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架构的分析与研究

2019-05-22雷丽竹李治辰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

雷丽竹 李治辰

摘 要: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架构显得更加迫切,给我国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为实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架构的创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路径,希望能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多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多难题。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架,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企业生产运营的中坚力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众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观念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认知出现偏差,长期注重学历,轻技能,并将学历与身份视作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从而造成技术工人非人才观念深入人心,致使优秀人才均不愿深入一线工作,从而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②长期受私营企业的影响。大部分私营企业严重缺乏人才观念,外加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对从业人员的技术与能力要求较低,从而在招聘从业人员时,往往以低学历、低素质人员为主,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③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认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因此,企业在管理技术工人时,依旧采取传统管理模式,对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基本途径。(2)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在支撑评定及福利待遇方面,企业往往是重文凭、重身份以及重资历。然而毕业生进入工作领域中,要想成为一个高技能人才,则需数十年的实践,在此过程中,工资与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职位的管理人员。即使成了高级技师,工资薪酬也低于一般的管理人员,严重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3)培养手段及方法落后。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然而技术工人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接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同时所采纳的培养方式与手段过于落后,例如,注重理论讲解,灌输式课堂教学等,严重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 “互联网+职业教育”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特征

2.1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然而社会各界学者对此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其实指的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从人才培养目的、过程到评价等全程的变革,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变化,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教育,以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推动教育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增强教育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变革。

2.2 教育观念更加开放

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下,职业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空束缚,颠覆了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移动客户端和互联网使教学资源的共享率得到有效提升。由于互联网的存储空间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即时交互性,能够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其次,通过“互联网+”所具有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出更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及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學理念进行更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

2.3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更加科学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下,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自身情况对学习进度及学习内容进行安排,并掌握自身的学习过程[2]。而教师就要调整自身的定位,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比如利用新兴技术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教学资源,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使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 “互联网+职业教育”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3.1 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要顺应产业升级的变迁,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与社会、企业、行业团体构建共享、开放的合作机制,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使其能够共同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国际化视野,构建跨过合作平台,引入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标准,以更好的方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技术,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完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便于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行为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完成[3]。

3.2 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不断改变,逐渐向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生产组织等多环节为一体的开放式制造业升级。面对这种情况,职业教育也要创新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拓展,借助“互联网+”构建新的教学平台,通过云端课、MOOC、交互式微课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拓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新的教学平台与开放式的制造业存在相同特点,其主要体现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帮助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实现校企资源的高效共享,实现专业教学与实践学习的有效对接。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既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为学生适应产业升级做好技能储备。

3.3 創新人才评价模式

作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对职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为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通过过程性评价、网络学习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客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指评价主体从单纯的教师和学校,转变向教师、学校、兼职教师及合作企业等,这些教育教学的参与方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其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学生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数据记录中心,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进行挖掘,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建议,使教师能够合理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调整。

4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预期效果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适应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需求。具体言之,企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机械化,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结构,实现了安全高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然而,先进自动化技术装备需高技能人才使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以此满足现代企业需求。其次,满足了企业战略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锻造了一支学习型、知识性以及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满足了企业战略发展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学校需要及时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深入了解“互联网+职业教育”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特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创新人才评价模式,从多方面提高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高慧.“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和创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49-50.

[2]邱建忠,陈海鑫.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复合型及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架构及实施模式[J].职业,2018(7):23-24.

[3]杨青.“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2):238.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