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长公路隧道联络风道的通风方案优化

2019-06-05杜江林王宇皓周雄华高世军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米仓山风阻风道

杜江林,王宇皓,周雄华,高世军

(1.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广汉 618300;2.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3.四川巴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4.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 言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但目前仍存在着制约特长公路隧道发展的诸多因素,其中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正洞与竖井之间的联络风道在较短距离内出现变形(弯曲、折曲、突扩、突缩等),其通风压力损失非常大,因此有必要对联络风道局部通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寻找减少局部通风压力损失的有效措施,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1-5]。

本文以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竖井联络风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联络风道进行模拟,计算风道中心面压力和速度大小随入洞距离的变化,从通风风阻的角度分析该通风系统取消二衬的可能性。

1 工程背景

1.1 工程概况

米仓山隧道位于国高网G69银川至百色高速公路四川巴中至陕西汉中段川陕交界位置,穿越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左右分离式特长隧道,长约13.8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1,单洞双车道净宽10.25m,是目前西南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如图1所示。

隧道施工不仅存在瓦斯、硫化氢有害气体的问题,还面临高地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问题。建设单位根据米仓山隧道环保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辅助施工的需要,拟定多种可能的营运通风方案,经过详细的技术和经济等综合比较,确定采用四区段(两端无轨运输斜井、中部竖井)通风方案,如表1所示。米仓山隧道中部竖井深约435m,地下风机房开挖断面大,联络通道具有长度长、坡度陡、断面变化复杂等特点,且大断面与交叉洞室较多,如图2所示。

图1 米仓山隧道地形和地质

表1 米仓山隧道通风分段参数

1.2 取消联络风道二衬方案

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按目前的设计方案,即风道采用喇叭形开口,洞身开挖、二衬全部采用变截面施作,施工难度大,施工速度缓慢。故施工方根据目前设计情况,并结合竖井施工揭示围岩实际情况,提出了取消联络风道二衬的解决方案。

地下联络风道与地下风机房连接处采用变截面进行施工和支护,单边变截面区段长度为20m,在竖平面内,联络风道线型包含多个小半径曲线,上下坡度较大。由于采用变截面以及风道坡度问题,开挖施工和二衬施作都比较困难,需要单独制作模板台车。现场施工竖井的开挖揭示围岩实际情况(Ⅱ级~Ⅲ级)好于风道设计时的预计情况(Ⅳ级),因此提出了联络风道取消二衬并采用喷锚支护作为永久支护的方案,以达到减小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

2 数值计算

本文主要针对取消联络风道二衬施工方案开展计算分析,从通风风阻的角度对取消二衬的可行性进行讨论[6-8]。

取右线送风通道风机与隧道间变截面段为研究对象,如图3所示。模型水平跨度为30m,包括变截面段20m以及前后各5m。建立三维模型并划分网格,如图4所示。

入口使用速度入口(Velocity-Inlet),按照隧道内3m·s-1风速及入口速度、入口截面积计算得到通风量为260m3·s-1。出口采用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出口压力设为一个标准大气压101 235Pa。壁面采用固壁边界(Wall),其中有二次衬砌及没有二次衬砌(有初支且平整处理)的情况的粗糙度均设为0.36mm。

图2 米仓山隧道通风方案示意图

图3 右线送风联络通道纵断面

图4 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两种情况下风道中心面压力分布如图5所示。由压力云图可以看出,压力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气流在通过风道时,产生了压力损失。风道风阻越小,压力损失就越小;反之,风阻越大,压力损失也越大。在保证通风量的情况下,压力损失越大就意味着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机,即更多能耗[9-10]。

图5 风道中心面压力云图

图6为风道中心面速度分布云图,进出口速度平均值具体见表2。

图6 风道中心面速度云图

表2 米仓山隧道通风分段参数

在通风量相同的情况下,工况1(有二衬)压力变化明显,工况2(无二衬)压力变化较小;有二次衬砌的情况下,压力损失较大,为135Pa,主要是因为截面积较没有二衬的情况小,水力半径小,因此风阻较大。工况1进出口速度较大,这是因为截面积较小,在相同通风量的情况下流速就更大。流速大会导致风道壁面的摩擦阻力增加,这也是压力损失较大的另一个原因[11-14]。

根据本次计算的结果,可以对整条联络风道的风阻情况进行预估,结果如表3所示。估算结果显示,在设置衬砌的情况下(工况1),左线联络风道压力损失为585Pa,右线联络风道压力损失为837 Pa。取消二衬并对风道壁面进行处理后(工况2),左右线联络风道的压力损失分别减少208、298Pa,其中风道壁面处理能减少约5%的压力损失。

减少了压力损失也就减少了通风所需功率,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使用较小功率的风机,也可以节约运营成本,减少通风的能源消耗[15-18]。

表3 联络风道压力损失及所需功率估算

3 结 语

本文讨论变截面风道取消二衬的施工方案,主要是因为: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发现隧址范围内围岩完整性较好,围岩级别达到Ⅰ级和Ⅱ级,围岩级别较高,工程性质较好;联络风道截面较小,竖井联络道截面变化较大,且存在很多上下坡,二衬作业时无相应模板台车,施工面临较大难度。

调研目前规范条例以及国内外相关隧道工程施工实例发现,在围岩级别较好的情况下,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可以考虑取消二衬,用喷锚支护作为永久支护。通过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联络风道进行模拟,计算了风道中心面压力和速度大小随入洞距离的变化,从通风风阻的角度分析了该通风系统取消二衬的可能性,为后一步进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1)取消联络风道二次衬砌,会增大风道横截面积,减小风速,有助于降低通风摩擦阻力,减少压力损失,使通风所需功率减少约30%。

(2)风道壁面有必要进行平整处理,以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预计可减少压力损失5%左右。

猜你喜欢

米仓山风阻风道
风阻系数0.27,ZEEKR 009风阻系数公布
某重型牵引车风阻优化的节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MoldFlow的空气净化器风道注射模优化设计
一种低风阻汽车后保险杠的数值模拟
冷藏冷冻装置
巴陕高速全线通车千年米仓道不再难
说风道水话“择日”
浅析二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烟风道中的应用
离心机风阻功率及启动过程分析
米仓山前缘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