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STEAM教育在中国的创新发展路径

2019-05-22李超李萍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8期
关键词:STEAM教育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李超 李萍

[摘   要]STEA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构建体现STEAM能力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循序渐进的跨学科整合模式,还应打造中国特色的STEAM教育,结合地域特色建立STEAM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STEAM教育;思维培养;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重构

一、中国STEAM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中小学在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的首字母)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多数STEAM课程依然未成体系。STEAM教育不能等同于创客教育,也不能等同于编程教育、3D打印或机器人等具有学科化倾向的课程,也不能等同于实践课或手工课。STEAM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又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工程。要有效解决STEAM教育的师资问题,使STEAM教育在中国真正落地,有赖于STEAM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及全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的改革与突破。我国的STEAM教育需要探索与国情相适应的创新发展路径。

二、构建体现STEAM能力的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与教育理念, 体现了世界各国在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诉求。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中国的发展,蕴含和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背景、教育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的愿景。

胡卫平教授认为,STEAM能力和核心素养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STEAM能力是一种跨学科整合性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者的教育目的是统一的[1]。STEAM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对接是促进STEAM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三、实施循序渐进的跨学科整合模式

STEAM课程的开发需要对不同课程进行重新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学科课程知识的叠加,而是以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把原本独立、分散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迁移。许多学者针对STEAM课程设计提出了不同的整合方案。但无论哪种整合形式,都不能脱离我国分科教育由来已久、课程体系相对固定的传统教育背景。课程开发者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科在STEAM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打破学科壁垒,才能实现跨学科的内容整合和有效教学。

1.初期:实施以科学课为载体的STEAM课程

在解决STEAM课程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应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以科学课为载体,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科学课,通过科学活动实现“做中学,学中思”。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自建、购买、二次开发等方式实现。这一时期的课程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跨学科整合不能忽视学科教学。STEAM教育的核心是工程设计,而工程设计离不开学科基础知识,因此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是跨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技术与工程”的内容,本质上是STEAM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是跨学科整合应力求全面均衡地覆盖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小学科学课的知识涵盖面较广,是初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课程的基础;具体内容涉及自然现象、生活常识、天文、地理等,这与STEAM课程跨学科的特点非常一致。

三是以科学课为中心的STEAM课程要避免为师生增加额外的负担。要有数字资源库的支持。如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环节,提供教学参考资料、课件、视频、案例、活动拓展、游戏等,以有效弥补科学教材在内容及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

以二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材中的“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为例,在进行STEAM整合时,应基于教学目标,凸显STEAM课程“活动性”的特征,设计具体的活动目标(见表1),以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

在具体实施时,可按照“视频引入、聚焦主题;引导探究、建立认识;知识应用、实践制作;总结提升、课后拓展”的总体思路,在不同环节应用不同的数字资源。在导入环节,可通过视频中简单有趣的太阳钟,直接聚焦主题“太阳和影子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引导探究、建立认识”环节,可借助“太阳升落的轨迹”示意图,引导学生建立“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会有变化”和“利用影子的长短和轨迹的变化可以推测时间”的科学认识,同时引出日晷,使学生认识到“日晷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变化制成的钟表”;再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在“知识应用、实践制作”环节,教师借助微课视频进行演示和指导,使学生小组能够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并用其观察时间,完成实验记录单。最后,在“总结提升、课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活动,为课后的继续学习和制作提供思路和方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后,还可通过设置基于生活经验的思考题(如在阴雨天或夜晚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日晷是否可以使用?)、AR互动游戏、阅读材料(中国古代计时器)、小制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还可以将作品和观察结果分享到互动平台,使教师和家长也能参与到相关的学习过程和评价。这样,“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就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数字资源的运用,使天文、物理、历史、语文、数学等不同学科实现了融合。

2.中期: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整合

在STEAM课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后,可考虑基于现行学科课程,梳理出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之间的关联和逻辑,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理念的渗透,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可将相关学科知识分为基础类知识和应用类知识,对应用类知识进行基于STEAM理念的课程重构。比如,小学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以及地方学校的特色课程等,梳理各学科的知識体系,可区别出基础类知识和应用类知识,对应用类知识进行重构,最终可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小学STEAM课程体系。

3.远期:根据地域和学校特色开发STEAM校本课程

STEAM课程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校本课程通常具有实践性较强、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等特点。将STEAM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一方面,可有效推进STEAM教育从“普及”到“因材施教”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促进已在STEAM教育初期和中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教师进一步提高教研与教学水平。

四、结合地域特色

建立STEAM教育生态系统

建立STEAM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从国家层面上,需要构建全面的STEAM标准体系,具体涵盖STEAM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标准、师资标准、课程标准以及相关设备设施标准。STEAM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将全社会STEAM教育的参与者,包括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纳入STEAM教育话语体系,这是STEAM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需要带动学校、企业等各方社会资源促进STEAM教育长效深入地开展。

以四川省蒲江县为例。蒲江县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STEAM课程在蒲江现代田园的教育实践”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了“四川省STEAM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区”,创建了“首批四川省STEAM教育示范基地”,并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批STEAM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蒲江县的学校通过参与该项目所搭建的全国区域间STEAM教育教师访学、游学的交流平台,获得了实验学校骨干校长、科学教师到实验学校进行常态化交流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STEAM教育的良性发展,为探索地方建立STEAM教育生态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

1.教育部门层面:政策引领,构建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蒲江县成立了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督导室、基础教育科、政教科、校外活动中心、教培中心等科室负责人、18所九年制学校和单设小学校长为成员的“STEAM课程在蒲江现代田园的教育实践”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蒲江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牵头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是制定工作實施方案。蒲江县教育局印发的《关于推进“STEAM课程在蒲江现代田园的教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三是建立STEAM课程体系。组织了对业内STEAM教育机构的深度考察,筛选出符合蒲江县学生实际的STEAM教育课程体系和解决方案。由蒲江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统筹推进,与优秀的STEAM课程开发教育企业合作,引进整套成熟的STEAM课程解决方案,合作推动项目工作。

2.学校层面:构建“四维一体”的STEAM教育模型

学校教育不能割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者之间的联系,STEAM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除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及家长在教学实践和评价环节中的作用与需求,构建“四维一体”的在线学习模型。即:通过高质量、系统性的课程资源库建设,解决学校科学师资缺乏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整体提高科学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通过教师及家长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资源使用需求,方便其备课、授课及实施教学评价;通过数字互动平台,创建学生之间互助与分享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保障STEAM教育在课堂内外的有效实施。蒲江县的18所小学在开展STEAM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实施了这一教育模型。

一是解决了学校师资问题。我国的STEAM教师普遍短缺。蒲江县18所小学多处于乡镇、农村,科学课程专职教师少,教师缺乏理科或工科学历背景,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调。蒲江县通过教企合作的方式,全县引进优质STEAM教育数字资源,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使无科学教育背景的教师也能轻松开展STEAM教学,有效解决了初期的师资问题。同时,结合线下的定期师资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科学教研员、一线名师、企业讲师等进校培训,组织科学教师参加市级、国家级培训,帮助教师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加快了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培养了一支小学科学教师骨干队伍。

二是解决了教学资源的问题。蒲江县教育局为学校引进的STEAM教育解决方案中包含教材、教具、数字资源库,可为开展STEAM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备课阶段,教师可参考数字资源中的教案、说课视频、教学参考资料等;在上课阶段,可使用课件、教学中心(PC端)、实验视频、导入视频等。这使教师在初期得以迅速上手开展STEAM教学,而逐渐成熟起来的科学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

三是构建了学生喜爱的生动有趣的STEAM课堂。蒲江县教育局在项目开展前的调研中发现:小学生喜欢动手实验,但由于实验材料缺乏、教师操作技能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的科学课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常常“看”实验而非亲手“做”实验。而STEAM课堂以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有趣的数字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锻炼动手能力、激发潜能,不断深化对STEAM活动的探索。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使课堂得以延续,通过有趣的形式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

四是提供了家长参与孩子STEAM学习的载体。蒲江县地处成都郊县,STEAM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有限。但在STEAM 教育的推广过程中,其有别于传统学习方式、更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理念获得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学校通过开设教育教学展示会、家长开放日、社团活动课等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学校引进的STEAM教育解决方案中,课后环节的数字教育资源(活动拓展)也为家长创造了参与孩子STEAM学习的机会。

3.社会层面:借助社会平台和资源联合培养STEAM人才

STEAM教育要培养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育部门也应该将社会资源纳入STEAM教育生态系统。一方面,可借助社会平台和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等)丰富STEAM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可鼓励企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岗位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帮助学校重构STEAM课程。企业可作为学校STEAM教育的合作伙伴,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为学生获得真实环境下的工作提供实践平台。蒲江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STEAM教育,与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共建了STEAM课程教育基地,依托职教园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31-39,134.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