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九曲黄河”中传统队形的传承与发展

2019-06-11王芳李少婷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队形传统发展

王芳 李少婷

【摘要】“九曲黄河”是我国民间艺术发展中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介绍了“九曲黄河”的艺术特征,再通过结合作品《灯舞》中的“九曲黄河”传统队形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在当今时代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九曲黄河”;传统;队形;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九曲黄河”的艺术特征

“九曲黄河”是由蕴含着不同祝福期盼的灯所组合成的环形灯阵,如平安灯、发财灯、前程灯等,灯阵中的道路有出口、有进口,道路宽大约只有一米,只能容一至两人通过。整个灯阵顺着道路行进,全程大约为一公里。“九曲黄河阵”最早的记载是在《封神演义》当中。这“九曲”其实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一个变形,因此也有人说,“九曲黄河灯”起源于道家,目的是为了祭祀老子.相传,游绕这九曲黄河阵,就能够在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西坐落于黄土高原之上,而黄土高原又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之处。诞生于民风淳朴、舞蹈种类繁多的山西,“九曲黄河”与生俱来就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更是山西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是山西民间艺术的果实,具有十分浓厚的传统韵味。“九曲黄河”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结合作品《灯舞》说明舞蹈中对“九曲黄河”传统队形的继承性

九曲黄河灯会是民间男女老少都喜闻乐见的一种节日活动,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也就是元宵节。白天,民间艺术家们就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唱戏,晚上就在舞台上转九曲。这“九曲”就是九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周围竖着木杆或者玉米杆,中间用绳子链接起来。木杆高达两米,顶端有圆形的灯架,上面有用纸糊的灯罩,通常为365盏,寓意着一年365天,天天灯火辉煌。山西的冬天常常下雪,衬着灯火辉煌的“九曲黄河阵”,实为难得一见的美景。

山西民间舞《灯舞》就是在九曲黄河阵的基础上编排而来的。在《灯舞》的编排中,从“走灯”到“转九曲”都围绕着“九曲黄河灯阵”的队形。在舞蹈的开始,从远方走来几个清丽的人儿,手里拿着用纸糊的“莲花灯”,沿着蜿蜒的道路缓缓走入灯阵,她们体态造型独特,极富山西民间舞蹈特色,步伐轻盈,宛若仙人。随后开始“转九曲”,几个人散开各自摆着风格独特的造型,好似灯阵中顶着灯笼的木杆,剩下几人开始围着她们来回环绕,时而绕出了阵中,时而又在阵中来来回回,表达着对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灯舞》中每个队形、动作的编排都无一不展示着民间劳动人民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特色的文化底蕴,展现着民间的智慧,极具地方特色。

九曲黄河阵背后所蕴含着的是黄河精神,是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参照戏曲、传说等精心编排,舞蹈动作、音乐节奏等细细加工,最终形成了这一表达着山西人民热烈、真诚情感的舞蹈。整部舞蹈作品传达出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

三、結合作品《灯舞》说明舞蹈中对“九曲黄河”传统队形的发展性

人民群众如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像《灯舞》这样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自然而然也需要传承与发扬。想要让《灯舞》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适应时代潮流,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过去,民间舞蹈艺术一般都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一个延伸,表达的是民间的信仰。“九曲黄河阵”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代社会中,民间的信仰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产生,而民间的信仰则又在内容上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民间信仰的式微,导致了“黄河九曲灯”等民间艺术文化逐渐消失在人民的视野之中。但同时也看到了,国家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不断重视,对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正在开展,这为文化的推动力注入了很大的活力。

《灯舞》从诞生之日起到今天,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比如在舞蹈队形方面就进行了改变,从过去固定的“九曲黄河灯阵”逐步演变为一种新的队形形式,从人们绕着固定路线“转九曲”演变为以走蜿蜒的S路线为主的队形变化;又比如今天的《灯舞》表演舞蹈演员的动作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了很大的“推陈出新”,从过去较为“原生态”的率性而舞,到如今有了几套固定的动作、招式;比如舞蹈中“走灯”时的步伐都转变为轻盈的“花邦步”和“圆场步”,很多体态造型在保持原始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加工和美化,使之变得更符合现代审美,这些都是《灯舞》的适应时代潮流的直接体现。

四、分析作品中对“九曲黄河”中传统队形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九曲黄河阵”十分精彩,是一种社会喜庆欢乐、人民生活美满的一个象征,更是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发旺盛,这正是《灯舞》艺术发展的最佳时机,是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中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民间的舞蹈、民间的艺术不论是简单地继承还是一味地发展创新都难以保持其蓬勃地生命活力。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当做是历史赋予传统民间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就可以用更为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就能够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在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其原生态地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原有艺术的发扬光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九曲黄河阵”能够再次走进民间的街头巷尾,能够让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五、结语

山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在整个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如今,政府、社会以及民间都对其展开了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将其融入当今时代的潮流。传承传统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丰富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以山西传统民间舞蹈《灯舞》为例,重点研究了“九曲黄河”中传统队形的传承与发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让“九曲黄河”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贾莉莎.“转九曲”仪式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

[2]马彦奇.山西岚县岚城“九曲黄河灯会”民俗研究[J]. 经济师,2014(8):206-207.

[3]赵智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黄河灯[J].北京档案, 2011(9):64-65.

[4]罗俊毅.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活态现状及传承价值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1(1):82-85.

[5]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广州:暨南大学,2010.

[6]舒云久.旅游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探析——以黄龙溪学校创建校园火龙灯舞文化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74.

[7]解宪生,舒云久,张晓林,何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黄龙溪“火龙灯舞”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24.

作者简介:王芳(1982—),女,汉族,山西长治市,沁县文化馆;李少婷(1994—),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队形传统发展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区域发展篇
少年力斗传统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清明节的传统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