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思想渊源与实践方式

2019-05-15傅海胡紫璇

西部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新闻评论理性

傅海 胡紫璇

摘要:在梳理既有新闻评论与理性联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新闻评论理性精神思想渊源与实践方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认为,古希腊西方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关于理性精神的思考与探索共同构成现代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思想源头,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代表人物关于新闻评论理性相关论题的表述亦是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思想渊源。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实践方式具体可以表现为:新闻评论的情感表达建基于理性;新闻评论表达应具备准确性;闻评论选题与立场应具备客观性。

关键词:新闻评论;理性;思想渊源;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71-04

一、引言

新闻评论担任意见性新闻信息的传播角色,包含着明确的观点立场和说理性,对于人们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网络传播发达,一些网民写作和发布的新闻评论受到自身思维局限、情感偏向和利益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了诸多偏离新闻评论理性原则的现象和问题。

缺乏理性基础的新闻评论相当于失去了真理之根,无论辞藻多么华丽、形式多么完整,都容易陷入空洞、荒谬。如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严重的追尾事故。传媒新闻评论一片骂声,认为中国的高铁的发展是盲目冒进的过程,却忽视了高铁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片面化的非理性新闻评论盲目跟风,使受众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和媒体丧失信心,从而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科学理性精神不仅是新闻评论的基石,还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使命。

2018年10月28日上午,在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了一起公交车与私家车相撞后,公交车坠入长江的事件,公交车上的15名司乘人员全部遇难。万州区应急办发布消息称是私家车女司机撞了公交车导致其坠江,引起各大媒体和网络评论员对小轿车女司机的痛斥。之后万州警方发布声明是公交车主动撞了小轿车,之前严厉谴责小轿车女司机的各新闻评论主体纷纷公开道歉,表示在没有确定新闻事实时的新闻评论严重伤害了小轿车女司机。各网络新闻评论主体在应急办的不准确新闻发布后纷纷发表评论,表现出各评论主体理性的缺失,因为万州区应急办发布的消息没有出示相关证据,没有女司机的口述,没有旁观者的录像,没有小轿车公交车的车载影像文件,等等。

二、相关研究回顾

既有研究从多个侧面探讨了新闻评论与理性精神的紧密关联。有学者认为,新闻评论的力量来自于理性,主要包含了两层内容:评论的内容和评论的方式。新闻的观点和评论发挥着引导大众舆论方向的重要作用,理性精神能够协助大众舆论更清晰地认识真理和抵达真理本身,所以,新闻评论的理性是必然的。[1]有研究者认为,“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不拘泥于表象,而应该从深层次进行挖掘,逻辑清晰,表达准确,从而提高新闻评论的水平。”[2]有研究者从反面论证了网民评论的非理性对现实社会涨涨落落的影响。[3]有研究者从论证逻辑谬误、事实材料不准确等方面探析了新闻评论的非理性因素。[4]

理性的新闻评论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非理性的新闻评论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影响舆论导向,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思想渊源进行梳理,对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实践方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当下新闻评论的理性水准。

三、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思想渊源

(一)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西方哲学渊源

“理性”一词,从其词源上以及它不同时期的特定内涵而言,理性总是同逻辑思维、逻辑推理、合理、缘由、道理、真理等互相联系,这是理性的基本特征。理性是用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获取真理的主要途径,其基本内涵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实践能力。

理性在哲学上被定义为一种人所具有的探索真理的能力。[5]“理性”概念最早是由阿那科萨哥拉提出:人的感官只能认识具体的事物,而理性却是揭示“始基”的工具。近代唯物理论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信赖的。不同领域对理性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心理学家认为理性包括了认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哲学家认为理性是认知能力;社会学家则利用理性来表示组织目标的自觉适应性。西蒙在论文中表达的观点认为理性是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他对理性的定义说明了理性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受着大脑的控制,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于理性的行为还有一定的评价标准。[6]

马尔库塞的理性观认为,“理性”是哲学史的演变过程,马尔库塞继承了马克思的价值理想,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特点继续以人的全面解放为理论核心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7]随着时代发展,最终确立了辩证理性观。还有研究者对理性的有限性进行了述评,并分析了理性的未来发展方向。[8]

“理性”指的是能够识别、判断、评价实际原因并使人們以特定方式行事的智能。理性原则离不开逻辑的推理与判断,新闻评论所表达的观点应该是具有理据,能表明这些评论是正当的、合情理的,这些理由对于意见观点能够进行合理诠释。所以,新闻评论的理性精神需要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即全面充分的新闻事实)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论证,表现为观点和角度。

在现代西方主义哲学中,存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对于理性的定义,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其具体释义存在着不同理解。传统理性哲学理论寻求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和原则,哲学家认为这种基础和原则就是“理性”。柏拉图也把理性释义为“理解”,并表现为一种认知形式。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认为理性和真理是人的“心灵中清楚明晰的观念”,而“意见或想象”等则属于“紊乱的,不恰当的观念”。[9]巴门尼德将理性描述为“存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黑格尔则形容理性是“绝对精神”。他们把理性的东西或可付诸逻辑表述的东西视为世界的本质。[10]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对于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认识

“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11]397马克思强调尊重报刊的新闻规律,包含报刊评论作品应该遵从理性精神这一内在规律,理性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评论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刘少奇同志在1956年要求党的新闻工作遵循新闻规律,他指出,“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在这里,刘少奇对于新闻“客观”和“真实”的强调亦内含对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尊重。[12]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同志要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综观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真实性是他一再强调的重要原则。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13]习近平同志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理性的实践方式是达致新闻真实的重要途径。

新闻评论需要“以理服人”,理性是新闻评论的基本特质和必备元素。历史一再表明,缺乏理性基础的新闻评论相当于失去了真理之根,无论辞藻多么华丽、形式多么完整,都容易陷入空洞、荒谬,甚至反动。如二战时期法西斯德国的许多官方新闻评论因为建基于非正义理性“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基础上,蒙蔽和导引德国军队对犹太人实施了荒谬和反动的屠杀行为。

四、新闻评论理性精神的实践方式

(一)新闻评论的情感表达建基于理性

新闻评论是建立在新闻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感性阐述。[14]新闻评论工作者在写作新闻评论过程中,感性表达需要建立在理性原则之上,不能盲目地抒发和表达感情。[15]“毫无疑问,如果自然人想要走向文明状态,它就必须要驯化自己的激情。”[16]

比如在2017年11月北京朝阳区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后的新闻评论中,一边倒地倾向于幼儿园的家长,痛斥政府与院方的不作为。作为新闻评论员,在未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仅根据单方面的新闻线索就给出了缺乏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该事件在最后的政府调查中给出了有力的反证,经证实,少数家长关于打针、猥亵、国家高级机关入股幼儿园等信息均属谣言。新闻评论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掌握新闻信息;对于新闻事件中的行为人要给予同等的表达权利,在司法机构等权威部门未下定论之前,不能先入为主、盲目煽情。新闻事实的可信度是理性原则的基础,只有确保新闻事实的全面和客观之后,新闻评论员才可以进行一定的感情渲染,将新闻评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进行平衡,正确把握新闻评论。

(二)新闻评论表达应具备准确性

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将新闻的准确性描述为“高于一切”。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员应该将掌握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全面的新闻事件中找寻到正确的线索,保证新闻事件的可靠真实,同时在延伸发现问题、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要注重其中的尺度,注重新闻评论的用词和修辞。为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而肆意地选用新闻信息,盲目地扩大新闻事件的影响,过分地进行新闻事件的延伸,必然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使新闻评论与客观实际“脱轨”,从而削弱新闻媒体的公信度。新闻事实与表达用词的准确性是构成理性新闻评论的基础。

一是新闻事实应具备准确性。注意事实的准确,首先是确保新闻评论中新闻事实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描述事件要根据已有的事实,而不是根据主观臆断和揣测,新闻评论者进行新闻价值的选择和事实的采集时,应该准确客观地描述采集到的事实,不能在未做好全部的新闻线索收集之前,就凭借个人经验描写事件,使观众感受到新闻评论与客观存在不相吻合。如新闻评论者在未经考证的情况之下就轻信来源于社交网络、公共论坛上的信息,将谎言当成真相,将谣言当做现实,基于虚假信息进行评论,必然导致新闻评论的非理性问题。新闻评论者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质疑和求证新闻五要素的准确,在确保新闻要素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事件背景、结果、影响的准确真实,只有在保证新闻事实真实可信的前提下,新闻评论才能进行逻辑分析,做到有理有据,遵循理性原则。其次是需要全面的搜集新闻事实,新闻评论者为了完善自己的观点,常常用局部的事实材料充当完整的新闻事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把个别当成整体,使用部分有利于观点的新闻信息佐证观点,提高文章的可信度,以片面来掩盖整体的新闻事件,导致受众在不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受到误导,在新闻评论者的议程设置下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新闻评论者在新闻评论时应当由“面”到“点”,在客观全面地描述新闻事实之后,再从个人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深入剖析事件细节,逻辑论证评论中的观点,把握评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新闻评论表述应具备准确性。为了让新闻评论的表述符合现代汉语的准确性标准,写作者首先需要运用准确的词语和语法。首先是要注意用词的准确。确切的观点需要由准确的语言构成。如果语言使用不当,新闻评论的具体内涵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受众怀疑新闻的真实程度。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新闻评论者应该使用符合现代语言学标准的文字表述,注意词语的不同语义以及在不同语境的差别,把握好词语和句子的分寸,用文字传达出适当、清晰的概念。在撰写稿件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词意模糊的文字来描述事实和观点,例如,在描写新闻事实时不应使用“也许”“或许”“可能”“认为”这些概念不清的詞语来描述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而不应使用“大量”“多数”“很多”或“少量”“少数”“很少”等,取代特定比例和数量单位,不应用“非常”“超级”“特别”等词语来形容事件或个人感受的程度,避免使用空话、套话以及生僻的文字、成语来描写新闻事实和观点,造成受众对于事件内容的摸不清。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有利于让公众认识新闻事件的本质性信息,并被公众接收并理解,进行有效的二次传播。其次是注意使用修辞。新闻评论者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的传播效率,抒发强烈的情绪,但这些修辞往往没有严格的逻辑,修辞的不当运用会削弱评论的说服力和说理性,使新闻评论缺乏理性思维。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双关等。比喻表示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彼此之间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能够增强文章中的情感,但不恰当的比喻会使个人观点的表意不明,造成公众的误解,应当谨慎使用。修辞手法“双关”的使用模棱两可,容易引起歧义,应该减少使用。过分地使用修辞会使文章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使新闻评论失去严谨与理性。语言和文字是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新闻评论者一定要准确使用。

(三)新闻评论选题与立场应具备客观性

新闻评论的真实性要求新闻评论必须具有客观性,新闻评论需要忠于客观事实,是客观事物本来面貌的反映。新闻评论的客观原则包括两方面:选题的客观和立场的客观。前者是指新闻评论要选取客观事实的题材,不能片面选取、无中生有或进行新闻事实的编造,后者是指新闻评论在写作时不能单纯地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宣泄情绪,过分地表达非理性的倾向,而是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意见融入评论之中,通过理性与逻辑来分析事件,观察事件中的社会问题。只有在保证选题与立场的客观性的前提下,新闻评论才能帮助受众正确了解、认识和适应社会现象。

一是选题应具备客观性。选题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点的找寻,它将新闻评论者的认知结构与新闻事实相契合。[17]所以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有社会责任和公众意识,选题不当会造成新闻评论整体的失实。新闻话题的选取是对评论对象的选取,是新闻评论的基础,客观的话题是新闻评论理性的前提和保证。保证选题的客观性,首先是选取具有广泛性的题材,新闻话题中具有值得被讨论的共性问题。如人物事件的题材,个体人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拥有复杂的个性特征,不能单一的用“好“或”坏”、“优”或“劣”来进行区分,所以,对人物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无法进行逻辑推理,不具有公众进行共同讨论的基础,缺少充分可信的说理性,在这一题材上难以建立客观公正的意见与观点。其次是确保选题的现实性,避免脱离现实、内容空洞的新闻宣传,比如程式化的会议报道题材,使用空话、套话,充满官僚主义色彩,评论的内容空洞呆板、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与受众信息需求差距太远。再比如远离民生的成就报道,报道的内容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光有褒奖吹捧而缺少事实细节,远离公众的实际生活,缺少贴近性。选题是否客观、恰当对新闻评论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新闻评论员在选题前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保证选题不会脱离受众、立意不偏颇,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

二是立场应具备客观性。在进行新闻评论时,新闻评论员对待任何新闻事件都应该要求理性客观,保证中立的态度,全盘地理解问题,从宏观上解析新闻事件。如在2017年7月的“12岁留守儿童被两教师强奸”的新闻事件评论中,许多新闻评论员抱着对“教师”的愤怒与指控,盲目地否定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对两名教师进行道德审判,夸大新闻事件产生的影响,而未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全面地剖析整个社会群体的生存境况,冷静地看待这一起个案。经过调查,这起事件不过是留守儿童的自导自演,企图引起社会关注来获得他人关怀,这些新闻评论员在案件的一再反转之后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和偏颇。

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员应该避免个人主义,不能以个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从而秉持预设立场,基于对新闻案件中一方的主人公的情感便武断地做出结论。在新媒体环境下,观点的传达更为便利,公众易于被偏激的评论观点煽动情绪,在网络媒体上将某个观点重复出现并放大,使非理性的新闻评论发挥出强大的传播效果,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这就要求新闻评论员必须提高专业素养,遵循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而不是为了符合公众胃口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地抨击和揣测。新闻评论员在进行新闻评论时需要敏锐地洞察新闻事实,从新闻事件中找寻到正确的线索,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出发,以客观立场为基础,发现新闻事件中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然后再进行立论。在延伸问题共性的过程中,注重新闻评论的尺度和导向,不能为了扩大评论的传播效果而主观随意地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进行评论,不过分地进行新闻评论延伸,力图保持评论立场的客观中立。

参考文献:

[1]刘文宁.新闻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J].新闻与写作,2013(2).

[2]曾传东.新闻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J].青年文学家, 2013(12).

[3]孙启虎.网民评论非理性现象分析和价值判断[J].皖西学院学报,2011(2).

[4]魏猛.新闻评论中的非理性因素[J].青年记者,2017(7).

[5]斯卡倫提诺·卢卡,王成兵,贝启鸣.理性的实用性界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6]张彦.民族主义思潮的理性与非理性[J].人民论坛,2018(6).

[7]郭春明,邓久芳.对拉墨后马克思主义解构逻辑的批判——基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视阈[J].学术交流,2016(1).

[8]李广海,陈通.现代决策的基石:理性与有限理性研究述评[J].统计与决策,2008(3).

[9]崔秋锁.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J].哲学动态,1989(11).

[10]黄志奇.论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及其理论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3]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刘云山出席[N].人民日报,2016-02-20.

[14]李雪.如何处理和平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J].新闻传播,2015(12).

[15]陈燕.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透视[J].网络财富, 2010(12).

[16]Michad P.Krom.The Limits of Reason in HobbesS Commonwealth[M].London& 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1.

[17]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傅海,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胡紫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薛耀晗)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新闻评论理性
以微型课题推进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管理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中职无机化学实验实践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初探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