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崇祯二年毛文龙奏本看明金辽东战局

2019-06-11高秀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辽东崇祯档案

【摘要】毛文龙是明朝末年明金战争中的重要将领,他所统领的东江镇毗邻朝鲜和后金的后方,在整场明金战争中作用非凡。1932年,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发了一批明清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其中就有崇祯二年(1629)毛文龙上呈崇祯皇帝的奏本,奏本反映了当时的辽东战局的状况以及明金鲜三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崇祯;毛文龙;档案;辽东;朝鲜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1932年,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陆续刊印了一批明清内阁大库残余档案。这批珍贵的档案原来藏在紫禁城的深宫大院中,清朝灭亡后无人看管,加之政权更迭,时局动荡,不少宫中文物遭到变卖甚至遗弃。幸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这批档案的重要性,及时挽救。最终部分辗转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著名学者陈寅恪、徐中舒、傅斯年等人组织整理、编校,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至为重要的史料。作者在翻检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崇祯二年(1629)平辽总兵毛文龙上呈朝廷的一封奏本,奏本的内容大致是毛文龙请求崇祯拉拢朝鲜,条文不见于时下常规的明清史史料当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试分析如下。

一、崇祯二年以前毛文龙的经历

毛文龙,万历四年(1576年)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赴辽东依附伯父毛得春,于辽东考取武举,被任为百户,遂正式进入仕途,在李成梁、王化贞、袁可立等的先后提拔下,仕途一路顺畅。

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绕过明金在宁锦对峙的陆路前线,从海路出发,收复沿海岛屿,其中取得的最大胜利就是“镇江大捷”。

毛文龙取得镇江大捷后,轰动明朝,兵部侍郎王在晋立刻上奏,“镇江报捷,四卫震动,奴必大集兵马以图报复,毛文龙孤军,势恐不能独立,敬陈应急十着:兼用陆兵一并调津兵;借动山东司库;借用天津运船;督催王表管大藩水兵赴援;设处渡海援兵随身衣甲;滨州、蒲台、武定等处兵饷裒缓赴急;广宁兵将出奇犄角;期约西虏同举;鼓动四卫豪杰。又言兵者,机也,机一动不可遏。兵者,气也,气一发不可堕。谭兵于镇江,未捷,当从缓缓以待兵大集,是为稳着。谭兵于镇江,既捷,当神速,速以应破竹先声,是为急着。”[1]马上就取得了皇帝和朝廷的支持,明朝随即采取行动配合毛文龙以扩大战绩,虽然最后没有取得大的战果,但凭镇江一役的胜利,已经沉重打击了后金在其后方的实力。

而毛文龙在取得此役胜利后,因功被授予总兵衔,后又继续被封授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挂征虏前将军,皇帝赐予尚方宝剑,并且在毛文龙收复的皮岛专设了一座军镇,由毛文龙统领。“皮岛亦谓之东江,在登、莱大海中,绵亘八十里,不生草木,远南岸,近北岸”,可以说远在海外,与明朝内地的联系十分不便,反而接近后金,易受后金攻击,实为海中一孤岛,却“设军镇皮岛如内地”,可见地位之重要。皮岛“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东北海则朝鲜也。岛上兵本河东民,自天启元年(1621年)河东失,民多逃岛中。文龙笼络其民为兵,分布哨船,联接登州,以为掎角计”[2],毛文龙以皮岛为据点,收容因后金占据辽东大部分领土而流离失所的辽东民众,加强自身的军事建设,终于开创了与辽东宁锦一带战场互为配合的东线战场。

崇祯二年(1629),毛文龙向崇祯皇帝上呈奏本时,在奏本开头的职衔为“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挂征虏前将军印,总兵,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臣毛文龙”[3],便是在天启元年(1621年)后陆续获得的,其中的“钦差平辽便宜行事”,并非具体的职衔,初,王化贞率兵进驻辽东抵御后金时,将“四方援辽之师”,“悉改为‘平辽”,为毛文龙职衔中“平辽”的由來。

二、毛文龙奏本与辽东战局

毛文龙的这封奏本自东江发出,经过层层传送,终于到达皇帝手中,经皇帝审阅后,于崇祯二年(1629)四月十六日再次下发到兵部,由兵科抄出,送还毛文龙。

毛文龙奏本的主题是“为请发敕谕以励属国,以防祸萌事”[4]。属国即明朝的附属国,凡与明朝建立正式朝贡关系、向明朝按年朝贡的国家都称为属国,而毛文龙奏本中的属国则专指与他统领下的东江镇毗邻的朝鲜一国。毛文龙在奏本中请求皇帝颁赐诏书给朝鲜,希望通过皇帝诏书来安抚和拉拢朝鲜,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毛文龙奏本的全部内容都围绕着“防祸萌事”而写。毛文龙在奏本中希望明朝提防的祸事就与属国朝鲜有关,祸事将有可能在朝鲜引发。但导致朝鲜可能发生祸事的导火索却不在于朝鲜自身,而是与朝鲜接壤、和明朝正处于战争形势中的后金。

朝鲜和毛文龙驻守的东江镇地处后金的大后方,毛文龙驻守东江镇多年,在军事、经济等方面与后金、朝鲜两方都有密切交互,深知自己驻守的东江镇和朝鲜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明金两国的重要意义。他在奏本中就说道,“朝鲜贴枕奴酋,虽曰中国之外藩,近成夷夏之战场。如奴欲攻臣,必假道于鲜,而臣屡伐奴,亦由路于鲜”,凭经营东江镇数年的实际经验,毛文龙清楚地知道朝鲜因毗邻后金境壤,夹在明金两国中间,不管是他想要进攻后金,还是后金想要进攻东江镇,都需要从朝鲜境内通行,双方交战也往往在朝鲜境内展开,朝鲜几乎成为明金两国在东线的主战场。正是因为朝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驻守东江镇的毛文龙能够从朝鲜方向轻而易举地打击后金,朝鲜和东江成为了后金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在明金两国交战的西线,即辽东宁锦一带,方才是明金战争的主要战场。明金两国发生对抗的主力军队都集中在宁锦一带,明朝以宁锦为防线,紧守疆界,抵御后金军的南下。后金对明朝的宁锦防线也虎视眈眈,稍有契机便会突破防线进入山海关,兵临明朝北京城下。但是,东线战场上,朝鲜和东江镇毛文龙的存在,使后金军不敢贸然在西线发起全力的进攻。毛文龙十分明确他在明金对战中的职责和朝鲜在明金对战中的角色,他对崇祯皇帝说,“奴酋之却步寇关,所虑臣兵以掣尾”,知道他在牵制后金后方势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金当然也意识到了东江镇毛文龙和朝鲜对于他的牵制,却因兵力有限,不能即刻清除东江镇毛文龙和朝鲜。毛文龙在奏本上说,“臣于鲜地拨马络绎,奴酋蓦地寇边,臣即遣兵御侮,而奴贼屡来挫,故计欲图鲜国之附以功臣,除臣之掣尾以视关”,且不论毛文龙是否有夸大战功的可能性,竟以一镇之兵使强劲的后金兵屡屡受挫。但明确可知的是后金为了彻底拔除威胁自己后方安全的毛文龙部,常常对毛文龙部发起进攻,两方之间必然是相互功伐,互有胜负,暂时彼此都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后金就十分“恨臣(毛文龙)掣尾,每转恨于朝鲜之假地”,只能对实力较为薄弱的朝鲜用兵,先解决朝鲜对于自己的威胁,在朝鲜境内“往往杀戮掳掠”。毛文龙就处在朝鲜西邻,目睹后金对朝鲜的欺凌。明金两国之间“自从兵戈扰攘,辄越九年,不惟挫边疆之锐,括海内之膏而林木,朝鲜大是凋敝哉”,夹在两国中间的朝鲜无法置身事外,饱受战乱纷扰,连年得不到休养,结果国力越来越孱弱。

朝鲜作为“中国之外藩”,是明朝周边众多属国之一,但比较特殊的是朝鲜在众多属国中“虽蕞尔附庸也,每以礼义自绳”,是与明朝关系最为友好、对明朝最为顺服的国家。自明初归顺明朝以后,与明朝之间的朝贡往来十分频繁。万历年间,日本国两次侵袭朝鲜,攻克国都,朝鲜危在旦夕,明朝随即就派大军奔赴朝鲜,协助朝鲜共同抵御日本国的侵袭,最终取得胜利,助朝朝鲜恢复政权。但是,自此以后,明朝自身的国力也走向了衰弱,天灾人祸等各种因素导致明朝境内农民起义四起,短短数年便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辽东之外,女真部落的势力却蒸蒸日上,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还统一了东北其余各民族,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屡屡获胜,俨然成为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强力竞争对手。而朝鲜,则因地狹人少,发展缓慢,国力式微,在逐渐壮大的女真后金侵蚀下步步退让。明朝与朝鲜的关系既十分友好,朝鲜在明金战争中作用又非常突出,那么“岂忍披发左衽耶?”任之遭受后金侵扰,被后金吞并,削弱自身实力却增长对方实力。

尽管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历史关系十分友好,但在形势严峻的现实面前,“如往日之朝鲜,国富兵强,犹堪自踞,可无他虑者。近因天困其民,屡岁凶荒”,灾害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国力衰败,却是难以应付形势的压迫。加之后金对朝鲜“每以势逼,每以利诱”,为形成对东江镇毛文龙部的夹击,尽快解决后方之忧,以全身心投入到明金战场的西线,对朝鲜也是威逼利诱,积极拉拢。并且数次干扰毛文龙在朝鲜边境的日常活动,以起到削弱明朝对朝鲜控制力、影响力的作用。毛文龙也苦于后金这种骚扰,他在奏本所说的“臣于鲜地拨马络绎,奴酋蓦地寇边,臣即遣兵御侮,而奴贼屡来挫,故计欲图鲜国之附以功臣,除臣之掣尾以视关”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每当毛文龙在朝鲜边境进行调拨兵马、押运粮资、训练士兵等日常活动,后金就会突然来袭,使毛文龙部的日常活动难以进行,目的就是为了使东江镇毛文龙无法对自己的后方产生军事威胁。

在朝鲜方面,出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综合因素的考虑,他对于明朝的顺服“恐匪石之心,不难于转也”,十分有可能迫于形势转而依附后金,这是东江镇毛文龙和明朝中央政府都无法掌控的意外事情,也就是毛文龙在奏本一开始提到的“防祸萌事”。

毛文龙正是意识到“防祸萌事”的迫切,在奏文中就记下了他深切的忧虑。朝鲜“虽曰礼义自绳,臣又虞其饥寒渝志也”,担忧朝鲜终究无法承受国内饥寒的困扰而依附后金。朝鲜国内遭遇灾荒,程度并不比当时明朝国内所受的灾难轻。明朝凭借数十上百年的发展,举全国之力尚且无法抵御国内灾荒,导致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朝鲜的状况就可想而知。

在给中央上传奏本、请求皇帝颁赐诏书安抚、拉拢朝鲜的同时,毛文龙也付出了实际的行动。他在奏本中陈述了自己为争取朝鲜中已经作出的努力,“伏思臣处朝鲜地,统兵十数万之众,而受饷二十万之余,剜肉医疮不胜苦楚,又目击饥寒之属国,安得不移粟以固其心乎,屡以米粟布匹劳结其国,尤恐升斗之水不足以济涸辙焉。”毛文龙部在东江镇孤悬海外,本地生产的粮食少之又少,日常所需的粮资主要都是从山东通过海运传输过来。由于东江镇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毛文龙本人又深受崇祯皇帝信任,所以,东江镇从内陆接收的粮资在当时全国范围内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尚且算作丰富。所以,毛文龙为了赈济饱尝灾难的朝鲜军民,也为了在明金对战中取得朝鲜的信任和支持,不时会向朝鲜支援一些必要的“米粟布匹”。但是,仅以东江镇一地的粮资,在维持东江镇毛文龙部自身的训练和生存后,能够富余出来支援朝鲜的数量毕竟不能算多数,对于朝鲜整个笼盖国家的灾难,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朝鲜的灾难仍然十分严重。

而朝鲜一旦无法忍受灾难,发生毛文龙最为恐惧的事情,就是“鲜人因饥寒所迫,而落奴圈套,暗地联心,则孤臣海外,枵腹衽革,且益饷之请未俞,器械之疏未允,臣备未坚,而奴贼陡来,则臣之犬马固不足问,而国家数年之望岂不惜哉”。朝鲜如果为急于摆脱国内的困境,而向后金提出援助,依附于后金,那么后金和朝鲜将联合起来,东江镇则危在旦夕。东江镇本就是明朝孤悬海外的领地,日常的粮资和军队的调拨都需要从山东半岛通过海上进行长途的运输,时间漫长,安全性低。当粮资短缺、军队无援时,即便是毛文龙率领东江镇军兵再不计生死、英勇奋战,也是无法抵挡强劲的后金军队的。明朝赋予东江镇联合朝鲜在后金大后方牵制后金的计划落空,后金将从应付东江镇的东线战场撤出,倾尽全力于辽东宁锦一线,明朝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经营东江镇、联合朝鲜是“国家数年之望”,明朝早已筹划了多年。早在天启元年(1621年)时,负责主持辽东战事的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就命毛文龙绕过明金在宁锦一带对峙的主战场,从海路出发,收复沿海岛屿。天启二年(1622年),与辽东成掎角之势的山东登莱巡抚袁可立也支持毛文龙在海上的开拓。此年,明朝便任命毛文龙为东江镇总兵,所担负的责任便是联合朝鲜,牵制后金的大后方,以减轻明朝在西线辽东宁锦一带的压力。从天启元年(1621年)到崇祯二年(1629年),时间已达8年之久,东江镇和朝鲜在对付后金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文龙为了使崇祯皇帝明白东江镇和朝鲜在明金战争中的重要性,特意回顾了东江镇和朝鲜在最近取得的成就。“窃思天启七年(1627年)间,奴酋踞鲜地屯马,臣即率步将夜入,伏兵纵火烧屯,而奴众四溃,至今四道之地,奴弃不屯。”天启七年(1627年),即崇祯皇帝即位的前一年,后金军侵入朝鲜,在朝鲜境内驻扎,毛文龙即趁夜袭击后金,放火摧毁了后金军驻扎的营地,并乘势击败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溃败逃回,毛文龙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自此一战,后金军就再为轻易在当地驻屯,实际上保卫了朝鲜的疆域。

当时,毛文龙也向天启皇帝上呈了奏本,奏本的内容大致就是“请敕安慰鲜王,再求发敕微臣面宣圣恩,以昭激劝,庶朝中无烦,使星之动而鲜国又免皇华之扰,使其两袒之心坚成一腔之赤,此臣永为封疆计者。”与崇祯二年(1629)这封奏本的内容大抵一致,都是请求皇帝颁赐诏书抚慰、拉拢朝鲜。在天启七年(1627年)时,毛文龙就坚信拉拢朝鲜的决策是明朝的“永为封疆计”,能够有效地保卫明朝,对抗后金。到崇祯二年(1629),后金对于朝鲜的压迫和对于明朝的觊觎始终没有放松,那么,明朝也不能放松对后金的防备,仍需积极拉拢朝鲜,巩固自身的实力。

毛文龙的这本奏本就是在时隔两年,明朝皇帝换任后,对新任皇帝崇祯的请求。“颙望两年未蒙俞允,今见奴孽势炽,属国柔弱,惟恐心畏欺凌,顿归势迫,臣安得不愿危防危于今日哉。”自天启皇帝颁赐给朝鲜诏书后,朝鲜已然是两年未受明朝皇帝的抚慰了。于是,毛文龙在上呈天启皇帝奏本后,向崇祯皇帝再一次报告了自己的谋划。

在奏本行文的最后,毛文龙直接明白地说出了拉拢朝鲜的具体做法和意义所在。“深为国计,再读宸聪,伏乞陛下早允臣,请亟赐温谕一道,发慰鲜王,协力进兵,同心荡寇。庶奴酋间谍难投,而外藩顿消他念矣。臣不胜瞻仰,待命之至,缘系云云,谨具奏闻,伏候敕旨。”请求崇祯皇帝颁赐诏书给朝鲜,与朝鲜取得联系,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抵御后金。彼时,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便不仅仅是宗主国和朝贡国、友好领国的关系,而是互相坚定信任、互相紧密配合的战略联盟,后金派往朝鲜,策反朝鲜、挑拨朝鲜与明朝关系的间谍便无计可施。明朝国力恢复,包括朝鲜在内的明朝附属國便不会在明朝与其他强国之间摇摆不定。

从兵科抄出的奏本来看,毛文龙的请求已经征得了崇祯的支持。崇祯命兵部将奏本反馈给毛文龙,反馈的意见就是“既为朝鲜声援,又分饷赈荒,该国忠顺,当益坚感附,何待敕谕,方杜祸萌,该部知道”。崇祯皇帝支持毛文龙拉拢朝鲜、赈济朝鲜国内灾难的谋划,并鼓励毛文龙可以先不等待皇帝旨意从中央派下来而即刻执行,兵部也当支持毛文龙的决策,在与朝鲜加强联系、运筹明金西线战场的事情上赋予了毛文龙最大的自由。

三、结语

明金战争持续经年,到崇祯二年(1629)时候,战事已然发展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辽东战局的每一个细节都将牵动整体,在明金对抗的西线战场上,毛文龙驻守的东江镇、朝鲜和后金三方在明金战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角的关系。其中东江镇毛文龙和后金势力比较强盛,夹在明金之间的朝鲜明显受明金两方的影响。但是,尽管朝鲜势力衰微,其因重要的地理位置对于明金两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毛文龙意识到,明朝有必要拉拢朝鲜共同对抗后金,牵制后金后方,为战事激烈的辽东宁锦一带减轻压力。后金也有必要尽快攻取朝鲜,彻底拔除威胁自己后方安全的东江镇毛文龙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这封重要的奏本。奏本保存至今,也为当代学者解读明金战争发展到后期时候的辽东战局、明金鲜三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线索。

注释:

[1]明熹宗实录.天启元年八月.乙酉条.

[2]明史,毛文龙传.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3]明清史料.平辽总兵毛文龙奏本.甲編.第八本[M].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710.

[4]明清史料.平辽总兵毛文龙奏本.甲編.第八本[M].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710.

作者简介:高秀丽,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第十三次妇代会代表,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宁市博物馆,副研究员,从事文物工作近二十年,出版个人专著3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在地方史、汉文化、运河文化方面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是济宁市较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专家。

猜你喜欢

辽东崇祯档案
心向辽东
蝉诉
亡明罪魁祸首辨:崇祯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明人马文升镇抚辽东诗作略论
“箕子东适”考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