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戏曲进课堂研究综述

2019-06-11王芳莉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京剧戏曲研究

王芳莉

【摘要】自从教育部在2008年实施京剧进课堂之后,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也鼓励各区各地把地方剧种引入课堂。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对“京剧进课堂”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包括相关的报道评论和调查研究;第二部分对中小学地方戏曲进课堂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包括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方法探索。进一步探讨当前戏曲进课堂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京剧;地方戏曲;中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一、京剧进课堂的调查研究

(一)关于“京剧进课堂”的报道和评论

“京剧进课堂”活动的推行,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社会各界对此活动的态度和观点的评论主要有《应该肯定“京剧进课堂”的价值导向》(张生泉,2008,第005版)中认为“‘京剧进课堂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不管它是“推广”还是“要求”,作为一种艺术素养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作为素质教育的后援和充实,其价值导向所体现的精神应该肯定。至于什么剧种、什么剧目进课堂那只是技术和操作层面的事情并且可以不断完善。”(同上,第005版)王媛媛《浅谈“京剧进课堂”对京剧发展和京剧出版的意义》(2012:269—270)中提出“‘京剧进课堂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京剧的机会,从而更加亲近民族文化;有利于孩子们更深刻了解历史,体会名族的气节与精神;有利于使孩子发现京剧之美,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精华;能为京剧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和后备‘观众。”

在京剧如何进课堂的问题上,以下几则报道评论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其他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例如潘世祥《深圳宝安:京剧进课堂的非典型样板》(2008:21—22)中宝安区教育局经过四年的探索,通过让京剧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创设成长平台等方式,使京剧进课堂成效显著,“宝安京剧娃”也成为当地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吴音昊《京剧进课堂的难与易——小学京剧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013:20—22)中提到“首先使孩子们对京剧怀有一种敬畏感,通过利用京剧电影的故事情节,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京剧欣赏剧目,京剧知识少讲解、多感知,模仿程式化的表演动作,选择学习简单易唱的京剧名段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关于“京剧进课堂”的调查研究

关于“京剧进课堂”的调查研究性文论主要有:段会冬的硕士学位论文《“京剧进学校”的教育学思考》中通过对“京剧进课堂”的调查研究,用教育学的原理对存在的争议和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并通过三级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解决问题。(段会冬,2009)刘学梁的硕士学位论文《教育政策视角下的“京剧进课堂”调查研究》中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主,运用教育政策的视角对“京剧进课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求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刘学梁,2011)。涂玲慧《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研究》(2009:153—163)中对京剧进课堂活动的背景,教师培训,一线调研,教学、曲目、师资问题研究,意义研究,研究进展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还有以各地试点中小学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对教学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的相关论文有《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小学为例》(崔娜,2011),《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音乐教学试点学校为例》(马瑞,2011)等。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文献是对“京剧进课堂”这项活动的评论与报道。相关的研究性文章并不是很多,而且基本集中在对试点中小学的现状调查研究上,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观点创新,推动这项活动更好的发展。

二、中小学地方戏曲进课堂相关研究

(一)关于地方戏曲的调查研究

在作为国粹的京剧进课堂以后,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要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戏曲文化,仅仅靠京剧是完全不够的,我国大约有300多个地方剧种,像越剧,豫剧,黄梅戏,昆曲等有较大特色的地方戏曲也理应考虑进入中小学课堂,因地制宜丰富学生对戏曲的全面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地方戏曲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豫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张好娜,2013)豫剧是河南地域主要流行的剧种,文章通过对豫剧进课堂带来的影响与意义的分析,运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对郑州市几所学校豫剧进如中小学课堂进行调查和现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希望。鄧琪瑛《儿童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新范型的探索——以“台湾校园儿童影戏”与浙江“婺剧进课堂”为比较研究》(2011:74—79)文章将两个泾渭分明的戏曲和剧种进行比较,找到其以儿童为本位的进步思想为教育新范型,并分析其特定的教育作用和各有所长的艺术审美价值。《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高宏菊,2009)中主要论述柳琴戏的概述;柳琴戏的传承模式;柳琴戏的文化研究以及重大的社会意义;柳琴戏传承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本土化中的意义,重点反思传统音乐在当代教育中的缺失,提出柳琴戏纳入地方高师音乐课程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构想,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得到真正有效地传承和健康地发展。《魅力拉魂腔——对“泗州戏进课堂”在泗城一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陈婷婷,2011)中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对泗州戏进课堂所采取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反思,对乡土戏曲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二)地方戏曲进课堂实践方法探索

通过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地方戏曲进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张兆华《曲径通幽探春色梨园芳菲香醉人——越剧进课堂的有效探索与实践》(2012:22—24)主要是对越剧教学方法的探索,通过戏歌、范唱、学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还有钱德顺《“戏曲进课堂”的香港模式——以香港五旬节林汉光中学的课堂实践为中心》(2011:96—101)中通过在香港五旬节林汉光中学的课堂实践中,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粤剧为施教焦点通过制定校本课程和课堂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学,在课堂延伸中独创编演校园剧的方式,把传统地方戏曲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能。邓琪瑛《“戏曲进课堂”活动的综合考察研究》(2012:119—124)中阐述了戏曲进课堂的双重现实意义,并对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三适性”(适时,适人,适地)的法则发展活动。从文献的收集整理的情况来看,文献资料多是关于地方戏曲的调查研究与课堂实践方法的探索,这对于中小学戏曲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如关于戏曲的校本课程的研究、比较方面,农村学校戏曲教育方面等等都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三、结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戏曲艺术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自成特色的流派唱腔和别具一格的舞台服饰成为传统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课程,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也蕴含着很深的教育价值。要振兴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使中小学戏曲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必须通过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相关音乐教学其他领域来说,戏曲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面对如此广阔而又无穷无尽的研究领域,尚有无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求索。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戏曲教育的研究中高水平的论文并不是很多,而且多是局限在对相关学校活动的评论报道,调查研究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关于戏曲的校本课程的研究、比较方面,农村学校戏曲教育方面等等,都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还应该注意研究观点的创新,对于一些教学方法也可以借鉴学习国外学校关于戏剧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开阔思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多去了解学术界的一些新的信息动态,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为后续的自主研究搭建起扎实的平台。

猜你喜欢

京剧戏曲研究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京剧人设》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