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作用之探索

2019-06-11孙爱军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团体心理辅导音乐

【摘要】音乐团体心理辅导是将有心育和德育功能的音乐有效应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可促使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激发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满腔豪情;唤醒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缓解生活无意义感,激发其蓬勃的生命活力;帮助大学生有效宣泄、平衡情绪,疗愈创伤,促进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升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更多的“高峰体验”或“福流”体验,构建幸福人生;可启迪大学生认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健康人格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健康人格的模式,如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等。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好的音乐本身即是至真、至美、至善的。音乐凭借其特有的旋律、节奏、曲调、主题、意蕴、意境等可以引发与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触发人的深层需求与渴望、平衡人的感性与理性、调整与强健人的身体、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启发人的心智、缓解与抒发各种负性情绪、调动人的积极情绪、提升专注力及创造性、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具有重要的德育和心育价值。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团体心理辅导是将有心育和德育功能的音乐有效应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与审美性,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一、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可促使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激发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满腔豪情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既是一种感性活动,又是连接感性与理性世界的桥梁,可有效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协调发展。席勒认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孔子主张用“诗教”与“乐教”来塑造“仁人君子”。所以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精神丰富、志趣高雅,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促进其道德人格的完善。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为了音乐而音乐,有其特有的学生成长目标,有其特有的德育与心育价值。通过活动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明白做人的道理。在音乐团体心理辅导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等,更容易使德育“入脑入心”。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有意识地选取能够很好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音乐。如带领人带领学生做冥想时,播放《我爱你中国》的背景音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恩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所在,是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引导学生去感恩在背后支持到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朋友乃至祖国人民;去感受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以及人文情怀;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以及人性的美好;去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点燃成就梦想,并清晰地看到那个美丽的画面;感受来自祖国、人民、家人的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引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激发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中国梦,我的梦”,“我与祖国发展共舞”,促进梦想起航。

二、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唤醒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缓解生活无意义感,激发其蓬勃的生命活力

音乐有特有的情感性、渗透性、流动性、审美性、感染力等特质,好的音乐不分国界、地域、文化都能给人深深的触动。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一些青年学生埋头于沉寂的符号世界,一味注重理性的发展,情感世界被忽略,生活意义感减少,感觉也变得贫乏、迟钝。一些学生甚至得了“空心病”,感觉人生毫无意义与价值。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理性的膨胀,一些理论学家告诫人有成为“单面人”“理性人”“机器人”“经济人”的危险。音乐活动可以充分发展人的感性,使人情感丰富、感觉敏锐,活力迸发,恢复青年人应有的朝气,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在进行音乐团体心理辅导时,要引导学生敞开自己,全然地安住在当下,用心去感受、体验、享受音乐,并自由表达与创造各种音乐的活动形式,任其情感自由流淌,各种意象与念头自由呈现。充分运用音乐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无功利性、自由性、协调性、个体性、审美性、创造性等诸种特質来影响、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处于沉湎状态的感知力,激发其丰富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力,提高其审美素养,使其生命更加灵动,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会使大学生们更热爱生活,珍惜人生,更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三、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有效宣泄、平衡情绪,疗愈学生的创伤,促进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

在现实层面,大学生们在学习、升学、恋爱、交友、就业、生活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压力从而形成困扰,产生焦虑、抑郁、失落、无助、绝望等负性情绪。音乐治疗是宣泄、疏导情绪的有效途径。音乐可以激发、表达、释放、满足、升华人的情感,抚平人的心境。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选取能充分调动人情绪的音乐带领学生们去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浸泡在音乐中,让音乐穿过自己的身体,去与五脏六腑特别是心灵链接、振荡。引导学生配合呼吸与动作跟随音乐自由挥洒、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还可借助于催眠引导把学生的情绪具象化为意象,运用肢体动作进一步表达,如把压抑自己的东西想象成一堵墙,配合强烈节奏的音乐渲染气氛,用强有力的语言引导学生砸碎它。最后还可以借助于优美舒缓的冥想音乐平复学生的心灵,促进心灵的和谐与安宁,补充能量。在活动中有时会触发学生的深层情感或潜意识中的某些创伤性体验,带领人要为参与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无条件地接纳参与者,共情到每一位学生,并运用恰当的咨询技巧支持到每一位学生,引领学生成长。学生在活动中消极情绪得到了有效释放、内心情结打开,在带领人这里得到很好的滋养与抱持,并感受到来自团体的支持与爱,从而能更好地疗愈自己,重建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关系。

四、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升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更多的“高峰体验”或“福流”体验,构建幸福人生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导大学生学会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提高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生的审美化,让美好的音乐成为学生的生活,伴随学生的人生,激发生命活力,提高生活热情,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享受和创造幸福的人生。朱光潜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2]“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完满的生命史”。[3]长期的音乐熏陶,会使人生成为审美化、艺术化、趣味化的人生,能更多体验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说的“高峰体验”或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福流”体验,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马斯洛发现 “自我实现的人广泛地享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芸芸众生只能享受成功、胜利或经历中的高潮与顶点等偶尔的片刻”。[4]对于有着良好审美素养的人来说,蔚蓝的天空、瑰丽的霞光、闪烁的星辰、嫩绿的小草、斑斓的野花、小鸟的鸣唱、别人的一句问候、道德的魅力、意志的力量、新知识的获取、困难的克服、人生中的每一次进步等都会立刻诱发他们的“审美反射”。马斯洛发现很多人在经历高峰体验后都感到很幸运,心怀感激之情。结果他们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甚至会有一种要在这个世界上做点好事作为报偿的欲望。这种美好的体验会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消除某些心理疾病与各种神经症。

五、通过音乐团体心理辅导可启迪大学生认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各司不同职能。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语言、数学、逻辑分析等抽象思维,在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右半球具有高度的图形感知能力,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经常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平常运用较少的右脑的作用,并可使左右脑功能的发挥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李政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回国积极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5]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每当钱学森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妻子的歌声常使他豁然开朗。1991年,他在人民大会堂授奖仪式上说“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6]在音乐的世界里,人可以卸下一切枷锁,自由欣赏、陶醉、体验、表达……从而使人的潜意识得以有效激活,使潜意识与意识得以有机融合。人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如直觉、灵感、幻想、想象、联想等要素异常活跃,能促进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效贯通,充分发挥出大脑的整体性、综合性的功能,这种奇妙的作用使人的创造性火花有可能在一刹那间被突然点燃,产生顿悟。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特别是在他紧张地思索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拿起琴,那优美、和谐、悦耳并充滿想象力的旋律,引导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王国里进行自由的遐思。音乐活动虽不一定带来直接的科学创造,但对科学创造提供智慧和灵感,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起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所以音乐团体心理辅导还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注释:

[1]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2][3]朱光潜.谈美书简二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91,192.

[4]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6.

[5]沙林.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青年报[N].1999-06-10.

[6]陈磊.钱学森:大师的诞生[J].北方人(悦读),2009(3):24.

作者简介:孙爱军(1968—),女,德州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团体心理辅导音乐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