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剧声乐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2019-06-11周珂含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剧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剧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典型的歌剧载体,因此它在表演过程中就体现出了浓厚的歌剧气息色彩。在音乐剧中,美声声乐唱法是传统唱法,它洪亮且具有穿透力,音乐宽广,能够诠释音乐剧中人物及剧情的丰满形象,而它在教学中所运用的诸如真声、混声、宣叙调、咏叹调以及朗诵等声乐技能也颇为繁杂。所以本文就浅层次谈论了音乐剧中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正确方法。

【关键词】音乐剧;声乐教学;三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歌剧魅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剧教学流行于欧洲,它相比于传统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我国在音乐剧教学方面依然处于初期摸索发展阶段,所提出的创新教学理论并不多。国内著名声乐家潘乃宪就在他的《声乐探索之路》中强调了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模式中是具有“三感”的,它们分别为“乐感”“气感”和“质感”。这“三感”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模式中。基于各种教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声乐,深度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内容。

一、音乐剧声乐教学中对学生“三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

(一)基于“乐感”的声乐教学培养模式与方法

在音乐剧教学中,针对声乐中“三感”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应用之一就体现在声乐技能培养上,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嗓音表现力,同时也要具备敏锐的乐感和深刻的音乐感悟能力。正如美国音乐剧之父Jerome Kern所言“音乐创作之初就是要敏锐洞察到音乐剧中音乐所具备的剧情内涵,并将在音乐剧演唱中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情感特征。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音乐风格特质就应该做到以情动人,利用乐感为音乐情绪服务,将乐感作为“情”的表达基点,凸显音乐剧中的音乐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传播这一乐感内容,全方位激发演唱者的情感内涵。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声乐技巧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乐感,让学生感受到声乐技巧的改善与提高过程,弥补他们所固有的乐感不足的现实问题。通常情况下,良好乐感的表现也需要学生具备相对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对学生音量、音域、音色的要求与把握都必须做到深入到位。而在最基础的音阶、音程发声练习过程中,则必须基于传统的音量与力量对比控制,体现自然声区的自然化表现过程。像在p-mp-mf-f这一乐段的表现上,要求学生基本做到弱声不虚、强声不散和声音色彩亮度控制到位,做到音色亮暗、厚薄、浓淡的自由变化,要求学生既能抒情演唱,也能做到激情澎湃演唱高潮部分。在這一声乐乐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音声线条对比、真声、混声以及假声都夹杂起来,实现多层次的乐感表达。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拓展乐感内涵,例如将“气声”“抽泣”“哑声”以及“颤音”等等也加入进来,通过细微的“修饰音”唱法加以点缀,进一步塑造存在于音乐剧中不同角色的不同细腻情感。比如在“抽泣”这一乐感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抽泣声”特殊声乐表演形式,首先做到鼻咽腔吸气,再通过抽泣表现声音乐感的急而短促,形象表达音乐剧中形象在生活中哭泣、悲伤的低落情绪。严格来讲,音乐剧中所存在的悲伤情绪唱段表达不少,学生必须学会合理运用乐感,利用技巧和情绪表达情感,合理采用各种修饰音描绘刻画各个充满了悲伤情绪的音乐剧唱段,做到对修饰音的合理化处理。

(二)基于“质感”的声乐教学培养模式与方法

基于“质感”的声乐教学培养模式与方法则对声乐教学中学生声音音色的浓度、纯度与光亮度提出要求。实际上,这要追溯到美声唱法的源头,它是一种模仿了古希腊剧场戏剧效果的音声表现过程。为了保证声乐演唱中高低音区声音、音乐剧唱法中真假声的自由转换过程,教师就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质感”声乐教学。以《钟楼怪人》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就为学生讲解了男主人公Garou沙哑声乐美声唱法。在演唱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声音靠前,形成聚音点来表现音量的放大缩小以及明暗控制过程。比如在音量增大过程中,就要采用到气声唱法,确保音质始终处于聚而不散的良好状态下,而音量在减弱过程中,则要始终表现音量中“气声”的磁性质感,充分模仿Garou的演唱技法,形成所谓的沙哑音声质感。为了体现磁性音质,教师需要训练学生通过一个“hm”找到音声靠前焦点,然后逐渐在带入五个元音以后加强训练,稳定学生的音声表现力。在彻底打开喉咙后,学生在音乐剧唱法中喉咙腔体就能满足全共鸣要求,避免音声演绎中出现不佳的“闷哑”或“阻塞”杂音[1]。

(三)基于“气感”的声乐教学培养模式与方法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剧声乐“气感”表现,因为呼吸本身就是歌唱之本,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运用气息,真正在学习中将声音靠在气上,并保证声音的发出要遵循与传统音乐教学不同的发声技术要求。在“气感”培养中,不需要引入全共鸣教法,而是减少学生在气感训练中的音声需求量[2]。

比如应该遵循音乐剧本身“轻歌剧”的基本特性,融入流行风格唱法,体现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流行两种唱法的融合性。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都要采用美声唱法配合深呼吸的形式,充分运用“胸腔式联合呼吸法”。在高音区的呼吸方法训练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爆发力,体现他们在情绪与戏剧性张力上的有效表达。在整个教学中,也要将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贯穿始终,在充分抒发学生情绪的同时也制造一种宽广的音域气氛[3]。

另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声乐“气感”培养还要强调修饰音的合理运用。在音乐剧声乐教学中是存在着大量“修饰音”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强弱、深浅灵活控制八度音区中的声乐修饰音,不断加强他们的气息训练,确保他们在呼吸中所运用的每一个“修饰音”都存在呼气变化,做到对他们在不同情绪、不同力度下的情绪培养过程。而在“呐喊”教学中,教师则要求学生将“气感”完全放到腰腹部位置,通过呼吸力度的不断加深体现这种气感演唱技巧。针对这一“气感”的练习非常适合于70~80年代风格的音乐剧。

比如在1986年全球巴黎首演的《歌剧魅影》教学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大胆尝试运用具有流行因素的声乐唱法表现美国音乐元素。因为在《歌剧魅影》中出现了大量的气声唱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播放两段摇滚乐,用摇滚乐中的喊唱方法,并同时在喉结与声带位置共同阻气发声,宣泄一种愤怒的情绪。该演唱方法就是对学生气感的最好训练方法,它所展现的演唱技巧要素并不完全符合美声自然发生规律,而是可以采用特别的唱法对演唱者的发声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如果基于舞台表演层面来看,为了实现音乐剧教学的气感训练过程,教师大胆引入新的音乐剧元素增加气感延长的表现力是很有必要的[4]。

二、总结

在音乐剧教学中,教师需要大胆引入近代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确保教学过程中合理培养学生声乐唱法“三感”。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沿承传统音声唱法,将更多核心唱法内容传授给学生,围绕学生的“乐感”“质感”“气感”多做教学文章,确保学生完全沉浸于音乐剧声乐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姚佑南.音乐剧唱法发展方式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辩证关系探究[J].音乐创作,2017(3):169-171.

[2]姚佑南.音乐剧唱法发展方式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辩证关系探究[J].音乐创作,2017(3).

[3]苏婕.音乐剧声乐教学中共性个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6):150-156.

[4]申振强.音乐剧《歌剧魅影》声音及美学特点探究[J].艺术科技,2018,31(5):141,213.

作者简介:周珂含(1986—),女,江苏徐州,硕士在读,声乐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声乐、音乐剧。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音乐剧教学方法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East Side Story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看音乐剧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