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先秦玉石文字的探讨

2019-06-11关舜甫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刻字龙纹铭文

【摘要】我国文字是本土起源和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文化中期的考古学文化已经在陶瓷表面刻画的文字图像中得到普遍运用。杂佩是先秦时期的小件玉石赠物,通常用于非正式礼仪场合,象征倾心相许。中国自古崇尚“玉”,玉器寄托了人们虔诚的信仰及生活追求,玉石刻文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王权的标志。

【关键词】先秦;玉石文字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铸有先秦文字,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文字系统,采取在玉器上刻字的形式,增强先秦文字的运用性,并为玉器修饰增添异彩。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后来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相应的文字资料逐渐完善,比起以往的文字资料,其种类更为丰富,相应的玉器种类也宽泛起来。了解先秦文字时,需加强对青铜器、金帛上文字的关注力度,重点研究玉石上的文字,并通过梳理考古资料,深层次的了解先秦玉石文字。

一、先秦玉石的主要特征

先秦时期我国的玉石主要是经过凿、斧、铲等生产过程,在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种类、制造工艺等有了明显提升,此时有璧、璋、璜、琥等瑞玉,出土时并无使用痕迹。主要使用的器皿有杯、梳、臼、耳、带钩等,部分青铜器上也有玉质部件,出土的玉器上有浮雕人像、各种动物、圆雕人像,这些玉器造型新颖,工艺精细,蕴含丰富的想象力,玉石需经过锯截、琢磨、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

二、先秦玉石文字研究

(一)商代玉石文字

商代时期的玉石文字主要体现于斧、柄形器等动物玉饰上,雕刻多呈现的是直线纹理,对弯线的运用很少,多为穿孔,就是常说的马蹄眼。商代出土了很多玉石,如刻文柄形器、刻文石磐、朱书玉戈、刻辞玉戈、刻文玉鱼、刻文大玉戈、大理石虎面饰等[1]。玉石形态各异,多以动物为题材,如鸟、龙、虎、熊、狗、兔、鸽、鱼、蛙、婵、坠饰等。玉石纹饰有双钩线纹、减地雕等,不同纹饰的玉石与造型相辅相成,双钩线纹是手工刻制的,深浅不一。商代玉石以片状居多,墓葬中发现有一些圆雕型玉石,如大型玉戈、玉璧等,光泽鲜艳、通体纯净,这些玉石的抛光工艺精湛,有的还刻有铭文,将这些玉石放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其表面有打磨过的痕迹。

同时期的考古资料证实,西周封国公墓内有大量商代玉石文字,这个时期的玉石多为诸侯封赏之物,成为一种战利品。在年代上,柄形玉器上的文字资料较为集中,从内容划分,商代玉石文字可分为纪事性文字,方国名、人名等两类文字,这一内容与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铭文的类型特征相一致。商代文化主要体现在玉器文化和青铜文化上,将这个时期的玉器根据其功能分为礼仪、祭祀、陈设、生产、殉葬等多种,根据玉器功能,运用在适合的场合。当时从爱玉之人的墓中出土了700多件玉,其中的500件都是有孔、佩玉,当中有这样一块白玉,上面是黄色,白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是一只仙鹤,黄色的部分成为仙鹤头上的鹤顶红,利用天然色泽来雕刻[2]。

(二)周代玉石文字

周代玉石的雕刻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对弯线条的运用较多,相应的造型及工艺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西周時期的玉石文字资料更为齐全,文字多被雕刻在玉石的表面,使其成为纪事的一种形式,这与商朝晚期的玉石文字相比种类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华盛顿瑞尔美术馆收藏的西周铭文玉器,名字为:太保大玉戈,相传是在修建公祠时发现的,还有一件无铭玉戈[2]。资料记载:《陶斋谷雨图》流出海外后被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铭文在援基部,共有25个字。根据专家考证,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内收藏的另一件直援直内戈为成康之物。关于这件玉器还有一个典故:文王时期,召公多次巡行南国,因此在该地颇有威望,以后周王每当有事于南国,先派召公去做好安排,长此以往,这个故事被人用铭文形式记录下来,使其成为历史的见证[3]。玉戈作为西周玉器,其上的刻字与殷商玉器文字有相似之处,然而文字的排列及间距不均匀,因此对西周时期玉戈文字记载的资料较少。比如,199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队发现的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的刻辞玉环,同时还清理了3座小型墓,出土时玉环上还有肋骨的痕迹,其直径为11.9cm、厚度0.7cm、颜色为灰白,其上刻有12个字。同年,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发掘的还有3座西周晚期墓葬,63号和64号墓葬分别为夫人墓,62号墓碑上写着“晋侯邦父”,在观察63号墓葬时发现有一串精致的玉珠,上方有龙纹,背面还刻字,64号墓葬旁有一件铭文、大玉戈,整体呈青绿色、大玉戈中间有2个穿孔,尾部有刻字痕迹。

(三)春秋时期的玉石文字

春秋时期,出现好多与社会相符的主流纹饰,最具有代表的当属龙首纹,现首不现尾,比如谷纹为乳突状,排列稀疏,布局不整齐,斜地子纹、脊牙等,代表着人们对玉石雕刻纹饰的喜爱,采用丰富多样的线条,使雕刻工艺更上一层楼。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春秋早期,玉器主要是双阴线刻纹,其装饰比西周晚期有了变化,玉器上有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案,并有刻字,众多龙纹聚集起来,主体造型多为扁平式。河南光山县出土的玉虎,低首拱背,神态呆板,但是身上的装饰格外引人注意,这种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文字清楚的双阴线玉器成为春秋早期玉器的特色。到了春秋中期,阴线雕刻的变得稀疏,刀法多以斜宽刀为主,线刻工艺减少,比如山西太原金胜村出土的玉佩,做工精致,主要采用的是浮雕工艺,并配有抽象的龙纹,刻字,造型布局有序,给人深远的立体效果。1965年到1966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玉器,带有辞文,玉器为圭形,其上排列有不规则的圆状玉片,刻文的字迹是朱红色,毛笔书写的,这个时期的玉器按照刻文内容可分为宗盟、纳室、卜筮等多类。盟誓内容可解释为不背叛、忠心不二,不与敌方有往来,涉及到权利间的斗争,以参盟的形式,让人注重守约、尽心做事。玉器上有单沟阴线,龙头为玉器上方,隐形龙纹,纹饰隐约可见,舌头部位有绞线,以此起到形象的装饰作用,并带给人闪烁的刺激感。绞丝为龙舌的腮部,成为龙须,整体构造完整,绞丝和鳞片清晰,龙形弯曲[4]。春秋晚期,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片,被称为载书,共有5000余件,毛笔书写,每件玉石片的大小不一,雕刻工艺不尽相同,有黑色铭文,也有朱红色铭文,字迹与青铜器上的铭文字迹相同。据记载,这些玉石片的书法犀利、舒展、有韵味,其中的盟书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及文字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战国时期玉石文字

1957年,考古人员在洛阳西郊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竖穴墓,随葬的器物中还有一块玉石及两件玉石片,上面有刻字,使用黑色毛笔书写“天子”二字。河南省辉县发现几件玉器,主要分東西两个方向放置,共有50件石圭、6件玉圭,东段有璧、环、料珠等物品。相应史书记载,这批玉器为青玉质,宽度约60ccm不等,通过观察玉器上的文字得出,这批玉器为战国晚期魏国王室墓,刻文使用玉石为材料,因此表明这类刻文非一般字体,有意将石圭、玉圭等放在一起,便于用于祭祀活动。1996年洛阳市一所小学旁发现有一座战国时期王室墓,并有一件刻辞大玉戈,整体为长方形,内部穿孔,刻有毕公、左徒等字。玉印作为战国时期玉器类流行之物,发现的战国玉印有圆柱形、长方形,其上刻有文字,文字内容多为名字,表示这类玉印为私用。科学发掘的玉印也有很多,并且在国家博物馆珍藏有战国时期的玉印,其内刻有春安君、匈奴相邦、君之信玺等字迹。图1所示为战国时期玉印刻字。

战国时期的玉印文字形成与当时的研磨工具有一定关系,笔画两头尖、方正宽博,有王者风范,玉印是王室权利的象征,历来被珍藏者重视。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先秦玉石的主要特征:璧、璋、璜、琥等瑞玉,浮雕人像、各种动物、圆雕人像,经过锯截、琢磨、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然后介绍商代玉石文字:刻文柄形器、刻文石磐、朱书玉戈,多为诸侯封赏之物,根据其功能分为礼仪、祭祀、陈设、生产、殉葬等多种;接着介绍周代玉石文字:太保大玉戈,文字的排列及间距不均匀,尾部有刻字痕迹;春秋时期的玉石文字:主体造型多为扁平式,配有抽象的龙纹,并刻字,隐形龙纹,舌头部位有绞线;最后分析战国时期玉石文字:刻辞大玉戈,整体为长方形,内部穿孔,战国晚期魏国王室墓,使用玉石刻文,同时期还流行玉印,多为私用,从而掌握了先秦玉石文字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道升.秦代“书同文”的前奏与实现——论先秦几种重要石器文字在汉语规范化中的作用[J].学术界,2010(9):147-153.

[2]逯宏.先秦时期北方草原玉石之路新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4):77-82.

[3]赵静.先秦鸟纹玉石器研究——新石器时代鸟文玉石器区域性比较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168.

[4]胡宁.论“杂佩”——先秦时期小件玉石饰品的赠予行为及其象征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1):118-124.

作者简介:关舜甫(1970-),男,广东省广州市,汉族,中级,暨南大学,行政管理(本科),研究方向:先秦与秦汉及南方文物考古。

猜你喜欢

刻字龙纹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智海急流
瓷器上的龙纹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李贵阳
莫让景区刻字成为习惯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