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储备问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2019-06-03包天花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

包天花

摘 要:“一带一路”为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便显得尤为重要。对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培养与储备现状的统计调查,可为内蒙古“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语言人才库的建设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数据;对蒙古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入分析,可为民族语言转化为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提供理论指导;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从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几个方面探讨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对策,有益于相关方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128-04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与实施,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外交与国际影响力方面,目前我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并且,共建“一带一路”的诸多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均被纳入联合国安理会、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从经济发展方面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惠及中国多省区的伟大战略实践中,地处北疆、经济相对滞后的内蒙古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努力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建设,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语言互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有效推进内蒙古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服务问题首当其冲。所以,语言学术领域应在“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整体规划指导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新的语言需求及对策等诸多具体问题展开调研,为其提供有力的语言服务和支持。另外,对于内蒙古这样在蒙俄经济带中居于前沿,与蒙、俄等周边国家又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民族地区,语言战略构建尤其重要,所以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是必要且急迫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选择内蒙古地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一个较为关键的课题即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一、开拓与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语言服务问题的研究现状

整体来看,语言学术研究领域已然认识到“一带一路”中语言服务的重要性。既有研究成果对于服务“一带一路”国家语言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学术服务、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语言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诸多关键问题都有所涉及。不过,具体到内蒙古地区的语言保障与服务问题的学术研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较为薄弱。

通过中国知网等期刊查询情况来看,涉及到“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語言服务问题的学术论文尚不足20篇,集中讨论研究相关问题者只有寥寥几篇。其中,帅少华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物流英语课程构想》[1]分析了“一带一路”时代新要求和新特点,结合当前内蒙古地区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板块不健全等,指出通过EAP加ESP加EOP的大学语言教学新模式,改革大学物流英语课程建设,培养地方急需的外语人才,积极推行英语为主,俄语、蒙语为辅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从而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助力;马一榕、陈亚杰的《“一带一路”视域下内蒙古外语教育若干问题探讨》[2]在考察内蒙古英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如何通过确定“关键语言”、改进教学理念、培养战略型外交人才、重视本土文化学习等途径,提高内蒙古整体外语能力以应对国家发展战略转型,以期提升内蒙古整体人文素质,服务于国家战略转型;王金花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探析》[3]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为俄语教学带来契机,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对大学俄语教学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和手段僵化等问题作了客观陈述,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其中,文章提出的增设俄罗斯语方向蒙语授课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切合“一带一路”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颇具可行性,值得有关方面注意;田忠山、杨慧英的《“一带一路”视域下内蒙古语言现状模式研究》[4]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中国国际影响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对“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省市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对该地区语言和文化能起着极大的推广作用。文章立足于内蒙古地区语言研究及其使用现状,分别考察了民族聚居地区使用语言、官方用语、家庭用语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用语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蒙古地区的语言现状。但较遗憾的是,文章未能具体探讨“一带一路”方略对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化发展的推动与影响。

除上述几篇研究论文外,内蒙古大学的巴达玛敖德斯尔在2016年“一带一路”的语言为主题的“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的主题演讲值得一提[5]。在这个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问题为核心的大型学术会议上,巴达玛敖德斯尔指出“跨境语言”中“境内语言”研究的必要性,并以蒙古语为例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问题。虽然议题并未能就内蒙古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服务问题展开,但其对内蒙古地区与周边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蒙古语现状的梳理,以及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内语言”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探讨,不仅引起了与会各方人士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对于我们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语言保障问题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启发性。

上述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语言服务问题的相关探讨,为本文所要强调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启示。但我们不难发现,除巴达玛敖德斯尔的学术笔谈外,其余几篇研究焦点都是英语、俄语等传统“大语种”,改革实施单位主要指向高校。而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另一不容忽视的“关键语言”——蒙古语如何发展,以及国家通用语汉语的推广等许多关键问题还没有涉及到。总之,我们认为这一领域研究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前瞻与献策:“一带一路”背景下蒙汉双语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问题研究,本质上是对内蒙古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保障和服务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蒙汉双语人才相关数据统计、地区关键语、通用语现状考察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等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对于当前内蒙古地区“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战略规划以及文化输出、人才培养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对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培养与储备现状的统计调查,可为内蒙古“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语言人才库的建设提供必要信息和数据。“一带一路”宏伟规划在内蒙古和周边国家、地区的落地,必须语言铺路,人才先行。在内蒙古周边地区和国家中以蒙古语为通用语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首先必须有蒙汉两种语言相通融的语言保障。也就是说,我们应制定相应的语言服务规划。而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目前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储备现状的了解。通过统计与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总体数量明显不足(有档案可查者约85700人次),东西部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盟市约68%,西部约32%),年龄方面亦是青黄不接(40-50约55%,40-30约21%,20-30约24%)。另外,当前蒙汉双语人才呈现“倒金字塔”型分布,即省市一级特别是呼和浩特及包头蒙汉双语人才集中,旗县一级相对较少,乡镇苏木稀少。在行业分布上,蒙汉双语人才主要集中于教育、医护、公务员等传统行业,金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行业人数则相对较少。从学历结构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约占4.7%,本科学历约43%,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约38%,高中及以下者约14.3%。总体来说,目前我区蒙汉双语人才的储备情况并不乐观,不仅影响到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惠民政策的传达和落实,还对“一带一路”相关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們对当下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等进行的统计与分析,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地区相关部门制定语种结构、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传播路径、平台服务等方面的全局性指导意见提供相对准确和充分的信息支持。

(二)提供理论指导

对蒙古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入分析,可为民族语言转化为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蒙古语这一跨境语言的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预防境外敌对势力的“倒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防范、预警和化解非传统安全因素;对通用语“汉语”在内蒙古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现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汉语及中国文化在相关地区的传播。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实施,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蒙古语言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首先,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除贯彻和执行少数民族人才发展战略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法外,国家还就“一带一路”构想特别设立了多项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专项基金,并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科学评价和考核机制,这些有利政策都为蒙古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过硬的制度保障。其次,自2013年以来,内蒙古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培养蒙古语人才规划,深入落实了蒙古语保护的科学对策。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不仅蒙古语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扶持,中小学的双语教育也同样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内蒙古地区政府、社会以及学校自身都加强了对蒙古语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已为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另外,因为有了“一带一路”专项基金的支持,内蒙古民族委员会等机构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为依托,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系统地对蒙古语言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积极建立了实时共享开放的蒙古语网络资源库,激活了蒙古语言文化的活力。对这些有利因素的了解和分析,不仅可以呈现出蒙古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转化为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可能性、必然性,亦可为相关实践的开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进而加强蒙古语人才的信心和力量。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带一路”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为蒙古语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与之相随的挑战。蒙古语是内蒙古地区以及蒙古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言。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内蒙古地区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都需要蒙古语来做语言保障。当中,某些地区政治环境敏感复杂,敌对势力伺机利用商贸合作、边境旅游、文化交流的机会,实施文化“倒灌”,即渗透不利于中国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安定的因素。我们发现政治离心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不良文化因素,不仅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思潮、文化产业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国家认同亦形成干扰。我们对这些因素的具体调查与科学预测,必然有利于我们建立科学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有效抵御文化风险。

我们对内蒙古周边国家、地区汉语传播现状的调研中,发现蒙古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均开设了汉语课程,且都与内蒙古几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模式,为当地高校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机会,也为当地市场输送了一批蒙汉双语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汉语传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较低、汉语教学中教材陈旧、师资缺乏、课程设置单一等等。这些调研结果,对于内蒙古地区与相关国家制定下一步文化合作与交流规划有重要的启示。政府及文化部门可依据相关情况,加强政治互信与教学帮扶,从而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外交软实力。

(三)提供高质量的蒙汉双语人才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从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几个方面探讨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对策,有益于相关方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蒙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内蒙古地区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重点。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也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然而,“一带一路”的开展,对蒙汉双语人才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新的形势下,我们的蒙汉双语人才不能局限于单纯掌握两种语言,而是需要通过蒙古语这一媒介,掌握内蒙古周边地区和国家的语言文化,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熟知其交往互动方式,为互利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开拓,蒙汉双语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经济贸易知识等。简而言之,新形势下需要的是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在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的基础上,牵头企业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局性的指导和支持;内蒙古地区高校应树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要培养蒙汉翻译人才,更需要培养多元化“外语+X”的复合型和复语型语言服务人才。同时,可考虑设置语言服务学科与专业,建立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创业性“四位一体”的语言服务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优质的语言服务精品课程,特别是实践和实训课程,加强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下的语言服务教学方法探索,彻底改变目前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单一、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资企业、外贸企业则应积极与普通高校、行业特色型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委培企業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教育环节中的“双主体”作用,实现蒙汉双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推进人才培养本地化供应。上述建议与对策,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以及操作性,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及战略提供理论支撑,也有益于内蒙古地区相关高校语言人才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避免蒙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僵化,更有助于地方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有效地助力内蒙古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问题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而且,对这一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机构对这一问题能够保持持续的关注,也希望相关工作者能够提出学理性、操作性兼备、前瞻性和针对性并有的建议和对策,共同为内蒙古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提供更为完善的语言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帅少华.“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物流英语课程构想.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03).

〔2〕马一榕,陈亚杰.“一带一路”视域下内蒙古外语教育若干问题探讨.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02).

〔3〕王金花.“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探析.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6).

〔4〕田忠山,杨慧英.“一带一路”视阈下内蒙古语言现状模式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5〕巴达玛敖德斯尔.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建设——“语言能力”多人谈.语言战略研究,2016,(05):68.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