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舞本体形式玩味

2019-06-11马婧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溯源街舞本体

【摘要】本体论属于哲学概念,是探究事物存在的本质的哲学問题,归纳总结其基本属性和特性。本文旨在从“街舞本体”作为探究的“入口”——由表及里地分析其形式。根据其特性总结出“斗”“交流”“编创”三种形式。从文化视域下进行街舞本体溯源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进行观点阐述。

【关键词】街舞;hiohop;本体;溯源;形式;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克莱夫·贝尔提曾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街舞是比较接地气的文化,其形式出现的背景都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映射。这种形式是街舞独有的,专属的,并符合其风格特点,为街舞本体提供的生命气息,使其本体的特殊发展背景的野蛮生长更具艺术气息,本体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成为街舞文化有效推动力。

一、街舞本体溯源

街舞的诞生与霹雳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49年,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劳德曾以霹雳舞者的形象在大众面前出现,这种极具个性的舞蹈语说服了纽约城的观众。20世纪50年代,霹雳舞文化的传播受到了环境影响,仅流行于美国小部分地区。直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基础的提升,生活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街舞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入大众眼帘。街舞的雏形是美国黑人贫民窟舞蹈,20世纪70年代初Funk音乐的出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州诞生了locking和popping两大舞种。音乐传导的作用下,街舞文化的盛行使许多舞者打破了区域限制,跨海岸合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李小龙的中国功夫电影在美国的流行直接促进了力量型动作的出现,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性的力量动作被创新出来,区别于之前摇摆步此后称之为霹雳舞。

20世纪80年代初,FUNK风格的传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舞者也带着这种文化现象,从街头走向舞台。1983年,以霹雳舞作为主题的美国好莱坞影片《闪电舞蹈》成为当时的最卖座片之一正式的街舞团体、俱乐部、学习、剧团也在这种环境下破土而出。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闭幕式上,200位舞者面对全场100位观众和25亿世界观众战士里霹雳舞,由此,霹雳舞跨越美国,走向世界。街舞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瓶颈,进入了停滞区。20世纪90年代,街舞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我们称为新派嘻哈舞蹈(New School Hip-Hop Dance),并带起旧派嘻哈舞蹈(Old-School Hip-Hop Dance)。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街舞,街舞一直到今天,依然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一个小群体的肢体表达最终发展成为席卷世界的热潮,将各个角落的创造力汇集在一起形成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和感染力,这就是街舞不可磨灭的魅力和价值。揭开街舞的历史就是要让人真正的理解它的本质并得到尊重。

二、街舞本体分类方式

通过溯源街舞本体的发展和流变总结出,街舞的分类方式不是唯一的。其分类方式都是基于在当时社会语境下人们对街舞这种文化的认识,不存永久和绝对的分法。以地域为标准划分为东海岸和西海岸两类,此类划分是嘻哈文化常见的划分方法,但却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冲突斗争。它把美国黑人,包括卷入到嘻哈文化的其他所有人群鲜明的分成两大阵营。

以时代为标准可分为Old School和New School,即为新旧两种流派。

三、街舞本体形式玩味

(一)“斗”——Battle文化中的精神传递

Battle即为“斗舞”,这一时期的舞者聚集在大街小巷,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伴随着音乐跳着风格迥异的舞蹈,用自己的身体来创造了独特的娱乐方式,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校验了Battle这一文化形式源于美国贫民的事实,生产资料方式、经济等因素在特殊历史时期与人们的审美感受相聚合。时至今日,在国际著名的街舞比赛中,Battle的形式都不可或缺,通常参与Battle的舞种多种多样,富有挑战性,简单粗暴的比赛方式直接激发了很多街舞爱好者的好胜心。舞者们将这种精神、信念予以语言文字、口号标语的形式固化下来,一方面从文化意识层面提升了高度,另一方面提升了“Battle”精神的稳定系数。最常见的比如“Respect”“Peace&love”都是街舞爱好者空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也促进了这种激烈的形式寻找文化支点,将斗舞转化为精神文化进行传播,鼓励舞者用文明的方式去证明自己。

(二)“交流”——Cypher中的自由之舞

Cpher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玩法,几个人围成一个圈放一段音乐,听到喜欢的音乐,就可以到圆圈中间来表现自己,像一个舞者的Party。在很多大小比赛之前,经常看到舞者围成圈做Cpher热身交流互动强调即兴,不刻意突出舞种,没有有任何固定的舞步和姿势,著重身体和心灵的沟通,以自由和开放的态度来探索身体本身的创造力。舞者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感受到彼此的交流信息之后而做出感受反馈。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打破了舞种限制、音乐风格限制。使舞者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交流圈,在互相鼓励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建立友谊。

(三)“编”——Urban传播中的思维风暴

如果说传统街舞的形式倾向于竞技,那当下大热街舞的形式更多的是从思维层面出发,Urban Dance以极其必要的存在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Keone Madrid & Mariel Martin夫妇,最早他们用不同之前风格的音乐进行编创,并且创办了网站命名为Urban Dance,将视频上传,相较之前的发展,更像是一个完整的街舞作品,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不再是单纯动作性的连接。这种形式的出现激发了一些有创意的舞者的编创欲望,作品中融合各种舞蹈的元素,呈现出不同效果的编舞风格。思维活跃度和表达需求必然导致了这种形式的广泛传播,Urban Dance的最大魅力在于给了舞者自由表达情感抒发的空间,在很多编舞作品中,舞者都尝试着加入了结构、剧情,观赏性和叙事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推进。就舞蹈本身来说,它模糊了传统街舞的物种分类,打破了舞种之间的壁垒。

从“迪斯科”到“霹雳舞”再到现在的“街舞”,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缩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街舞不光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发展与流变过程中,街舞慢慢将“尖锐”的一面转为个性化的精神层面的感染力,在形式、内容中,都有着飞快的进步。感谢此课题给我提供了这样梳理探究街舞本体问题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沃尔夫·林德内尔(德).从霹雳舞到反战[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2]张德荣.Hip-Hop运动文化管窥[J].体育文化导刊,2004(9).

[3]黄璐,孙平.20世纪下叶街舞运动诞生于美国渊源所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4]吴婧.文化视阈下街舞运动的创新进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5]张磊.美学视阈下街舞运动微探[J].襄樊学院学报, 2011(2).

[6]黄璐,付小春.美国街舞文化的全球化契合与中国式认同[J].浙江体育科学,2006(9).

[7]周宪.从舞台到街角:舞蹈现代性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3).

[8]武艳.从逻辑起点到体系建构——读吕艺生先生新作《舞蹈美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4).

[9]黄璐,吴新宇.美国街舞运动中“BATTLES”文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3).

[10]张磊.美学视阈下街舞运动微探[J].襄樊学院学报,2011(2).

[11]李炽强.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关于当今舞蹈审美创造现象的理论辨析[J].舞蹈,1999(10).

[12]陈倩.“嘻哈”——社会的多棱镜[J].中国图书评论,2014(9).

作者简介:马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MFA)。

猜你喜欢

溯源街舞本体
眼睛是“本体”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这就是街舞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箪瓢陋巷”典故研究
“时务文体”溯源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