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上共青团”建立路径浅析

2019-05-27蒲彦羽付相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大数据

蒲彦羽 付相宜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依据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构建“基础团务管理系统、主流价值传播系统、服务青年管理系统、青年网络教育系统” 的“网上共青团”体系,稳步提高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共青团工作;网上共青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引起巨大的变革,也带动了世界思想、政治、文化交流融合的革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具有前瞻性的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大数据的发展使青年学生群体聚集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数据海量化、多样化、快速化,让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全新挑战。要想更好的“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就应该加强对大数据概念和技术的认识,并学习和借助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共青团工作中,更高效、更准确地掌握和解读青年学生的信息,并从中洞察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向,获得与青年学生打交道的主动权。

一、大数据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要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 98.3%。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7.9%。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青年学生已经深度融入大数据时代,他们利用网站和手机终端等手段,进行日常消费、观察世界、表达观点、发起并组织活动他们的思维方式、聚集方式和行为方式和以往有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如何加强共青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如何发挥基层团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和科学化、精准化、专业化水平,使高校共青团的管理方式势必发生变化,要从以往“一把抓”的管理形式转向基于数据基础上分众化、对象化的精细化管理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发生变化

大数据时代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也更容易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化思潮,共青团以往主要依靠灌输式的引领方式已逐渐失去效用,对青年的引导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将成为大势所趋。当前,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如网络课程系统、网络互动学习模式,借助快捷、多样化的数据平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生喜爱的微视频、漫画等形式结合起来,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利用大数据的多重功能,形成多样化的新的工作模式和内容,巩固共青团工作中对于信息高地的把握与控制。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大数据时代具有规模海量化、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流转快速化等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在工作中除了熟悉共青团工作规律,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并且能在错综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在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大数据素养的共青团干部,才能更好地“读懂”青少年,更好地与青少年“接上头、对上话”。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弱化

大数据时代青年人的连接方式、关注、参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托网络的互联网线上平台形成众多的虚拟组织,吸引了无数的青年学生参与,渐渐形成了自发性的新型青年组织,这部分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群众性、运动式、活动化的优势正慢慢的背弱化,不能再带给青年新鲜感和吸引了,也失去了对广大青年团员的凝聚力。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受到冲击

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大数据时代方式了剧烈的变化,但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线下活动的模式,新媒体方面还停留在活动信息的发布、参赛项目的投票等传统思维层面,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意识还非常淡薄,没有针对青年学生的海量信息进行数据“存储”“挖掘”以及进行关联性的分析,所以导致共青团的针对性不强,思想引领的作用不强,不能满足青年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共青团缺乏专业化技术团队

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大都是擅长于从事共青团工作或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喜爱应对大数据时代海量的青年学生数据搜集、分析和应用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专业的技术层面的工作者又缺乏共青团工作理念和理论水平,就导致了目前高校共青团比较常见的“懂技术的不懂团”、“懂团的不懂技术”现象,在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中,迅速建立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团队,显得尤为关键。

三、高校“网上共青团”体系构建

2016年《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成为新时代提升共青团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这为高校共青团顺应新时代要求,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

(一)基础团务管理系统

以数据库为核心,开发包括团员信息、团组织信息、团费缴纳、社团管理、活动项目、 团内工作动员部署、信息交流、运行管理、考核评价等等管理模块的软件系統并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信息汇总与共享。既包括对团组织、团员、团干部基础数据库的管理,也包括对团员发展、团费收缴、团员注册、组织关系接转、组织生活开展、推优入党等基础工作的管理。实现为不同服务主体设置个性化权限,实现团务基本信息的实时调取、智能筛选、便捷查询,促进团务工作数据化、智慧化、便捷化、体系化和制度化。

(二)主流价值传播系统

该系统是高校“网上共青团”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窗口和发声器,通过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发声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体现出来,运用青年之声、团建微信平台、订制版手机报等传播阵地,实现传播内容的全覆盖推送和个性化推荐相结合,既提升校园思想文化传播平台的主动影响和感召能力,又满足主流价值传播的即时性和个性化需求。对高校青年学生浏览网页、关注微博、微信互动、论坛发贴、新闻评论等数据的抓取分析,对数据状态跟踪对比,可以智慧生成青年学生关注问题、思想倾向、舆论热点等信息,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主流价值传播方案。

(三)服务青年管理系统

包括实现项目动员、权益维护、公益众筹、志愿服务等,使高校共青团能够更好开展联系、服务青年工作。通过“网上共青团”体系搜集志愿服务需求,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将校园、企业、社会的需求与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相链接。建设青年学生合法权益的表达收集、反馈、跟踪等平台体系,构件权益工作体系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高校共青团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的力量。

(四)青年网络教育系统

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通过“网上共青团”体系对青年学生学习倾向、兴趣能力、碎片时间段等分析,整合远程教育和“慕课”、“微课”等形式,丰富“互联网+教育方式” 开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微团课、微视频、卡通动漫、游戏、微电影等网络文化产品,增强“互联网+团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在高校中建设“网上共青团”系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共青团工作能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能有效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党做好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8,8,20.

[3] 冯博,司睿山.大数据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环境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7(9下):129-130.

[4] 陈宏鹏,孙金铭.大数据时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用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7(2):59-61.

[5] 钱雪华,徐炜,刘天骏.大数据时代下的共青团工作理念与路径创新研究[J].探索,2015(5):49-51.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回归青年”的组织形态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8RW027)。

作者简介:蒲彦羽(1981.03-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學,校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付相宜(1987.08-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西南石油大学,校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大数据
专业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新尝试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