是暴利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公司基本面发展前景的关注。

猜你喜欢

交易价格发行价次新股
我国科创板IPO破发现象研究
“大肉签”为何变骨头了?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民事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新收入准则应用实操探析
关于新收入准则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
“次新股”危机
农地流转交易价格的理论框架体系和评估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