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9-06-11邱琴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律动教学

邱琴

摘要 针对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比式教学、演唱式教学、律动式教学等,以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对比教学 演唱教学 律动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改变着,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学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关注音乐欣赏课,可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音乐教室配置设备简单,加上教学资源的匮乏和理念的陈旧,音乐欣赏教学就容易被忽视。有些音乐教师依旧认为音乐课就是纯粹的演唱,一节课从头唱到尾;欣赏课就是把音乐作品循环多次播放,听完这个作品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所以我们课堂上的学生并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消磨时间。学生因为听不懂,就会出现说话、打瞌睡的现象,还有的带其他学科作业来音乐教室做,这样的欣赏课堂根本说不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

面对中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现状,笔者在参加市级培训后,就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对比式教学

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说:“要想认清自己,就要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式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稍纵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进行,在反复欣赏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比,把握音乐的主题,熟悉主题的发展与转变,识别音乐的曲式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将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比如音乐旋律发展的对比、节拍的对比、音色的对比、音乐节奏的对比、速度的对比、力度的对比、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的对比、音乐素材发展的对比、体裁的对比、表现手法的对比、相同乐曲不同版本的对比等,在这些对比中,学生可以深度地感受、理解音乐。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管弦乐《红旗颂》这一作品时,可对抒情主题(红旗主题)和进行曲主题(红旗变奏主题)进行对比欣赏。分别对两个主题的节拍、速度、节奏、演奏乐器、情绪等进行对比。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主题,在听的过程中关注这些要素的变化,最后以表格形式展现,让学生再次回忆两个主题的要素变化。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对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对比欣赏教学,笔者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之后提出问题: 1.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叫《茉莉花》,但它们的歌词内容有何不同? 2.用到了哪几个音符? 3.旋律的发展特点是什么?跳进还是级进?4.节拍是怎样的?5.唱一唱,节奏有什么特点呢?6.歌曲的风格是相同的吗?最后以表格的形式,逐一展示:

在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两首《茉莉花》的歌词和词义基本相同,以喜爱茉莉,热爱生活为主。在字句的结构上都是用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都有边歌边舞的特点,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区别是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不同:1.中国民歌《茉莉花》旋律清新婉转,五声征调式以级进为主,具有鲜明的东方音乐风韵,表现的情感也是内敛含蓄的,刻画了一位喜爱茉莉、热爱生活的少女,摘下茉莉和大家一起分享茉莉的芬芳;江苏民歌《茉莉花》音域较宽,旋律较曲折,像江南水乡幽幽曲曲的小巷子里走出来一位美丽女子,被茉莉花吸引,欲摘不忍,欲弃又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在这样的对比欣赏中,深度挖掘音乐要素的不同,学生在演唱中做力度变化、情绪变化的同时,也了解了特定区域的民歌有着特定的风格和色彩,理解到“民歌是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将更加热爱民歌这块瑰宝,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曾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欣赏教学方法”来阐明他的教学主张,可见比较法对音乐欣赏教学所产生的作用。用对比式教学法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将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要素,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发掘音乐。

二、演唱式教学

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都离不开“唱”和“奏”两方面,欣赏音乐也不能单一地只靠耳朵“听”。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要求学生演唱作品的主题音乐。那什么是主题呢?主题是作曲家为了表达自己主要感受体验而设计的,是作曲家创作中感触最深的一部分,也是整個作品形成的基石。而且一个作品中,主题往往多次重复出现,重复是为了强调情感。这些主题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笔者要求学生牢记每一段主题,有的可以用单音模唱形式,有的直接演唱,或者为没有歌词的配上歌词进行演唱等。在演唱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从一些音乐要素(速度、节奏、旋律走向等)里去深度地体验音乐作品,感受作曲家的表达意图,更好地理解作品。

比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管弦乐《红旗颂》这一作品的红旗(抒情性)主题时,清澈绚丽的旋律在弦乐组澎湃激昂的演奏中流淌出来,把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祖国伟大、繁荣而昌盛。这时笔者让学生跟着钢琴唱起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行进的沉稳宏伟庄重的感觉,沉浸在幸福激荡的氛围之中;在欣赏红旗变奏主题时,又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一些音乐重音、顿音记号短促有力,休止符坚挺干脆,在哼唱中感受到速度的加快、节奏的变化,体会中华人民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豪迈气概。

除了学生的演唱主题旋律,还有教师的示范式教学演唱。范唱,是中学音乐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利于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演奏或表演,学生观察、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茉莉花》时,笔者就请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茉莉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关注教师的表情、演唱方法,感受小调细腻柔和、婉转柔美的特点,也让学生自己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教师的口腔发声状态、面部表情等。可以看出教师示范式教学也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三、律动式教学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我们的声势和动作也是一种律动,我们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一些声响来体验、感受音乐。声势是指用手、脚拍击一定的节奏,它有声音也有节奏,有姿态又有动作。在学生进行律动表演时教师也参与共同表演,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比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梦驼铃》时,就让学生用4/4拍的声势动作跟音乐进行律动。第一强拍:跺脚;第二弱拍:捻指;第三次强拍:拍手;第四弱拍:捻指。在这样的声势动作中,学生感受到节奏疏松,旋律舒缓沉稳,情绪深沉有韵味,透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比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彝族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时, 笔者邀请几个爱好跳舞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扮演赶集回来的彝族少女,踩着节奏跳起愉快的舞蹈;其他学生边观看边拍击节奏。在教师和学生们的热情表演氛围中, 学生体会到这首乐曲是表达赶圩回来买到自己喜爱的礼物时欢乐、幸福的心情。在这段师生配合的表演过程中,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深刻地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内涵。

在表演律动中,让学生“闻歌起舞”。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这样的体验比单独听引发的体验要强烈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表演的焦点是听,不是舞;动作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旋律来设计,不需要太复杂;律动不是舞蹈。

除了以上的一些欣赏方法外,还有语言式教学法、模仿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绘画式教学法、乐器参与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等。如果能够依循前面的几种方法有层次地听、有方法地听、有目的地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孩子定能成为一个会听音乐、懂音乐、爱音乐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

猜你喜欢

律动教学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
浅析教师在幼儿律动教育中的穿针引线作用
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舞起来——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若干思考
幼儿律动教学方法浅析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教学方式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探究
浅议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