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侗族四十八寨地区琵琶歌传承方式浅谈侗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2019-06-11唐自延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唐自延

【摘要】侗族琵琶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叙事琵琶歌和抒情琵琶歌,因各地侗族方言土语、用嗓发音、演唱场景、琵琶形制和定弦等不尽相同,使得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琵琶歌种类,有晚寨琵琶歌、车江琵琶歌、洪州琵琶歌等,主要覆盖于贵州的榕江、从江、黎平;湖南通道;广西三江、融水等地。

【关键词】侗族琵琶歌;晚寨琵琶歌;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承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侗族音乐概况

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在伴随着各民族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们传承与述说着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道德伦理、风俗文化等各方面,豐富了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音乐。以农耕为主低下的经济,相对封闭而缺少交流的中国各民族,正是这样的状态客观上却保留了各民族传统音乐的民族性与鲜明的地域性。

侗族历史上属无字民族,凭借音乐、舞蹈、绘画等来完成民族文化、历史、风俗、社交、礼仪的传承与记忆方式。侗族音乐形式多样,含括了侗族大歌、叙事歌、琵琶歌、侗戏等等。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以贵州锦屏为界分为南侗方言区与北侗方言区,相较于北侗音乐,南侗的音乐形式更为多样丰富,侗族琵琶歌为南侗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音乐形式,是一种集声乐与器乐为一体的自弹自唱式说唱艺术。

二、侗族琵琶歌

据古籍所载,早于春秋战国时期侗族琵琶歌便已悄然兴起,到了宋代此种艺术形式才趋于独立成形,现今发展较成熟且种类繁多,可分为叙事琵琶歌和抒情琵琶歌,因各地侗族方言土语、用嗓发音、演唱场景、琵琶形制和定弦等不尽相同,使得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琵琶歌种类,有晚寨琵琶歌、车江琵琶歌、洪州琵琶歌等,主要覆盖于贵州的榕江、从江、黎平;湖南通道;广西三江、融水等地。不论叙事琵琶歌或是抒情琵琶歌其演唱内容涵盖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伦理道德、神话传说、社交礼仪、劳动经验等各方面,同时也是侗族诗歌最高水平的体现。老人们用琵琶歌教育后代,传承美德,就这样用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从此不难看出侗族音乐在此民族中所起作用无可替代。琵琶歌均为琵琶伴奏为主,有男弹男唱、男弹女唱,唯有晚寨琵琶歌为女性自弹自唱,这在整个侗族地区尤为独特。

三、晚寨琵琶歌

晚寨琵琶歌,又称四十八寨琵琶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与黎平县毗邻处四十八寨地区,演唱抒情琵琶歌为主,主要是歌唱爱情,是青年男女在行歌坐月传递情愫表达爱意的曲种,女声用三弦琵琶或者五弦琵琶伴奏自弹自唱,琵琶一般都为当地琴师所制,常用杉木、樟木等为琵琶制作材料,侗琵琶音色明亮且优美,演奏时用竹片弹奏,有坐姿与站姿两种方式。侗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白天人们忙于生产劳作,晚上就聚在一起老人给下一代弹唱着传承下来的琵琶歌,大家也会进行探讨、改编、创作新的曲目,还可以也从唱词中学到人生哲理、社会经验等。寨子里也会有歌师专门教授,他们在没有侗族文字的情况下,反复摸索,用接近汉字谐音的方法来记录整理以便传承。晚寨人学习琵琶歌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歌师教授、父母教授和同辈相互学唱。晚寨琵琶歌多为单声部、单旋律,独唱、对唱或自弹自唱。

随着改革开放后,侗乡青年追逐沿海误工大潮,留在村里的几乎就是老人与幼儿,那么这样无形中传承相较以往就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加之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的娱乐生活方式层出不穷,对于学习侗歌的小孩更是少之又少,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侗族音乐的传承无形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学术界的呼吁声中,现今政府也意识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加大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各项投入并采取相应措施,也呼吁各界人士都响应号召从自己做起投身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来。

四、侗族琵琶歌在校园的传承发展

榕江文化馆的张勇老师首先提出让侗歌进课堂的新思路并身体力行,榕江地区也就自然成为实践地,在大力提倡侗歌进课堂的作用下,经过多年努力尤见成效,以贵州榕江为例,寨蒿镇太平小学,属侗族四十八寨地区,创建于1938年9月(解放前是私塾),解放后的1954年创办初小,1964年成立完小。1975年至1992年办有附设初中班。是寨蒿镇“撤并建”前的一所乡级中心小学,“撤并建”后是寨蒿镇的片区中心学校。太平小学是一所小幼一体的示范寄宿制学校,现建有主教学楼、综合楼(幼儿园)、男女生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地势平坦,面积宽广。目前,幼儿园有小中大三个班,幼儿数100人,小学部有一到六年级九个班,学生282人,现共有学生382人。住校学生185人,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本科2人,专科11人。

太平小学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采取了相应措施:每班每周的音乐课必须上一节民族音乐课程;组建侗歌班,由全校比较优秀并且热爱唱侗歌的学生组成,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由民族音乐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聘请晚寨村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吴家兴、吴长姣二位歌师到校指导课程。他们有专用教室一间,用于课堂培训和排练场所;有器材物品保管一间,面积48平方米;有琵琶20把,作为学生训练和演出的器乐;有侗族素装20套(含勾鞋、裸筒、百摺裙、便衣,胸兜、头戴银饰)作为学生表演服;有侗族芦笙20把。

在开展侗歌进课堂这一举动的十年来,太平小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现在,有的学生还在初中、高中就读;有的学生已在步入高等院校,就读艺术系;有的学生已经步入社会,在侗族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用他(她)们婉转动听的歌声打动乡亲父老和一批批到侗寨旅游观光的宾客。其主要成就如下: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能自弹自唱,挽救了侗族琵琶歌濒临消亡的现状。保护了侗族琵琶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不仅没有耽误文化课程同时丰富了学生在校生活,为学校巩固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发展计划中:建全学生学习琵琶歌档案(如全校学习琵琶歌的人数、姓名、性别、年龄、个人获得情况及荣誉证书等等);聘请民间歌师到校指导音乐老师编写琵琶歌校本教材;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手把手传授琵琶歌;组建校园琵琶歌队、在全校组建女队30名,男队30名;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县、州、省组织的各项民歌比赛,扩大晚寨琵琶歌的影响力;学校制定预算方案,每年拿出相应的资金作为校园琵琶歌队发展经费,多方面筹措资金,解决好实际困难,为传承晚寨琵琶歌不断努力。

太平小学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基地,缺乏的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同时师资队伍还需增强。这只是其中一例,不仅太平小学,如榕江车民小学、榕江一中等等学校早已发展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五、结语

以上不难看出,当下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确实抢救民族文化已是迫在眉睫,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其实侗族音乐已有一套自己极为完善和严谨的传承体系,需要的是培养对于侗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有着极高责任感与认同感的人群,这群人可以是侗人也不排斥外族人,传承精神不需要地域划分。传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角力中,为了迎合现下的社会需求,加之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侗族地区的音乐不得不舍其纯粹而迎合市场需求。各民族民间音乐能留存至今都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鲜明的民族特性,我们当下应当做的不该只是单纯的为了迎合,而是保护传承最本真的民族原生音乐,打下夯实的民族传统音乐基础,方能客观理性的看待外来音乐形式,这样或许能够碰撞出新路子;当今快速信息化的环境下,科技很大程度的缩小了所谓的远距离,可由政府主导整合侗族音乐传承人、社会各界人士资源,利用网络创建自媒体可对全国乃至全球开设线上课程、教授侗族音乐,相信音乐无国界、保护传承民族音乐也无需封闭,更多的碰撞与磨擦会让我们找到更多有利的方式与方法;或许能尝试把侗族音乐中系统的教学模式开设到当地高校中来,可利用社团,这里有更为丰富的各专业人才,同时聘请传承人到校进行指导教学,召集对于侗族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虽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但只要兴趣相投,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些已有一定认知的大学生兴许接受的程度会更快更高效。有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到传承中的一名身体力行者。

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需要进步,但也不能丢弃传统。这就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并前行。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音乐,而是这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

参考文献

[1]杨晓.侗族大歌[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6):1.

[2]榕江县寨蒿太平小学整理民族文化进课堂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