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意识视阈下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培养路径研究

2019-05-15张体松万东升

西部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潜意识师范生

张体松 万东升

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红色历史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历史认同是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分析红色历史认同的形成需从潜意识领域着手。当下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充满着机遇,以潜意识理论研究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培养是一种根本而有效的方法。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要创设良好环境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本我基础上,走出自我,达到超我境界;要反复信息暗示或明示输入潜意识;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

关键词:潜意识;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95-04

师范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意义重大。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人民长期坚持的科学信仰,红色历史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和基础。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培养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前提,对其今后社会主义政治素养的养成及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潜意识是心理学范畴,历史认同与信仰的形成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客体,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是我国师范教育研究范畴内的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目前学界关于师范生思政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从红色历史认同培养的角度研究师范生思政教育的有关研究成果略显薄弱,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的更是鲜有论及。本文以心理学潜意识理论为研究视角,在论述潜意识在历史认同中的功能的前提下探寻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的路径。

一、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师范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职业定位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正确理想信念树立的精神导师。师范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师范生的培养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是建立在对红色历史认同的基础之上。在我国红色历史认同的培养是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启超说过:“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1]1信仰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信仰引导着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师范生科学信仰的培养是我国师范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个人层面来看,崇高而伟大的信仰能使师范生超越基本生理需求和具体生活的限制,为人生的存在和发展开辟新领域、确立新方向,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和心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信仰能使师范生产生强烈而稳定的精神力量,能够维系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统一稳定。

身处当今物质精神领域发达而多元的现代社会,师范生信仰的培养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发展机遇,师范院校科学信仰培养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少年精神领域的渗透依然严峻,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仍在社会上有相当存在空间,这些对师范生科学信仰的培养形成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新科技、新媒体、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科学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快捷而有效的路径,多元思想的争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为科学信仰的培养提供有力明证,这些对师范生科学信仰的培养提供了难得机遇。

当今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并非一方净土,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依然长期而激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国外敌对势力持续不断地向中国输入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不断抹黑歪曲中国科学信仰,妄图通过和平演变的形式颠覆、分裂中国政权。在国内出现的“精日分子”“精美分子”“港独分子”“台独分子”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中国年轻人思想的后果。其次,国内敌对分子通过散布极端宗教意识形态,达到企图破坏国家稳定、分裂国土的目的。藏独分子、东突恐怖分子、法轮功邪教分子等企图通过极端宗教思想等占领民众意识形态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破坏势力。第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青少年意识形态中仍有一定的空间。物质生活的富裕、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一些父母在孩子的培养中缺少陪伴,忽视传统道德教育、轻视挫折磨难教育、不重视合作意识培养,导致孩子长大后缺乏远大的理想、科学的信仰。

科学信仰的形成绝非靠僵化的教条和严密的监控可以达到,它需要易于接受的新鲜灵活的方式、触手可得的资讯、检验真理的切身感受。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师范生科学信仰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文明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信仰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范畴,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高尚远大理想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他的精神力量具有时空的穿透力,至今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2]62我国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为科学信仰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微博、微课、慕课等新式互动式教学媒介的出现,使师范生科学信仰的培养更便捷、有效,能够给学生提供鲜活、丰富、即时的科学信仰培养资讯。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元思想的争鸣,通过实践的检验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多元思想的时代,我们不必恐慌,而应当把它当做是一次机遇,通过社会主义强国的建立、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必会被广大人民掌握,科学信仰必会被人们坚守。

二、潛意识在红色历史认同培养中的功能

潜意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也说下意识。”[3]1038也就是说潜意识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是激发我们的语言、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和本能。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人的精神领域里,最基本的和基础性的部分乃是潜意识,换句话说,潜意识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每一种心理过程最初都是潜意识的,只是经过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后才发展成为意识……其真正面目、动机和目的只有通过精神分析,求之于潜意识这个特殊的精神领域。”[4]39潜意识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分析人们的行为必须求之于潜意识这个特殊的精神领域。

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具有独特性,这是由人格决定的。所谓人格,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具体地说,人格是由特质或倾向性构成的,他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个体行为跨时间的一致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5]4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构成的,因此潜意识是决定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红色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解放中国劳苦大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做斗争而形成的一段光荣历史,是中国伟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历史认同是对这段历史持肯定的情感态度,是一种意识形态。红色历史认同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认同、价值观、信仰,同属于意识范畴,分析其形成原因,必须从分析潜意识领域着手。

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的形成和保持需要一个过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该剧主人公是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他是一个被红星照耀的孩子,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颗火红的五角星看一看、摸一摸,脸上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年观看过这部电影的“70后”今天都已经40多岁,3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对这代人的影响依然存在,并对他们今天红色历史的认同及科学信仰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红色历史认同是一个过程,首先,红色历史要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而红色历史潜意识的形成需要有大量红色历史信息反復地通过暗示或明示输入潜意识,而青少年是潜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红色历史潜意识的形成可以通过教科书的形式,如语文课的《狼牙山五壮士》 《王二小》《长征》等课文的传输;可以通过仪式的形式,如少先队入队仪式、入团仪式、清明祭扫英烈仪式等进行传输;也可以通过观影的方式,如观看《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南征北战》等影片传输;还可以通过歌曲的形式,如《歌唱祖国》《妈妈教我一支歌》《红梅赞》等传输。小时候接触的这些红色历史即进入了人们的潜意识,一代人或一个群体共同的潜意识便形成了集体潜意识。其次,潜意识还需要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马克思认为意识是指“与物质对立的活动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6]。红色历史认同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长期潜伏在我们意识深处,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激活而形成意识形态。

三、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路径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如同浮出水面的显性冰山和水面下的隐性冰山的关系,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体量隐藏在水面下,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冰山。潜意识是意识的来源同时影响着意识的体验方式,它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及我们的决定和行动。以潜意识为视角寻求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的培养问题,是一条根本而有效的途径。

(一)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要创设良好环境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本我基础上,走出自我,达到超我境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经历往往记忆深刻,那怕看来是不重要的小事情,在我们一生的历程中,只要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总能历历在目,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态度。犯罪心理学家在剖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时对其童年的经历是必须要研究的,其犯罪原因大多都能从其童年经历的负面潜意识中找到。可知,潜意识对人生的影响之重要。可是,潜意识尘封在人的意识深处,不为人们的意识所感知,在没有外物的刺激之下,有些可能尘封一生而不被发现。

人在童年时期,思想纯净,很少有欲念参与进来,是本我的最真实时期。正能量红色历史信息的传输,因外来因素干扰其思维的可能性很小,故印象深刻,虽然这种潜意识长大后大多被尘封,但真实的本我隐藏在灵魂深处。成年后,人进入自我状态时期,人们的意识常常受到众多杂念及规则的左右,很少能反映真实本我。成年人的梦境常常是本我的真实体验,潜意识常常在梦境中得到再现。

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即良好的校风和家风。师范生的培养需要更多培养他们进入追求人生意义的超我境界,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信念坚定的名师、大师。红色历史认同是科学信仰的前提,而科学信仰的养成需要进入超我境界才能达到。通过给他们提供红色历史的意境,如榜样的树立、红色历史的再现、重温入党誓词仪式等,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发掘。通过给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为他们创设注意力、思考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使他们学会进入排除杂念、进入无我空间的冥想状态。

(二)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要反复信息暗示或明示输入潜意识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是一种情结,情结的形成需要反复信息暗示或明示输入潜意识。2014年国家确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即以后每年这一天都会举行国家层面的公祭活动,告诫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如此类似纪念活动还有“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清明英烈祭扫日等,这些都是通过反复信息明示向民众输入潜意识。

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需要上好大学思政必修课。我国中学有思政课、大学有思政课、硕士生、博士生同样也有思政课,虽然内容由浅入深,但其本质内容是一致的,这也体现了潜意识的培养需要信息的反复输入。师范生要上好思政相关必修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从理论体系上构建红色历史体系,为其红色历史认同提供理论基础。当然课程体系及讲课方式要不断创新,求新、求活、求实效,适应现代年轻学子的口味。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老师,因讲党课广受青年学子的欢迎而“火”了。徐老师的党课风格与传统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他讲课的原则是讲的人得自己信、讲的人得讲自己、听的人得愿意听、听的人得听懂。

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需要把控舆论阵地的主导权。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的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和内容可反复阅览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占领网络这块舆论阵地。师范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年青人在网上爱听什么,消弥情感代沟,把红色历史教育课搬到互联网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派有经验的思政老师为学生及时和“以心换心”的形式解答年青人的思想困惑。

(三)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

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的培养,要尊重其规律掌握其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方法引导。

首先,要存储积极的潜意识信息。心理学认为,人的习惯与其潜意识存储密切相关,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品德具有一致性,潜意识内容的存储起決定性作用。在师范生思政教育中,焦点是学生潜意识存储中积极信息的存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这种高级社会形态的科学理论,而红色历史是中国广大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这种社会而不懈努力形成的阶段性历史。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是在师范生中践行积极潜意识信息存储的体现。

其次,要发挥创伤性记忆的积极作用。创伤是人的潜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创伤性记忆这种潜意识一旦形成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红色历史内容与近代中国人民被侵略、被杀戮、被伤害的过程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且这种创伤性记忆具有传承性。而中国人民曾经的这段创伤性记忆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如同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我们应充分发挥它在潜意识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今天铭记近代“二十一条”“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难史,其意义正在于此。

再次,要反复输入潜意识信息。习惯是潜意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而潜意识的形成需要信息反复不断地输入,如同我们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复习才能牢固的掌握。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而反复的过程才能实现。红色历史信息丰富而多样,在红色资源的发掘中我们既要继承更要发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元形式反复训练。其形式和手段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适应了中国国情。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其形式和手段不能僵化不变,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心理特征,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潜意识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应尊重转换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转换方法。

意识和潜意识是互相依存,又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潜意识是意识存在的基础,是潜能,意识主导潜意识,是显能。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之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首先,任务的价值和意义是二者转换的关键。在关键时刻潜意识被激发出来,可以形成意识。其次,信息的强度变化会影响二者的转换。如出生在革命家庭的师范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国主义情感会比较浓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被隐藏为潜意识,但在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时刻这种潜意识会被激发出来形成意识而决定其爱国主义行动。再次,熟练程度影响着二者的转换。如一首众所周知的红色歌曲《歌唱祖国》,当我们听到熟悉的旋律时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歌词会情不自禁的被我们唱出来。因为这首红歌我们从小就开始听,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会经常听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师范生特定的职业定位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其科学信仰培养意义重大。在我国,师范生科学信仰培养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红色历史认同培养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思政教育的焦点之一。当下师范生信念培养既面临复杂挑战又充满多重机遇,师范院校对其科学信仰培养任重道远。以潜意识理论研究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培养是一种根本而有效的方法。红色历史认同的形成需从潜意识领域着手,潜意识决定人的人格,激发人的语言、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和本能。潜意识在红色历史认同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师范生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培养的根本有效路径是要创设良好环境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本我基础上,走出自我,达到超我境界;要对师范生进行红色历史认同信息反复暗示或明示输入潜意识;要对师范生进行红色历史认同潜意识养成及意识与潜意识转换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

参考文献:

[1]罗检秋.梁启超心语[M].长沙:岳麓书社,1999.

[2]刘建军.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撰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梁恒豪.信仰的精神性进路——荣格的宗教心理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jess Feist,Gregory J.Feist.人格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刘靖华.马克思的意识感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张体松(1970—),男,江苏省盐城市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万东升(1978—),男,河南省周口市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潜意识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