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2019-05-28宋长青张亮霍明

农业与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宋长青 张亮 霍明

摘 要:本文基于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从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视角,阐述助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新旧动能转换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72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农业农村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为破解三农发展中的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驱动农业创新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形成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农业农村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提高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1 内涵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主要包括: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以现代农业物资与农业装备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以现代工业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业,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目标的高技术产业,以加快农业高技术推广应用及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等。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 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是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具体而言,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指应用农业高新技术,进行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活动,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商业化经营。说到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质上就是农业高新技术与农业经济全程结合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1.2 基本特征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是简单的在传统农业中注入现代化的生产要素,而是把传统农业由“资源型”过渡为“科技型”的根本性变革,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从产业构成要素角度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智力和资本高度密集的特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通过高新技术嫁接到传统农业上形成的新兴产业,技术密集是其首要特征;由于高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极快,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不断创新的高新技术基础上,在此过程中人才智力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从资本高度密集方面讲,农业高新技术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和技术产品,进入工厂或者企業化生产,必须以巨大的资金投入为基础,尤其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本身就具有成长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回收速度慢的特点,必须确保有大量的资本投入。

从产业的投入产出角度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高投入特征表现在维持高新技术的持续创新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主要是必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和新资源的投入,包括设施、设备、资金、人才以及新技术的研发、试制、实验、试销活动等;高风险特征表现在技术研发、产品市场化风险、自然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风险等;高收益特征表现在农业高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从而给企业带来常规技术所不能比拟的附加经济效益。

从产业间关系角度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融合、高竞争和高外部性特征。高融合特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发展不是依靠单一技术来源,而是出现技术交叉融合,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界限,致使产业界限逐渐模糊化;高竞争特征表现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要素由过多依靠单一资源要素过渡为科技和资本等多要素的集合,产业内竞争表现为包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管理以及市场的竞争,而高新技术的短时效和高收益特性,注定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为产业发展争相竞争的核心驱动力;高外部特征表现在当农业高新技术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后,农业产业出现外溢效应,技术和经济效益产生扩散,除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本身收益之外,还会影响到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体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凸显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安排,涉及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形成专业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向高端、高效、高质、绿色方向发展。因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2] ,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和组织方式。

2.1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涵盖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农业环境,农业经济,农业文化等多维度、多层次、系统化、复合型的有机整体,是衡量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是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在空间和时间上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途径。

依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的高融合、高竞争和高外部性特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延伸拓展传统农业的功能边界,加快拓展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农业产业从有形的物质产出向无形的非物质产出延伸、从有界向无界拓展、从平面向立体扩张等 [2] ,都需要集聚、配置技术、人才、信息、管理、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走科研、开发、经营一体化发展道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从内涵上讲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依托高水平的研发成果和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融合贯通农业产业和延伸产业,构成了高科技的农业产业体系,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2.2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过程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壮大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2]。

依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智力和资本高度密集的特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技术以及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形成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引进集成、聚集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协同推进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推动科技成果对农业的贡献率;对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领头雁地位。

2.3 發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 。在我国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都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判别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是其身份标签,创新是其本质特色,具有产业竞争力是其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经营主体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是其主要目的。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带动和引领现有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有可能催生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诞生,产生新的农业经营体系。

3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四化融合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动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四化融合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织形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系统管理学、产业经济学、产业价值链等理论为决策依据,实施工业化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三产融合发展等系统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打通了农业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上中下游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汇聚和融合。其发展规划、发展路径、发展模式高度集聚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各类资源要素,是四化融合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农业区域分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引导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产业集群;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组建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放式的信息网络,促进工农业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顺畅流动。同时,立足农业农村核心产业和优势资源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4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在无论是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还是在社区治理、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在未来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现代化这个国家现代化的短腿[2]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要避免农业衰退、乡村衰落现象,切实实现“四化同步”协调均衡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城乡融合的粘合剂和助推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是要在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基础上,加强城乡功能连接、深化城乡专业化分工,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适应了这一任务的需求。围绕农业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汇聚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促进资源加速向农业农村流动;围绕主导产业,可以集聚科教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发展科技服务、建立产业体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反之,通过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手段,可以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配置要素和配置空间,更加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若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就打造了若干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因此,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典型案例分析: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城乡融合。

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别出匠心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自然与人类的巧妙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居水乡特色的江南小村。不仅如此,滕头村曾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村”。几十年来,滕头村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以“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推动产业发展,围绕“碧水、蓝天”开展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高科技蔬菜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形成集“精品、高效、创汇、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发展格局。这个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村”,在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5.6万元,村社会生产总值达83亿元。在这里还有一处特色的建筑——宁波滕头案例馆,以“5个第1”吸引来自世界各地7000万游客前来参观浏览。第1次以“乡村造型”亮相世博会现场,整座展馆是由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获奖者王澍设计的;第1次把浙东古建筑元素融入世博会展馆,整座馆馆体建筑材料采用浙东最具代表性的“瓦爿”;第1次把水稻、草莓、花草、活鱼等农耕元素载入展馆,参观者能切身体验到乡土生活的真朴和闲趣;第1次凭借高科技手段,把乡村田园生活美妙动人的景象凸现出来;第1次把普通家庭的平凡生活,用数码手法嫁接到展馆内。就这5个第1,将宁波滕头案例馆成为了一个缩影,不但体现了宁波7000年的身后人文底蕴,更充分彰显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宁波城乡和谐发展的崭新风貌。

5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就目前而言,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近年来,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业竞争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0万家新型农业主体其增值效益均超过20%,涌现出了像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新动能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创新特征、领先特征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实施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载体和必然路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新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可以实现农业产业智慧化;以新业态整合价值链条,可以实现农业跨界融合化;以新产业培育经济动能,可以实现智慧农业产业化;以新模式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高端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农业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可以更好地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等,进一步创新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模式。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众多创新资源的汇聚利用和产业模式的探索,加速了农业产业智慧化、智慧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跨界融合化、农产品品牌高端化的实现进程,以此不断提高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典型案例分析:江苏南京益客集团以新业态整合价值链条,实现产业跨界融合化。

江苏南京益客集团是我国鸭产业领军企业,较早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鸭产业链条的重要作用,在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建立益客产业园,将物联网、大数据、食品安全追溯、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全产业链条,以新业态整合价值链条,较好地实现了跨界融合化。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抓好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推进服务业向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领域渗透融合、跨境整合,做好农业“接二连三”大文章。益客集团从孵化、养殖、饲料、禽肉加工上游产业,拉伸到熟食、包装、羽绒等下游产业,再延伸至商业、金融、电商等,形成了现代金融、研究开发、商业服务、教育培训、信息化五大服务平台,成为畜禽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龙头项目,构建了涵盖鸭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产业运营模式,通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实现了鸭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6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融合,就是依托当地农业区域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生态、历史遗产、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采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实现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依托,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资源、技术、文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打破产业间割裂,提升3种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实现产业链延长和加宽,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有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4]。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三产融合的实质就是农业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的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资源有效配置起关键作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聚集和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集群。依托主产区自然资源优势,植入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有助于形成农产品生产供给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有助于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以市場需求为导向,创品牌、提质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助于建立特色农产品固有的消费群体。因此,依托当地资源,围绕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发展科技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典型案例分析: 浙江安吉鲁家村打造田园综合体, 助力三产融合。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东北部的鲁家村,过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如今被纳入国家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从2011年起,鲁家村引入旅游公司、打造特色家庭农场;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全域景区化。建设上整村规划、产业上整村发展,并实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负债增至如今的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9万多元增至2016年的3.3万元。 2017年,当地提出“区域性”经营概念—“田园鲁家”综合体,以鲁家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项目规划范围总计50km2。2017年8月,这个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目前,鲁家村坚持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加速农村三产融合,开拓村庄的经营新模式,建立起全新生态农村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农村、农场、农民融合中实现农村振兴、农业提升、农民富裕。

7 结语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四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汇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农业产业创新体系,走科技兴农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立达,吴芳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J].农业科技管理;1995(05):6-9.

[2] 张红宇.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8-02-26.

[3] 马爱平.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解读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指导意见[N].科技日报,2018-01-30.

[4] 陈俊红,陈慈,陈玛琳.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2017(01):3-5.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