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

2019-05-24李素婷林雪英陈旭文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胜任分值医护人员

李素婷 林雪英 陈旭文

医院是应急医学救援的承担机构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的重要枢纽,其救援能力对提高救援成功率是有重要的影响的[1-2]。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的背景下,我国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也开始注重加强对应急医护人员的培训[3-4]。因此,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46名医护人员以及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某医院内部4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24~45岁,平均(35.28±2.31)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医护人员23人。试验组医师7人,护理人员16人,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24岁~43岁,平均(36.37±2.34)岁。常规组医师9人,护理人员14人,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6岁~45岁,平均(36.57±2.46)岁。同时选取同期医护人员应急救援患者80例作为评价对象,每组各40例。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7.68±1.11)岁。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岁~47岁,平均(36.68±1.03)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轻度失误中毒患者。(2)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救援。排除标准:未能接受岗位能力培训模式护理的患者。比较两组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批准文号:CHEC2015-094),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常规组采用的培训模式是常规性的培训模式,即主要采用的是网络课程或者半年一次的培训方式,内容主要围绕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措施等展开。试验组采用的培训模式是岗位胜任能力培训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依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等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建立并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构建岗位知识地图。(2)对不同岗位医护人员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并依据需求整理并补充相应的工作内容。(3)对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4)明确并丰富培训方式。理论课培训采用的是集中培训的方式,操作培训采用的是定期培训方式,时间为1次/季度。(5)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主要有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输液通道开通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完成分流时间、患者停留时间。同时,还观察了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然后,观察了两组护理人员的标准化患者反馈分值以及患者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依据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四级标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100%。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得分进行比较。

四、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培训后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落实时间比较

培训后,试验组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输液通道开通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完成分流时间、患者停留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后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落实时间比较

二、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

培训前,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但试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三)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标准化患者反馈分值比较

培训前,两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培训后,试验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比较(分,

注:相比于培训前,aP<0.05;相比于常规组,bP<0.05

表3 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标准化患者反馈分值比较(分,

注:相比于培训前,aP<0.05;相比于常规组,bP<0.05

(四)两组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00%、77.50%,常规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医护人员的应急水平,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其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应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5-6]。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是受害人数多、事件突然以及损害严重的一种事件,因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快速响应[7-8]。岗位胜任能力主要是指在特定组织下,进一步促进员工胜任本职岗位的工作,并在岗位中提高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的综合[9-11]。因此,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46名医护人员以及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培训的各类工作落实时间发现,培训后,试验组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输液通道开通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完成分流时间、患者停留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以往研究具有一致性[12-13]。这说明相比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模式,其更能够缩短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输液通道开通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完成分流时间以及患者停留时间。

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常规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试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比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模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因此,在未来的应急救援培训中,采用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也有研究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14]。

两组患者标准化反馈分值结果表明,培训前,两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培训后,试验组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培训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试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00%、77.50%,常规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研究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和分析,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15]。标准化反馈分值在反应医护人员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说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模式能够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时,对医护人员在应急救援培训中采用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不仅有利于缩短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分诊时间、开通时间、落实时间、分流时间、停留时间,还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标准化反馈分值,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培训中。

猜你喜欢

胜任分值医护人员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