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2019-05-23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黄体黄体酮先兆

张 丽

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621701)

先兆流产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黄体功能不足是主要致病原因[1],主要治疗方法为直接补充孕激素,使患者获得黄体支持[2]。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是临床常用孕激素,均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治疗,但其药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两者联合运用的报道目前较少。本研究对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岁;单胎妊娠;符合先兆流产诊断标准[3-4],2周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史;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导致阴道出血;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保障营养,严禁性生活。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肌内注射,2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片(荷兰Abbott Biologicals)口服,1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5]判定治疗效果:①痊愈,患者腹痛、腰痛症状完全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无异常;②好转,患者腹痛、腰痛症状缓解,阴道出血量减少,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无异常;③未愈,患者腹痛、腰痛、阴道出血未见好转或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发育不良,需终止妊娠。总有效=好转+痊愈。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一次性臀垫面积法测定患者每日阴道出血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瑞士ELECSY1010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观察组47例,年龄(28.3±4.6)岁(21~37岁),孕(9.4±1.9)周(7~11周),孕(1.7±0.3)次(1~3次),产(1.0±0.3)次(0~2次);既往流产1次11例,2次5例。对照组47例,年龄(28.4±4.6)岁(20~38岁),孕(9.5±1.9)周(6~10周),孕(1.7±0.3)次(1~4次),产(1.1±0.2)次(0~2次);既往流产1次10例,2次7例。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阴道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阴道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出血量及VAS评分对比(珚x±s)

2.4 两组性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观察组血清E2、hC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珚x±s)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发生率较高的妊娠期疾病,黄体功能不足是常见因素,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完全或不完全流产[6-8]。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补充孕激素,保障黄体功能,维持正常子宫机能,达到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目的。

黄体酮是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常用孕激素,可引起子宫血管、腺体增生,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利于胚胎着床,同时可降低母体免疫排斥发生概率[9]。有研究还指出,黄体酮对子宫兴奋性具有抑制作用,可避免子宫出现剧烈收缩,对胎儿宫内安全发育有保障作用[10]。但黄体酮给药后在肝内迅速代谢而失活,半衰期极短,部分患者单纯使用疗效不理想。有报道将黄体酮与地屈孕酮联合应用于先兆流产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提升,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可行性[11]。地屈孕酮作为一种结构、功能与天然P类似的孕激素类药物,具有内源性P的临床特性与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地屈孕酮与孕激素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对细胞免疫功能予以调节,刺激胚胎淋巴细胞增殖,维持子宫机能,降低流产发生风险;对子宫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促进胎盘血液循环,抑制子宫收缩,对维持妊娠有积极意义[12]。另有报道发现,口服地屈孕酮后可迅速吸收,对脂质代谢不产生影响,且无雄激素、雌激素作用,不增加胎儿畸形风险[13]。

为探讨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安全、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在观察组中应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5%,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黄体酮与地屈孕酮结合,可有效提高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治疗效果。其原因在于黄体酮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抑制子宫兴奋性使胚胎顺利着床,保障胎儿安全发育;而地屈孕酮则通过改善子宫机能与容受性维持正常妊娠,两者虽同属孕激素类药物,但作用机制及途径不尽相同,联合应用后可产生良好协同效应,且地屈孕酮能在维持患者血清P水平同时,发挥舒张平滑肌、抑制宫缩能等多重作用。腰腹部疼痛及阴道出血是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主要症状,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出血量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对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有积极意义。

有报道指出,性激素水平与先兆流产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P不仅支持子宫内膜生长,同时可保持子宫肌层静止;hCG可促进妊娠黄体形成及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且对P水平有重要影响;E2能对胎盘功能,胎儿发育予以反映,E2、hCG、P相互作用相辅相成[14-15]。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上述性激素指标可出现异常下降,为病情变化及疗效判断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E2、hCG、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并高于同期对照组,提示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可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也间接表明该方案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激素调节作用。治疗期间观察组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黄体酮与地屈孕酮联用具有较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黄体黄体酮先兆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先兆流产,别害怕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