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平·重在平时

2019-05-16赵芳,孙铭,王铖

今日民族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社区群众

上门搞服务,打好“亲情牌”

“我的港澳台通行证和护照十多天就办理出来了,现在公安局的业务办理速度太快了!”在新平县公安局(以下简称:县公安局)的便民服务中心,来自戛洒镇的夏云成将手中的护照翻来覆去地摩挲,不住地感叹。

·车管所双语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像夏云成这样来自新平县各乡镇的群众,县公安局结合辖区少数民族较多的实际,积极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平日里就将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做到了家。

“除了在全县警务窗口推行‘双语’服务、实行‘5+2’延时错时便民服务、周六全天服务、各乡镇派出所窗口在群众赶集日当天提供服务外,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每月还会定期、不定期开展摩托车驾驶证‘送考下乡’和流动检测活动。”在基层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的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赵南宏向我们介绍,“平常不管几点,只有办理完最后一位群众的业务才会下班,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常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群众对于摩托车驾驶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考虑到新平县区域面积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多,来县城一趟不容易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开始,县公安局主动将摩托车驾驶证培训业务带到各乡镇。从报名、培训再到考试,均在各乡镇直接进行。“每月至少两次的‘上门服务’,减少了群众的时间和路费成本。人数最多的一年我们培训了8000多人,按一人500元计算的话,能直接为乡镇群众节省不少费用呢!”谈起群众的切实受益,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中队中队长刘振明藏不住心底的自豪与喜悦。

·县公安局·

为了使更多的群众获益,对于对口帮扶联系点——水塘镇大口村,县公安局2018年先后投入15万余元开展了寒冬送温暖活动,协调太安保安公司爆破开挖林果路4公里,全警捐款14万余元,并为当地学校捐赠文体用品、生活用品。动员广大民警到大口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看得见的帮扶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高度赞扬。

群众的认可是公安机关前进的动力,考虑到新平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拉近公安机关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及有效沟通,县公安局将占比56%的130余名少数民族干部相应安置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乡镇,依托民族元素,用少数民族语言向群众发放和介绍相关宣传资料,在民族干部配置上打起了“亲情牌”。

“戛洒镇傣族群众居多,我们便更多地安排傣族民警,而在彝族群众居多的老厂乡,我们则更多地安排彝族民警。像我们的傣族民警李鉴洲,在傣族群众较多的地区,一个人带领4个协警就把他所辖范围的社区管理得井井有条,群众满意度也相当高。”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郭好说道。

此外,每逢花腰傣沐浴节、花腰傣民族服饰节、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在做好安保工作的同时,责任区民警也会主动走访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到群众中间去。这种以心换心的方式,无形中使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了一起。

“除了一如既往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宗旨外,我们还将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窗口的微笑服务。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真正让群众认可与理解公安机关的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郭好信心十足。

由于基层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扎实,2018年县公安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95起,化解573起,调解率达到96.3%,没有发生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于2018年底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新平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1 开展“关爱生命,关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现场

2 普法宣传

3 扫黑除恶宣传

4 新平县举行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启动仪式

5 满脸喜悦的夏云成

家门口就业,念好“扶贫经”

如果说县公安局是机关单位为便民服务提供保障的有力见证,那么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高)便真正发挥了企业在就业脱贫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群众就业脱贫放到了日常工作中去。

作为SAMSONITE(新秀丽)、VB、TARGUS(泰格斯)、DELSEY(法国大使)等世界著名箱包品牌的指定供应商、力高控股旗下重要的箱包生产基地、2018年产值9亿元的西部行业领军企业,力高在认真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进新平县就业脱贫工作。

力高的员工共有1200余人,少数民族员工就占了员工总数的84.3%,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员工占比如此高的企业,不同民族员工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力高自2013年竣工投产以来,便把“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构建和谐力高内部环境”“做民族团结模范,创一流箱包企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方针和目标有了,然而刚投产,力高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公司员工留不住。

“2013年我们公司建厂以来,一直是政府帮忙招工,但慢慢我发现员工流动性特别大,有的甚至没待几天就跑了,因为一时找不到原因,可把我给急坏了。”郑贵元是重庆人,作为杭州总部派下来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的他想起当年的情景还是感慨万千。

原来,建厂初期,郑贵元采用的依旧是沿海企业的严格管理模式,加上不懂民族语言,平日里跟员工沟通不畅,导致少数民族员工内心与管理者产生隔阂,自然待不久。找到症结的郑贵元意识到民族团结及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员工,让员工能“留得住”“待得好”,他颇费了些功夫。

冥思苦想许久的郑贵元想到了一个人——石坤灵,一位彝族教师,既有民族身份,可以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又是职业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一定不在话下。征得政府部门与本人的意见后,石坤灵来到了力高,负责员工培训、沟通及管理层的相关工作,充当起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我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到少数民族员工中去。在民族地区,就要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几年来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从听不懂民族语言,到现在沟通无障碍;从员工“留不住”到“待得好”,郑贵元琢磨出了门道。

员工来公司前三个月为试用期,保底工资2000元,之后都是统一计件发放工资,多劳多得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全公司员工平均月工资基本维持在3000元左右。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力高给每位员工缴纳了“五险”,免费提供住宿,甚至连员工子女入学问题,公司都想办法帮助解决。

平时,公司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注重“乡情、亲情和友情”,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谈心交流室,由公司高管担任“心理辅导员”,帮助青年员工特别是少数民族员工舒解思想疙瘩,免受不良思想影响。每月的十五日和二十五日,会组织各民族员工一起过集体生日,增进友谊和情感交流。平时,谁遇到了难处,谁家里有困难,谁生病住院了,同事们也都会轮流去看望。

“几个月前,我们公司一位女员工查出了重大疾病,住院期间公司依然正常给她发放工资,并且前往省肿瘤医院进行慰问,在公司带来的温暖和关爱中,这位员工特别感动,当场表态,痊愈后,将继续来公司上班。没想到,她痊愈后,真的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种敬业精神也令我们着实惊讶。”力高党支部书记石坤灵说道。

就这样,力高投产至今5年来,员工之间互相尊重、团结融洽,亲如兄弟姊妹,各民族员工之间从未发生过一起因民族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在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中,除认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外,力高还重视发挥党、工、妇的特殊作用,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以党建带群建,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民族习俗、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员工受益。

·女工·

·富有民族特色的钱包·

力高常务副总郑贵元 介绍公司情况

彝族员工龚兆政讲述自身生活的转变

“因为腿脚不好,前些年我都在村子里种植烤烟,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力高打工,一个月的总收入就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万元。2017年,我们在县城中心买了102平米的大房子,这是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的生活跟原来相比真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提到生活上的变化,52岁的支部委员、彝族员工龚兆政略显激动,眼圈发红。

龚兆政是力高的残疾人就业帮扶对象,同时,他也算得上是就业带头人。2015年来到力高,他因为工作勤奋拿到不错的工资,于是带动了妻子、儿女都来到力高工作。安定下后,又将农村里务农的弟弟及弟媳带了出来。

“弟弟一家原来跟我们一样务农,孩子有出息,一直读书还考上了大学,因为供孩子读书,每年都要跟亲戚们借钱,自从来到力高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跟别人借过钱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说着,龚兆政拿出钱包里的粉红色饭票给我们看,“我们每顿饭6元的餐标,自己只出2.5元,其他的是公司帮忙出,住宿还是免费的,公司什么都为我们着想,我们员工也更加怀着感恩的心为公司工作!”在力高,像龚兆政一样得到安置的残疾人有38位,龚兆政的只言片语里无不流露出对力高深深的感激。

“我认为农村的扶贫不能一味‘输血’,主要还是要靠产业扶贫,动员村民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才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郑贵元说道。

力高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民族大家庭,一个民族团结的堡垒,一个正能量的团队,员工普遍有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相信即使离开了力高,员工们依然会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关爱弱势,做好暖心事

·县中医医院·

·荣誉牌匾·

·县中医医院党支部副书记丁冬卉介绍医院情况·

星期二的一大早,新平县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已经早早地起来,他们在等候一群可爱的人到来,这群人就是新平县中医医院党支部组织的志愿者。他们来开展“上门坐诊、送药上门”服务活动,护士耐心认真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贴中药封包;医生详细为老人进行检查、问诊及健康指导,并根据病情,现场开具处方,等返回医院后,还要代老人们缴费、煎药、送药上门。因部分老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甚至连姓名都无法清楚表达,医务人员付出了极大的耐心与老人交流沟通。

“这项志愿服务活动,我们院从2016年10月13日起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坚持每周二组织志愿者到中心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不仅给老人们带去了健康,也带去了社会的关爱。”新平县中医医院党支部副书记丁冬卉介绍道。聊起工作,这位在少数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汉族党员干部打开了话匣子。“当时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医院开展重阳节敬老服务活动,我带队来到新平县中心敬老院为这里的老人做体检,发现这里的老年人很多行动不方便,平常很少到医院做常规检查。敬老院工作人员因为人手不够,每天也很辛苦。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吃药,但经常会出现服药不规律的问题。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们当时就向敬老院提出以后每周都来,慢慢地就形成了常态化服务。”新平县中医医院把县中心敬老院作为一个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与这里的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基于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时代背景,一些疾病多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亟待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一种新的模式——“医养结合”应运而生。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把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实现“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障模式。

新平县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于2015年成立老年病科,在全县首先开始了“医养结合”的实践探索之路。“当时发现有很多老年病人住院后没有家属照顾,很不方便。后来我们把这些病人集中到一个病房,集中看护。随着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就专门成立了老年病科。”谈起成立老年病科的缘由,丁冬卉解释道。2016年1月,依托老年病科,新平县中医医院开设老年人康复护养中心,设置养护床位16张,配备医生2名、护士5名,为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全程托护和生活照料。遇有突发病和急症,同样通过“绿色通道”直接住院治疗,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以来,医院在这块亏损的金额已经超过60万元。”丁冬卉坦言,新平县中医医院老年人康复护养中心对全失能老人收费每人每月3720元,生活全自理老人每人每月1950元,运营3年多来收入92万余元,而医院人员工资加其他支出共计170余万元,医院贴补60余万元。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医养结合’刚刚起步,虽然现在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我相信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丁冬卉说道。

除了对“医养结合”的探索,新平县中医医院在“医共体”建设工作上也成效显著。为巩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2017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12月,玉溪市出台了《玉溪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意见》和《方案》精神,2018年8月,新平县启动“医共体”建设。其中,新平县中医医院托管漠沙、老厂、新化、平甸、扬武等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卫生室,在新平县域内和县人民医院及其托管单位形成了两大医共体。成立医共体后,新平县中医医院和平甸乡卫生院形成了人、财、物的高度融合,实现人员互派,根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新平县中医医院对互派人员进行岗位的重新配置。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成效显著。据介绍,自从开展医共体建设以来,平甸乡卫生院的医务收入从刚开始的100多万增加到现在460多万,形成了一个量的飞跃。与此同时,平甸乡卫生院派上来的医务人员,在新平县中医医院经过系统学习实践之后,医务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除了医务能力得到提升之外,新平县中医医院对于对口的托管单位在管理上也给予很大的帮助,新平县中医医院各职能科室主任、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各托管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其中,漠沙镇中心卫生院的产科复建工作最为典型。对口托管之前,漠沙镇中心卫生院的产科已经关停了好多年,对口托管之后,新平县中医医院全程指导参与了漠沙镇中心卫生院产科的产房建设、手术室建设。产科恢复以后,新平县中医医院还定期派妇科医生到漠沙镇中心卫生院轮流坐诊,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除此之外,新平县中医医院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县开展了中医药护理医疗技术培训。培训的对象除了对口托管单位之外,还覆盖到全县其他乡镇卫生院及村一级卫生医疗单位。

内科护士普俊仙接受采访

·窗口排队缴费·

民意挂心间,奏响“幸福曲”

·锦秀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文晶介绍社区情况·

·小小春联显真情,民族团结一家亲·

·社区办公楼·

解决了生存与温饱,人们便更多地追寻精神上的丰裕与富足。作为新平县内唯一的纯城市社区,不再与土地打交道的新平县古城街道锦秀社区(以下简称:锦秀社区)居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提高居民幸福感”自然也成了社区的日常工作。

看!今年的元宵节,锦秀社区工作人员又忙碌起来了。

亲自动手制作灯谜、布置会场、对谜底、分发奖品……锦秀社区共建单位党员在民族广场组织起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一条条谜语写在一盏盏精心制作的纸灯笼上,近千名群众踊跃竞猜,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社区居民度过了一个红火热闹的元宵佳节。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去年我们就举办过,主要就是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猜灯谜兑换小奖品,成本不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却很高,大家觉得开心而有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社区继续开展这项活动。”锦秀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文晶一边说一边张罗着活动。

类似这样的活动,锦秀社区几乎每周都有。不仅如此,社区还打造了包括推广全民阅读,将红色文化融入书香的“书香锦秀”;联动共驻共建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锦囊妙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让文娱活动呈现“繁花似锦”;立足居民兴趣需求,以红色教育引领“锦秀前程”以及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使志愿活动更加“锦上添花”的党建品牌——“五锦”。没有高大上的噱头,唬人的名头,而是实实在在将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等功能融于一体,运用社区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媒介加以宣传,为社区居民服务。

“去年三八妇女节的厨艺比赛,重阳节的运动会我们全家都参加了。父母不会玩儿微信,生怕错过活动,天天散步时都会专门去社区宣传栏前看看有没有张贴活动通知,瞧瞧最近又有哪些新活动可以报名参加,他俩不止一次地说过,作为锦秀社区居民,幸福感可高了!”锦秀社区彝族居民普会芬说道。

去年寒假,锦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上午,孩子们可以把假期作业带到社区书屋或小课堂来完成,这里专门安排社区志愿者为孩子免费辅导作业。下午则推出《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展播。“这次活动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既解决了大人上班无人照看孩子的问题,又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党的关怀,不忘党的恩情!”赵文晶笑着说,“诗词鉴赏、围棋教学、不定期开展各类免费公益课堂等活动在我们社区应有尽有。因为名额有限,开班信息在微信上一发布,一两天内保准一抢而空。所以我们也会经常接到一些社区居民的电话,咨询活动可否举办第二场。”

这些场场火爆的社区活动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群怎样脑洞大开的策划团队?

原来,这全是平均年龄30多岁的14名社区工作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精准把握社情民意,14位社区员工根据分工不同,下沉至不同的小区,跟社区居民拉家常,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通过聊天,了解不同居民对社区工作的需求,听取好的建议,在每周的例会上大家沟通汇总,针对问题讨论出解决对策。

“所以说,社区组织的服务项目热度持续不减,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干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每一项服务都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策划组织的。”社区职工李素瑜显得极为谦虚。

为了提升职工能力,更好地树立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锦秀社区全体职工利用每周一例会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每月初定下本月学习的政策内容,月底统一进行闭卷考试,“凡是80分以下的员工,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进行补考。”赵文晶笑着说道。

赵文晶是2001年被下派到锦秀社区挂职,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的,之前当过教师、街道文化事务中心主任……在街道党政、财政等多部门工作过,用她的话说是三年换一岗。上任以来,社区工作风生水起,在社区里,随便问起“您觉得社区服务怎么样?”社区居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因为换岗较多,刚听说要来锦秀社区时,我依然保持着原来那种‘让我来,我就来’的态度,想着做好本职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社区工作,这里似乎成为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可以在上面尽情跳舞。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人们提到锦秀社区时,脱口而出的是‘那个社区特好玩儿’。”谈起社区工作带给她的感受,赵文晶眼里充满笑意。

社区工作的大舞台给了赵文晶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也给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高幸福感的机会,社区与居民融合,群策群力,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节目”的优秀经验,值得每一个社区借鉴。

打好“亲情牌”,念好“扶贫经”,做好暖心事,奏响“幸福曲”……在新平,不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区,走走转转,你会发现,很多单位都在各自的工作中找准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将群众当作自家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重在平时、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每个人都在为共建美好家园而努力。

·各族群众踊跃参加元宵猜灯谜活动·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社区群众
以战略管理引领中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山西4所中医院上榜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百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口支援兴宁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