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声部重唱作品训练对教师的新启发

2019-06-11孙畅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

孙畅

【摘要】本文从多声部重唱作品及教学的角度出发,来探求重唱教学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新启发。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多声部重唱作品在声乐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功用丰富且多元化,在声乐教学中更多的融入多声部重唱教学,可以达到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审视和发展多声部重唱教学与训练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重唱作品;多元化;重唱教学;非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音乐要素”在作品学习中的渗透

声乐教师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所教授出的学生不应仅仅只具备音乐艺术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科学的演唱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更需要在整体艺术认知体系构建中合理实现人文知识结构,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良好地处理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音乐要素与非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音乐文化教育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教师在培养构建学生的声乐艺术认知体系时,扎实的声乐演唱技巧好比是双腿支撑人们行进的;音乐理论与教育理论是头颅,指导人们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与舞台演出是双臂,引领人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检验自我;而生理学、人类学、史学、文学等非音乐专业才是人们的躯干内脏,这些学科所包含的精华知识相互交融,不断为人们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提供鲜活的动力。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认知体系,必须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辅,才能够使声乐艺术更加完善,真正做到知识互置兼容。

二、多元化角度进行多声部重唱教学

(一)作品选取的多元化

音乐艺术,尤其是声乐艺术已经成为了大众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声乐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民大众对声乐艺术的审美倾向与认知需求也变的越来越丰富。声乐艺术的兼容性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充。

在多声部重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越发地注重选材的多元化与趣味性。在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提到重唱,往往第一時间被提及的就是歌剧中的重唱。歌剧重唱是整个重唱艺术的先驱,更是声乐重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组成部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与经久不衰的佳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歌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还维持在适应期与发展期,并没有达到绝对的“通俗化”。换言之,在普通的人民大众中,并不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完全欣赏接受的。尤其是歌词使用的是外国语言,普通听众很难从乐句中理解到作品讲述的内容。虽然说悦耳的旋律可以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却也无法贴切的传递出作品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如果在重唱教学中,只进行或是偏重进行歌剧重唱的教学,未免显得有些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了。

在教学作品的选材上,教师完全可以拓宽思路,将优秀的通俗歌曲、民谣、艺术歌曲、甚至原生态歌曲进行重唱形式的编排。例如通俗歌曲《红旗飘飘》与《暗香》,这两首作品的独唱版本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改编为男生四重唱的版本之后,不仅提升了作品演绎的层次感,也从舞台形式的角度赋予了发展作品的鲜活动力。由不同音色交织融合形成的听觉冲击感,将作品本身所带有的旋律美感进一步激发,更容易引起与听众之间的审美共鸣。而且作品内容积极向上,通俗易懂,歌词叙事也相对较易理解,不仅学生在学习与演绎过程中相对容易掌握,听众在品味作品时也更容易消化理解。又例如艺术歌曲《蒙古人》《鸿雁》,这两首作品既具有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创作技法上也兼具通俗音乐的流行线条,是融合性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改编成为男声四重唱版本后,将蒙古族豪迈不羁的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声部的重叠,加上男性歌者不同音色之间的碰撞,令单一的旋律线立刻变得宏伟宽厚,也让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沁人心脾。

(二)培养方向的多元化

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概念早已成为重中之重。重唱艺术教学更要注重如何去识别“材”、分类“材”、培养“材”。

每个声乐学习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音色、性格、外形等诸多要素,这些生理、心理甚至社会要素都影响着在重唱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适应性与倾向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考察了解,以便于培养方向的确立。并非每一个声乐学习者都适合重唱训练,有能力进行重唱训练的学生也不可能完全驾驭不同种类风格的作品。在教学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自身条件的适应性,最终确立最为适合学生个人的培养发展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是有质量的教学。

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时面对的困难较大,实际演唱完整作品的能力有一定欠缺,或者羞于表演,怯于展示的。对于这类不适合表演的学生而言,一是在演唱教学上要有足够的培养耐心;二是可以另辟蹊径,对学生进行组织型或编排型培养。加强对重唱教学活动组织与编排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实践角度来提升学生在重唱教学中的参与感,既培养了扎实使用的组织编排技能,也是参与重唱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身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以及教学的进行。

声乐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演唱技能,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优秀的作品演绎者。“因材施教,求同存异”,培养方向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识别学生自身条件的优劣与不同,通过教学手段“同中求异”,发掘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以教学为落脚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究也是引人深思的。在多声部重唱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所谓的“纵向”与“横向”在作品处理的过程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纵向”指的是从和声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音准、气息,培养学生在阅读多声部作品时“竖状”的认知能力。“横向”指的是对每一个单一声部的训练培养,在纵向的和声体系下,增强学生对声部旋律线条的把握。明确旋律走向,增强音乐的流动性。从日常训练模式的角度讲,演唱不同声部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音色,要将每个独特的音色通过训练进行融合,就必须对训练对象进行“横向”的拆分教学。每个学生或是每一个声部在教学中分为独立的一个教学单位,对每一个单位进行单独细致的教学与调控,在同一音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音色进行拉伸式的处理,增强其音色的稳定性与兼容性。“纵向”教学即代表对不同声部的不同音色进行叠加,将每个独立的教学单位整合在一起,整个叠加的过程中,每个声部在演唱时都必须注意对其他声部音色的聆听,使声部间的音色不断地进行靠拢,减少听觉效果上产生的摩擦。将每个声部音色的兼容性提升至最佳状态。只有通过这种较为严谨的教学手段,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解决疑难杂症。简单的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重复的演唱练习,无法从细节上解读作品,更无法实现作品演绎的客观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

单一学科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总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现今社会,作为一名专业声乐教师,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承担声乐艺术发展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声乐艺术想要创新,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与启发。只有当非音乐学科与要素不断进行渗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推陈出新,在教学探究道路上点亮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梁米娅.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现状的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

[2]王志鹏.歌剧中的重唱艺术[J].大舞台,2010(3).

[3]杨孜孜.重唱在西洋歌剧中的表现类型与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4).

猜你喜欢

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应用分析
多元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多元化评价初探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