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地区三灶鹤舞历史发展现状及表演形态的研究

2019-05-21徐进来

粤海风 2019年4期
关键词:仙鹤巡游仪式

文/徐进来

2010年5月,珠海三灶鹤舞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保护三灶鹤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由于此类民间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形式只有一些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会表演,年轻一代几乎不会,所以在继承和发扬上需要做好立项和加强保护工作。

三灶鹤舞主要是在民间广场、村舍之间进行表演,属于民间广场舞蹈文化的范畴,从舞蹈本体而言,还不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实施性。所以,不断地去挖掘和提炼舞蹈形态元素,是摆在舞蹈研究和创作者眼前的事,同时,具有非常强烈的教育意义,通过伴奏锣鼓和伴奏音乐鹤歌的配合,来渲染该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三灶鹤舞的起源及舞蹈形式

三灶鹤舞,从宋代末期开始,兴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海澄村一带,是当地民众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表演形式。三灶鹤舞、鹤歌的产生与发展,与三灶岛的经济发展和地方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香山县志》第八卷记载:“文庄公序之略曰:昔宋赵靖献公以一琴一鹤自随,时人称其清盖真是二物也。”这说明,在宋代,就有许多名人志士以鹤舞、鹤歌为自娱。

三灶鹤舞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源自优美的传说,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究,但是鹤舞、鹤歌的活动,在三灶岛传了一代又一代,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里写道:“将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赋予鹤,编导于舞;将健康长寿的新年祝福闻于歌,例行于节;将表达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人寿年丰的美好夙愿融入民风,这就是三灶鹤舞鹤歌之所以能兴起、发展和传承的内涵和社会原因。”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即春节至人日),各村自发地组织起舞鹤队,敲锣打鼓地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地去为村民拜年。三灶鹤舞有其约定俗成的礼仪,包括开光、拜老、羽化三个部分,鹤舞贯穿始终,演绎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憩、嬉戏、归巢等七个过程。造型逼真、优美,线条明快、简练,形象生动,操作性强,舞姿动态生动传神,表演时,既有鹤歌相附和,也有锣鼓钹的伴奏。

二、历史发展现状

地域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化特性,折射出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地理自然环境的改变对当地的生活习俗、人文环境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关联,舞蹈生态学认为,“人类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舞蹈作为人类的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传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舞蹈中不仅有人类自身发展留下的特殊印记,也必然存在着环境(社会与自然)所产生的烙印”[1]。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都与该地区、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文化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灶鹤舞作为珠海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一大艺术文化品牌,构成珠海民间文化艺术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方面。灶鹤舞是三灶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俗等背景之下世代传衍的结果。

珠海成立特区以来,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将继承与发展三灶鹤舞提上重要日程。1995年当地政府组织三灶鹤舞队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举行的珠海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轰动了整个珠海市。在民间,民俗文艺活动的挖掘和推广需要当地政府进行重点加强保护,尤其是针对目前的现状,年轻一代对于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了解不多,只有几位年纪较高的老人会舞鹤,说明在对三灶鹤舞的继承、保护和扶持等方面需要高度重视起来。

三灶鹤舞的民间传人陈福炎老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告知海澄村和中心村的鹤舞是主要表演的村落,其他村落的人对这门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文化掌握甚少,年轻一代几乎不会,有濒临灭绝的现象,现在会表演鹤舞的主要是年纪比较高的陈福炎和徐钜兴等几位老人,当地政府连续举办十三届珠海民间文化大巡游活动,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这些举措上来看,这些都体现了三灶鹤舞的研究价值和历史、社会价值。

三、三灶鹤舞的舞蹈表演形态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中介的动态艺术,它具有语言文字与非语言文字两种文化特征,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是它的主要方面,以动态形象进行文化传承是舞蹈最根本的特征。[2]三灶鹤舞这一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经历了时间的锤炼,在几代人的艰辛传承之下,依然保存完好,说明这一古老文化的可塑性和价值性,为何要说是可塑性?因为只有符合和贴近百姓的生活及喜好,能表达出百姓的愿望和心声,这样的文化才能得以长久地发展和继承,在塑造形象以及借物抒情等方面就会得到发挥,而三灶鹤舞就是这样一种民间活动,从不同方面折射出生活的气息,以及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体现。

据八十多岁的老艺人陈福炎介绍,三灶鹤舞在表演形式和舞动动作元素上,要求十分讲究和规范,在舞动道具鹤衣时,要借助“巧劲”[3],把身体的发力点和道具的支撑点配合好,这样在实际表演过程之中,不会显得很被动或者很沉重,表演者更易于进行技巧的展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黄汉华教授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一书说道:“舞蹈创造的是一个力的世界,这个力的世界是通过一系列姿势的连续展现显示出来的……”

三灶鹤舞在表演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和组织性,从各个村落进行召集、宣传、联系等相关事宜,都表现出当地人对鹤舞表演活动的认真和投入,据笔者了解,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或者特殊的民俗庆典活动中,整个表演活动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白鹤道具的制作过程阶段、表演前的开光仪式,以及在登门贺拜中精彩的表演仪式,以及仪式表演结束后,进行的“尾声工作”——火化仪式,在这五部分环节中,三灶鹤舞的形式、内容、意义以及所表现的功能也是各具特色。一般情况下,前期的准备和开光仪式放在一起进行,称为节日巡游前准备形式,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上的浪费和人力、财力上的不足等问题,提高组织的实际效率;中间过程中的表演仪式,可具体分为入户拜年表演仪式和集会表演仪式;表演环节结束之后,进行传统习俗的火化仪式。

下面,主要针对节日前的准备形式、入户表演仪式和集会表演火化表演仪式进行阐述。

(一)节日巡游前准备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是送走旧年,喜迎新年的日子,所以,在这样的节日里进行鹤舞的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包含除夕开光、点睛、迎仙鹤入村等环节和内容。在新扎制好的白鹤(指经过精心制作的新鹤衣道具)后,要举行一个“开光”[4]仪式,使白鹤变成有灵性和生命的仙鹤。

在每年的除夕前必须新买个醒狮,并扎制新的白鹤,在除夕的傍晚,约六点左右进行“开光”。负责开光的人,必须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醒狮队员要有十多个人,准备好鼓、锣、钹、神香、水果、鞭、酒、茶、新红布、柚树叶等,把狮与白鹤摆放在草坪上,摆上水果、洒上香、斟上茶酒,由负责开光者拜祭并说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利的话,用新毛笔蘸朱砂给狮、鹤点睛,并为它披红戴花。仪式完毕,由青年舞起狮、舞起仙鹤,伴随着鹤歌,鼓乐齐鸣,打三庄鼓[5],放鞭炮。舞狮以及舞鹤时,由年轻力壮的青年耍关刀引领狮子和仙鹤进村、进庙堂拜贺。这样,节日巡游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随后把仙鹤放好,待春节时进行舞鹤表演巡游活动。

(二)入户拜年表演

入户拜年表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年初一到初四,主要在每个自然村里进行贺年表演,一般程式是先在村子里集体表演,之后给村里“长者”[6]拜贺,然后去第二个村落;二是在年初五至初七,拜贺活动主要集中在晚上。表演时间是从晚上七点半钟开始,地点多在村子中心的晒谷场或者祠堂,鹤舞表演时要进行鹤歌的演唱,连同舞狮一起进行,现场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尤其是在年初七的晚上显得更为热闹,因为在当地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凡是谁家添了男丁,就要在自家门口挂起红灯笼,以示人丁兴旺、平安幸福,并且摆上酒席,与亲朋好友共饮花灯酒,共同迎接舞鹤前来拜贺,共享欢乐。

(三)集会表演

在三灶镇,各个村落之间都会自发地组织舞鹤的交流表演,即“集会耍鹤”[7],鹤舞队伍由五至十人不等组成,具体分工及形式是一人唱鹤歌,一人负责舞鹤,三人负责打鼓、敲锣和钹,另外还有其他人负责举旗、发贺帖、收利是等事务,可谓分工明细,责任到人。

在这集会表演中,有一些礼节性的程序,表演开始,每队的鹤要出来行礼,以示感谢。紧接着锣鼓齐鸣,打三庄鼓,放鞭炮,喜迎仙鹤。舞鹤者随着鼓点而翩翩起舞,或跳或行走或拍打双翼或静止,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动作,尤其在拜高台[8]时,耍鹤的人会进行“单腿直立”“双翅飞翔”等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引起观者的极大兴趣和赞赏。

(四)火化表演

鹤舞表演结束之后,是送仙鹤回天庭[9]。挑选吉利的好日子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火化仪式。确定吉日之后,先由鼓乐手们敲锣打鼓地到村外的草地上或者空地,将舞完的仙鹤放好,摆上“三牲”[10]“酒品”[11],点香拜祭,点燃一堆干草,焚烧表演完毕的鹤衣等道具,以示仙鹤乘云驾雾飞向天庭,有威望的人负责说些祈福等吉利话语,祝愿来年丰收有佳、四季平安。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的迅猛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观念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的利用上进行考虑,现在的鹤舞表演完之后,道具鹤衣不再进行火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手拿着舞鹤道具鹤衣围着火堆转圈,以示火化,并且口念祝福等吉利之语,而鹤衣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备来年继续使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依然保存完好的道具。保存下来的道具鹤衣,一是节约了社会资源和制作成本;二是留下的鹤衣可以供青少年进行练武习艺之用,可谓一举两得。

四、鹤舞普及发展的意义

对于三灶鹤舞的发展,在对民众的普及方面有何意义?笔者根据多次深入当地采风及采访民间老艺人和文化职能部门等综合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文化传承;第二,寓教于乐;第三,对民间文化的研究价值。

自1995年赴广州参加广东省民间文化会演以来,三灶鹤舞已引起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珠海政府于2007年3月直至2017年2月,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普及和推广民间地方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三灶鹤舞的表演规模及参与人数,呈递增趋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广,先后赴香港、澳门、台湾、深圳及珠三角和全国其他地区进行交流演出。

五、当地政府对三灶鹤舞的 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措施

近几年来,珠海市政府利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从2007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十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这对于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发展、推广本地区各种民间艺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接班人的培养和继承措施

在三灶当地,提起陈福炎老人,可以说是有名的民间表演艺术家。在我多次拜访学习时,陈福炎老人十足的精神劲,以及对鹤舞的热爱,令我等晚辈佩服不已。现年80多岁的他,每年都会参加村里及镇里的舞鹤活动并多次获奖。但是,只单纯依靠像陈福炎等几位年龄已高的老人表演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之外,年轻一代对鹤舞的热爱程度,则不尽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历史、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客观角度去看,这其中原因很多。鹤舞接班人的培养和继承等问题,日益得到当地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

图1为三灶海澄村和中心村两地的家族传承谱系,从这谱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代人对鹤舞的传承情况。

在具体的培养和继承等问题上,当地职能部门相继做了以下工作:

陈福炎老人协同三灶镇文化中心在海澄小学和金湾区中学举行鹤舞培训班,广泛推广此民间艺术,并在教育培训资金上给予支持。

进行音像、光盘及文字的搜集整理工作。

举行相关民间学术研讨,从理论上支持该民间舞蹈文化。

政府从财政上进行资金支持,在道具鹤衣的制作、加工和改良方面进行研究,并且提供社会宣传等费用支出。

图1[12]

(二)各类文艺活动的推动作用

从1995年参加庆祝珠海市成立15周年花车大巡游活动及广东省首届民间文化大巡游活动以来,三灶鹤舞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2006年珠海民歌盛典第二届歌手大赛,鹤舞、鹤歌获得老年组金奖;珠海市政府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十三届成功举办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对于挖掘和推动当地民间舞蹈原生态文化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三灶,村与村之间都会有自发的组织——联青社,由联青社进行组织经费筹集及安排表演计划等,举行鹤舞表演擂台赛等民间活动。此活动给推进舞鹤技艺水平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三灶鹤舞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在传承人的无私奉献和保护下,在当地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及时抢救下,使得这一充满民俗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从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举措和连续数届的民间文艺大巡游等节事活动中,都给予极大的展演空间和文化精髓的挖掘。岭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丰富多样,追溯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生存发展现状,对于全面认识和提高民间舞蹈原生态的本体属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从民俗学、社会学、人文学和舞蹈学的角度去进一步研究和保护三灶鹤舞这一民间原生态舞蹈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注释

[1] 参见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页。

[2] 引自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8页。

[3] 巧劲一词多为口头语,实际意义在于身体的发力点要掌握好,不可用蛮劲。

[4] 此“开光”一词为民间的一种说法,寓意为美好的祝福和愿望。

[5] 三庄鼓——意指当地对打鼓的一种称谓,通常用鼓槌敲打鼓三声,以示开场.

[6] 此“长者”在当地的含义泛指为年龄在30岁、60岁的人,进行拜年祝贺。

[7] 集会耍鹤——指召集在一起进行舞鹤的表演活动仪式。“耍”一词在当地为口头语,意为舞动的意思。

[8] 高台——意指民间一种拜祭的方形或圆形的石桌或者木桌,坚固耐用。

[9] 天庭——意指天帝(玉皇大帝)的宫廷之意。

[10] 三牲——最早含义指三个不同的活牲畜,古代牲畜都有等级之分,两两不同,因此,古代“一神对应一畜”“一人对应一畜”,三牲就意味着“三个等级”或者“泛指多个等级”的组合准备“多种活的牲畜”——引自百度百科知识。

[11] 酒品——不单纯指有白酒,而且还有贡品,比如馒头、香蕉、饼干等物品。

[12] 由被访艺人提供.

猜你喜欢

仙鹤巡游仪式
莲花上的“不老”仙鹤
仙鹤的邀请
“龙马”巡游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农机装备巡游展 有创意更有深意
十岁成长仪式
蛇与仙鹤
仪式感重要吗?
阴险和仙鹤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