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比较研究

2019-05-27刘海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性贫血难治性骨髓

刘海涛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作为临床两种不同类型的病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两种疾病在临床检验、实验室诊断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过程中,有共同之处[1],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发生误诊的情况。所以为了提升临床诊断水平,本文将20例MDS-RA患者以及20例MA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以此评定临床价值。

1 数据与方法

1.1 基础数据: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20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设置为参照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8岁,中位年龄(41.25±2.3)岁,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17岁,中位年龄(41.22±0.2)岁。难治性贫血诊断标准:①贫血,伴有两系或者三系血细胞降低;②骨髓增生出现异常活跃的情况。巨幼细胞性贫血判定标准:①消化道反应;②明显特征的血象变化;③骨髓中存在很多有特殊特征的巨幼红细胞。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本次所有患者均行髂后上棘穿刺术,保持侧卧的姿势,在骶椎两旁、臀部上侧骨性突出的地点进行标记,进行皮肤消毒,佩戴无菌手套,常规铺巾,并选取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处理,应用左手拇指以及食指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固定,右手拿针在骨面垂直的位置进行刺进,进入骨髓腔的位置。准备含量为20 mL的注射器,抽取红色骨髓液,含量在0.1~0.2 mL,涂片为5张左右,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抽取完成后,应用胶布进行固定处理。

1.3 观察标准:细胞质和细胞核出现发育不平衡的情况,出现了Pelger畸形、双核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则为粒系;在镜下可看到细胞呈现为多个奇数核以及核碎裂变化,同时外周血出现了巨大红细胞,则为红系;镜下出现淋巴样的小巨核细胞以及巨大血小板,为巨核系。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予以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用百分率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分别予以卡方以及t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差异性,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实验组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以及粒系细胞病态百分比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百分比、有核细胞PAS阳性率均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实验组骨髓形态中红系和粒系细胞巨幼变百分比和多核小巨核细胞百分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性不显著。

2.2 参照组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体以及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大小,要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同时参照组的巨幼变中幼红细胞胞体大小和实验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 论

当内外因素结合,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造成其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中出现一系或者多系血细胞降低[2]以及形态学异常和免疫异常[3],这一特征造成难治性贫血的发生,在临床病症分析中[4],其主要临床反应为贫血,且红系以及粒系细胞形态均会造成巨幼变[5],然后主要仍以病态造血为主要过程[6]。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B12或者维生素B9[7],从而造成血细胞DNA合成受到阻碍,造成骨髓造血没有效果。另外,难治性贫血也会出现红系以及粒系细胞巨幼变化,然而机制不同,难治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骨髓造血干细胞本身出现了异常造成。

本次调查数据证实,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形态主要以病态造血过程为主,且红系细胞病态百分率以及粒系细胞百分率要优于参照组患者;同时巨核系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百分比要优于参照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概率要优于参照组患者。这一数据也证实难治性贫血患者主要为病态造血,由这一结果也可知,红细胞增生出现异常活跃、巨幼样变化、粒细胞异常增生等。但是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主要为巨幼变,细胞质较为丰富,并且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巨幼变的原始状态、早幼红细胞胞体的大小要高于难治性贫血。本次对两组患者的巨幼变红细胞胞体大小分析中,实验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以及巨幼变中幼红细胞值分别为(19.1±4.8)、(17.6±3.0)以及(14.5±5.1);参照组的上述指标则为:(25.3±5.2)、(19.8±3.5)以及(14.9±4.8)。这一数据也证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有红细胞巨幼变化较比难治性贫血的患者,其诊断效果显著。

表1 两组巨幼变红细胞胞体大小对比(

表1 两组巨幼变红细胞胞体大小对比(

实验组 20 19.1±4.8 17.6±3.0 14.5±5.1参照组 20 25.3±5.2 19.8±3.5 14.9±4.8 t-3.9180 2.1343 0.2554 P-0.0004 0.0393 0.7998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检验应主要以巨核系病态造血诊断为主,尤其是对于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分析,巨核系病态造血诊断意义也十分重大。另外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应主要强调对巨幼变红细胞胞体进行观察分析,在对此病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主要以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为主,同时进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检查也有助于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性贫血难治性骨髓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