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探索

2019-05-27李晋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就业党建

摘 要:现阶段,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的战略重点开始转移,高校领导逐渐重视教育质量的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人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完成,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党建;就业;联动机制

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根据党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在高校学生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的实践活动;而就业能力是体现毕业生党员先进性时不可或缺的素质,就业状况是评估毕业生党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升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党员就业也理所应当的成为各高校,包括党建部门在内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截止2018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预计达到820万,达到了历史新高,创业就业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更要关注就业,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为社会培养人才,务实的开展党建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的可行性

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对象均为学生,前者侧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后者侧重学生的能力教育。二者看似不同,却又息息相关,具体体现为二者的工作目标一致性、工作内容交叉性以及工作效果互补性等三个方面。

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两者的作用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时,要考虑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学生对学校建设的贡献力,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和生活作风等等。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时同样会考虑包括学习、为人处世、思想进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与党建的要求存在交叉性。

高校的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学生党员的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目标的合理实现,学生党员可以发挥自身的就业带头作用,以自身的高素质发展带动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此外,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理实施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方法支持和案例借鉴,在学生党员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促进就業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极少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现阶段,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党员因其受到高校的“榜样”认证,通常被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看作是高校中成绩和品德各方面均优异发展的佼佼者。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寻找带有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基于此,高校部分的大学生在尚未毕业前就开始这对“党员优先”的原则进行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涯,将“党员”身份作为提高未来就业概率的筹码。这种抱着提高就业概率的入党动机,在本质上而言是不符合为人民服务、坚定政治信仰的入党要求的。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率和就业率,是大学生“入党热潮”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带有具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的“入党热潮”趋势下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

(二)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力度不够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毕业阶段的学习方式属于松散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离校参加各类招聘、参加实习或者准备考研。这些活动都会给高校对学生的继续教育和就业观、择业观的培养造成阻碍。部分党员在寻求工作或在工作的氛围中逐渐丧失自身作为党员的奉献热情,在联系师生,为学生发挥模范带头等方面的作用不到位。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工作重点从高校的毕业生转移到低年级的学生中,使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榜样作用逐渐丧失。

(三)高校毕业生的党建工作的复杂性

毕业年级不在校,成为党建工作真空阶段。临近毕业,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散在各个就业实习基地,这给毕业班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表现在对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和发展考察实效都大打折扣,加上考研、考公务员、征兵、出国等毕业生毕业去向多元、多变,更加加剧了毕业班党建工作的难度。

毕业生党员、积极分子和党务工作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党员意识淡薄。一直以来,党建工作一直围绕着在校生开展思想教育、学习参观等实践活动,但到毕业班时,学生党员的思想重心都转移到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考研、考公务员,或者直接出去毕业实习,党员的支部活动也没法正常开展,或者仅参加必要的支部大会,负责党建工作的支部书记多为学生工作干部兼任的,工作条块多,任务重,事务繁杂,党务工作者自身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毕业班党员开展组织专题的党建活动,毕业班的党建工作主要就变成了发展党员的工作。

三、建立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党建与就业信息共享平台

以院系党支部的党员服务站为基础,将各种互联网平台作为宣传阵地,在学生党员群体中选拔爱好新媒体、具有新媒体专长的学生为骨干力量,建立包括QQ群、微信、微博公众号与易班网络平台在内的党建与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网络平台可设置“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党员就业先锋”“时政学习”“在线交流”“通知公告”等模块。安排专门的学生党员对党建与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实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及就业政策,拓展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开展相应的就业宣传教育。同时,开辟时政学习板块,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参加公务员考试备考而需要了解时政资讯的学生提供信息支持。

毕业生党员因实习和求职等各种事务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管理的难点。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网上发布各类通知公告,方便对毕业生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毕业生党员可及时了解组织生活动态,随时随地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教育,牢记党的宗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毕业生党员还可通过“在线交流”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寻求组织的帮助,党员之间在平台上分享求职经历、共同分析一些遇到的普遍问题。通过不定期播报毕业生党员的就业情况,公布党员就业先锋的优秀事迹,用表彰先进来激励其他党员和普通学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管理机制,做好毕业生继续教育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入党动机普遍不纯等问题,高校党组织需要在选择党员考察和培养对象时要严格把关,让被考察和培养的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行动上都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毕业生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小组讨论、网络教育以及就业思想汇报等形式加强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高校还可以组建党建工作人员和就业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交流,以提高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的效率。

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成立毕业班党支部,严格审核毕业生党员的发展,严防由于临近毕业,而降低对党员发展的标准。组织开展毕业班党员“党建促就业”、“诚信教育”等活动。党建促就业。基于党建工作,开展校外企业参观交流,与企业面对面,让学生在大四上学期接触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更全面更深入的去了解未来的就业市场情况。毕业生党员面临就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单位的表现,不仅代表学生个人,更代表着学校,因此做好毕业班党员的诚信教育,树立优秀毕业生,通过讲座、面对面就业谈话、诚信案例讲解,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独立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方案,而党建工作在这里起到车头的作用,贯穿在整个过程当中,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把好学生教育各个关口,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三)全面促进党建教育和就业辅导结合

应以党建为重要抓手,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中,让党组织的活力转换成就业工作的活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人才政策,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小组探讨、党员发展以及民主生活等,来促进党建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高校低年级的入党积极成员和正式黨员来说,重点是要在党员的日常教育以及实践活动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思想,进而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二、大三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来说,重点是要实施职业能力培训,以党支部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技能,党支部也可与团委进行协作,充分发挥出以党建带动团建的积极作用,按照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发展目的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在就业之前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职场氛围。而对于毕业生党员来说,由于他们有着明确的求职需求,可组织一些类似于面试技巧、大学生村官等专项计划,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基层服务奉献意识,还要加强党员个人档案流向以及组织关系转变衔接等方面的工作,为广大毕业生党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

就业工作应充分坚持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可在学生就业辅导课程中增设党史以及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在无形中培养他们敢于吃苦的精神。此外,在开展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可结合某些优秀党员的真实事迹,鼓励广大学生建立工匠意识,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创造出不普通的价值。

四、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是引领广大学生政治思想发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优秀学生素养全方位发展的根基。高校就业工作的实施是增强学生就业率,展现学生自身优势的基础工作。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建设和发展都应从大学生个人发展上出发,因此,构建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互促共赢模式能够有效构成优势互补,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实效性,还能达到大学生党员就业引导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 姚瑶.“党建+”模式下就业发展新路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51-52.

[2] 卢琳,马维红.建立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赢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6.1.

[3] 钱海峰.浅议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新思路[J].民营科技,2017(10):59-60.

[4] 陈烨伟,刘睿民,罗云华.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路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08):170-171.

[5] 沈劼,徐思悦.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探索[J].经贸实践,2017(10):36.

[6] 郭萍倩,徐基贵,张亚锋,等.党建工作视角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7):187-188.

作者简介:李晋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就业党建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