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贵州布依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和传承

2019-06-11罗文兰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摘要】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东部,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是一条重要的民族融合路线,是一块多民族的聚居地。华夏族系、百越族系、苗瑶族系等各民族在不同时代和方向进入贵州,与贵州的原住民相交汇,慢慢地形成了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这种分布特点,使贵州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民歌《好花红》是布依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当代布依族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巨大,成为了有巨大潜力的本民族文化资源。本文将从贵州布依族音乐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布依族音乐;发展现状与传承;好花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布依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布依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省,总人口有两百多万。其中贵州境内的布依族人口就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目前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荔波、都匀、平塘、惠水、贵定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册亨、贞丰、望谟、晴隆等,安顺市的镇宁、关岭、紫云、平坝等,六盘水市的六枝、水城、盘县等,贵阳市郊区及其清镇、开阳等县市。

布依族,源于古代“百越”,秦汉以前称“濮夷”或“濮越”,唐宋称“藩蛮”,元、明、清至1949年前称“仲家”“侬家”“布笼”等。

布依族自称“濮夷”或“濮越”,用汉字记为“布依”。1953年,根据本民族同意且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

《布依族简史—第二章》记载:布依族聚居区从原始社会开始,其民族文化演进的线索很清晰。从那时起,人类祖先包括布依族人在内,就已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栖息和繁衍。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布依族的先人们在劳动实践和群体生活中,不断得到新的感知,学会了生存的本领,也增长了见识和智慧,他们尝试用各种最原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崇拜自然的过程和感受。最初的时候,他们用生动朴实的语言、简单动听的音调、原始简单的肢体动作,描绘着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等,最原始、最朴素的古歌和乐舞皆由此而诞生。

二、歌曲《好花红》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

(一)历史起源

在神奇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它的果实浑身长满软刺,粉红色的花朵幽香浮移,在高原植被中芳姿尤显。不知何时,这被称为“刺梨”的野果以及那清馨淡洁的花朵被植入人们的歌声中以拓展情怀,刺梨花被越唱越美,越唱越红,年复一年,黔山秀水间流传着“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的歌声中,在时代潮流的推涌之中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品牌。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传唱于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20世纪40年代前,惠水县辉油寨的布依族老人王昌吉先生等演唱的《好花红》歌词和曲调与后来流行的大同小異。1949年,这首布依族民歌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追捧,不断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后来音乐家们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和创作成舞蹈配乐、杂技音乐、合唱歌曲、影视音乐等等,形成了好花红调。《好花红》的创作背景:195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罗宗贤和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凤等同志先后到毛家苑采风半个多月,当他们听到惠水民歌以后,觉得该歌曲曲调悠扬,悦耳动听,于是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找来辉油寨歌手王吉昌、王昌松、伍政权、谢世平几个青年到乡政府唱歌曲《好花红》给他们听,此后,《好花红》便走出了惠水,闻名于祖国大地。

歌曲《好花红》的来源地并不遥远,在离省城贵阳约50公里的惠水县毛家苑的一个叫做“辉油寨”的布依村寨。由当地布依族群众集体创作了这首歌。1957年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在北京举行,来自贵州省惠水县的歌手秦跃珍和王琴慧演唱了歌曲《好花红》,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央人名广播电台作了实况的录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此后这首歌被发掘搬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2001年,全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罗秀英(惠水人)以高昂的歌声在日本、美国、等国演出,深受外宾的欢迎。

(二)发展现状

《好花红》的艺术特征流行与黔南惠水县、长顺县、贵阳市、龙里县等地区,该歌曲基本上包括了这一带布依族民歌的曲调风格。为四声羽调式,音域为八度,旋律婉转优美,迂回曲折,收放自如。歌词通常为七言八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见物生情、内涵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为传唱。

好花红的题材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生长环境、文化和社会氛围等,有对痛苦生活的感叹,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布依族人民把“好花红”带进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因而形成了丰富的题材内容,无论在田里,山间里还是在家里,他们都能用“好花红”去演唱当时的心情,朗朗上口,情真意切。时至今日,以惠水县为中心的县城每年都会举办民歌大赛,其中好花红是大家必唱的曲目,这也是“好花红”能经久不衰、越唱越响亮的原因之一。《好花红》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对新时代的赞美,对旧社会的摒弃,这是其思想性的鲜明特征,在情歌中也体现了思想性的特征,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好花红》是惠水县布依族民歌的经典代表,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情意缠绵,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认为,任何有意义的东西必定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作为艺术更应该有深刻的思想性,并以此去启迪人们懂得生活,提高我们的人生价值。

三、《好花红》的传承

历史上,贵州自从作为省的建制以来,以贵阳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开发较早,经济文化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较为发达。以这种历史现实相适应的是,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增多,为了交流的方便,在流通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逐渐使用了汉语。这种双语使用现象在布依族中部地区被称为“土话”和“明话,于是民间的歌唱中便也有了“土歌”和“明歌”之分,“明歌”主要用于社交,“土歌”用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回顾贵州古代史我们了解到,明洪武年间,贵州迎来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大开发和移民。那时候,来自湖广、江淮和中原地区的大批移民带来了新的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于是,贵州进入了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期,当地人民与这些移民在经济与文化上不断地交流与融合,汉语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的流通则带来了音乐的交流,贵州中部汉语平和的语调生成了平和的腔调,因此,柔和的羽调式自然是最佳的选择。在这样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推测,以《好花红》为代表的这类“明歌”的产生和流传,由于普遍使用汉语所生成的一种民间音乐现象,极有可能在明代开始兴盛之时就已经较为规范地流传在贵州中部,距今大约已有六百余年。

如今,虽然不可能得知几百年前《好花红》演唱的音调到底具体是什么特征,但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总是由若干不朽的接力者来完成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这些接力者为文化传承所作贡献的足迹。作为布依族后人,我们更有责任去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忘祖先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李继昌.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罗文兰(1994—),布依族,现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