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9-06-03李细妹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李细妹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急剧增长态势。各大院校在加大相关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优化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希望通过优化整合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针对目前高校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培养目标不精准、课程体系太滞后、教学样式不丰富、师资力量跟不上等问题,可采取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拓展实训操作平台、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案,不断优化调整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协作,以培养出更多适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142-03

一、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

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commerce)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具备流程简化、操作便利、节约成本等特点,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新兴形态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商从“代购”“海淘”等初级形态迅速发展为各大电商全面布局的蓬勃之势,是中国外贸整体趋缓背景下稳定進出品贸易水平、刺激消费回流等的重要助力。我国政府也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大力扶持,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多项优惠、利好政策,为该行业的快速发展铺路搭台。根据艾媒咨询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2017年的整体交易额达到7.5万亿元规模,较2016年增长19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突破8.8万亿元,约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成[1]。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助推器,也必将对整个外贸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要影响。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急剧增长态势。据《2017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未来3年我国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并且正以每年39%的速度持续拉大。与传统外贸人才相比,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综合,主要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2]:

1.较好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跨境电商贸易对象来自不同关境,必然涉及与外国的沟通交流,而外语作为跨国交流的主要载体,是每名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使用也深入到跨境电商交易的各个环节。

2.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作为交易的主要媒介是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最大差异所在,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必须对网店运营管理、网店装修、SEO优化和PS等各类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均有所涉猎和掌握,才能全面提高和打造自身竞争力。

3.熟练的外贸业务实践技巧。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行业的新兴形态,本质上仍属与他国和地区的贸易交流,仍需熟练掌握相关的外贸业务流程,具备扎实的外贸实践操作能力。

4.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交流能力。由于跨境电商的大力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较以前有所拓展,需要从业人员对合作国的文化、传统、宗教和信仰等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更为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和尊重各种差异。

二、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国内多数校院都在商务英语等专业中开设了跨境电商方向。而跨境电商作为对实践经验与能力要求特别强的新兴专业方向,引发了各大院校更加注重引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化整合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具体来说,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育有余而实践锻炼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特别在注重实践应用的专业方向上问题更为突出。尽管高校通过建设实训室、使用教学软件、举办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在校实践时间,仍无法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作为实践要求特别强的专业方向,如何解决实践操作少的难题是相关院校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校企合作作为当下流行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训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也是高校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环节中,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线的操作平台,有利于其在大学阶段获取最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经验,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2.有利于设立更加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跨境电商专业包括跨境电商店铺运营、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客户服务等多门专业课程,种类多、范围广,对学生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学生理清主线、合理衔接、融会贯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和合理串联相关课程知识,并让学生及时获得学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设置、模拟教学、学生指导等教学环节中来,推动课程体系朝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毕业后通常面临两个较常见的困境:一是大量毕业生到企业后由于实践经验缺乏无法立即进入工作岗位,需再次进行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二是工作流动性较大,很多毕业生工作一两年便频繁更换工作单位,甚至不再从事跨境电商行业。这些情况都造成企业人才和成本的巨大浪费。而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后,学生在校期间便获得了大量贴近工作的实操经验,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跨境电商人才来源,节约了资源和成本。对学生自身而言,有利于其提前确定职业方向和就业目标,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路径,从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三、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各大院校都较为注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但在具体实施时仍存在诸多问题。

1.培养目标不精准。尽管国内高校普遍看好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纷纷在相关专业下设置跨境电商方向甚至直接开设相关专业,但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是簡单看到跨境电商人才紧缺,并没有深入分析具体的市场和岗位需求,对相关人才的能力和技能要求理解不深不透,无法有效突出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要求,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2.课程体系太滞后。由于跨境电商发展日新月异,对相关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经常需要适时合并或增设有关课程,但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积累和规范程度远远跟不上现实要求,特别是关于校企合作等内容的课程设置与现实情况脱轨严重,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训课程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职业技能要求,背离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初衷。

3.教学样式不丰富。很多高校也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技能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重要意义,力图通过各种实训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但受制于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等因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无法达成预期培养目标。

4.师资力量跟不上。目前,缺乏具备跨境电商从业经历和操作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制约高校培养行业人才的重大障碍。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高校从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通常由语言类老师担任,往往不具备一线工作的经历,只能单纯使用理论知识进行授课,无法在商务实践方面指导学生,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掌握,不能真正提高商务实操能力[3]。

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一些院校受到传统思维和历史荣誉等因素的影响,担心改革会对招生和声誉带来冲击,对校企合作模式采取较为被动的态度,“雷声大雨点小”,只对以前的培养方案进行小修小补,仍坚持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未突出实践教学的现实作用,将校企合作的教学安排只摆在十分次要的位置。

四、优化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适销对路”跨境电商人才的有效模式和必经之路,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协作。

1.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作为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最终使用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设计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建议权。高校与企业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打造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与大量跨境电商企业的沟通交流,在充分把握了行业的知识需求和技能要求后,跨境电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精通一到两门外语、熟练掌握外贸操作技巧、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3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全面语言素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拓展到两门以上的外语;二是各项商务应用技能,包括传统的外贸实务以及电商平台操作等多项专业技能;三是外贸交流综合素质,包括国际商务礼仪、市场营销、跨文化交际等各种必备的外贸拓展素质。同时,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时也要注重与企业沟通,尽可能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合理衔接,力争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共同拓展实训操作平台。共同构建实训操作平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在校期间就真实地体验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校企双方还应就平台的实训内容进行研究和规范,要尽量包含跨境电商行业所需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例如跨境交易实践操作、跨境销售技能、客户服务技巧等,以使学生尽可能提前了解海外采购、跨境物流、通关、电子支付等各个操作环节的要求和关键点。同时,针对因商业保密、企业成本等问题导致跨境电商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意愿较低的现象,高校可以改进思路,积极探索提升企业合作意愿的创新方法。例如,推荐优秀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实习活动,并鼓励其加入实习企业作为未来的奋斗平台;要求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签订保密协议,并做好保密教育,最大限度地消除公司的商业泄密隐患;为企业在校内提供一定场所作为常驻基地,方便其常态化开展实践教学和指导培训[4]。

3.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的老师普遍不具备一线从业经验,无法很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是高校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学校要鼓励教师利用进修、假期等时机去相关企业进行脱产学习,增加跨境电商外贸活动的实操经验,及时更新跨境电商的前沿知识并掌握最新市场动态。同时,高校也可以将跨境电商企业的专家骨干引入到课堂,定期邀请其进行专题讲座,甚至可以聘请其兼职为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训工作,让学生可以不出校园就感受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

参考文献:

〔1〕杨金凤,吴殿宁.浅谈校企合作对地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人社天地·职业能力,2018,(18):46-47.

〔2〕曾雪梅.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跨境电商外贸创新创业人才[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110-111.

〔3〕刘昊昕.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7,(23):222-223.

〔4〕王梁雨生.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高教学刊,2018,(10):148-15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