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香豆素苯甲酰腙的Zn2+荧光探针研究

2019-05-14夏胜涛徐珍香李洪启

生物化工 2019年2期
关键词:甲酰香豆素苯基

夏胜涛,徐珍香,李洪启*

(1.东华大学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2.蓬莱新光颜料化工有限公司,山东蓬莱 265601)

锌是生物体内第二丰富的过渡金属[1],在酶的调控、神经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2-4]各种生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5]。尽管大多数生物体中的锌离子与蛋白质紧密地结合,但在某些细胞中“游离锌”仍然有存在的可能,生活中部分严重生理疾病与锌离子的失衡密密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帕金森病、脑缺血和癫痫等[6-10]。因此,对Zn2+离子特定检测方法引发也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目前为止,锌离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Zn2+检测方法只适用于生物体外的Zn2+检测,对生物体内的Zn2+很难有效果。新型检测方法荧光分析法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它不仅能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而且还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和良好生物适用性等优点,因此,设计和合成出新的Zn2+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11]。此外,香豆素类衍生物本身不仅具有较长共轭结构,荧光效果好而且具有Stokes位移大、高荧光量子产率、光稳定性好等优良的光学特性[12-14],能很好作为一种荧光基团,香豆素类衍生物在荧光探针方向的研究成为探针方向的主题,这方面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基于以上这两点,本文设计了一种香豆素类席夫碱Zn2+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对Zn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且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Zn2+浓度增大而增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本文以间苯二酚和苯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4-苯基-7-羟基香豆素(1),再在乌洛托品与醋酸条件下合成4-苯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2),最后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4-苯基-7-羟基-8-(苯甲酰腙基)香豆素(L),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化合物L的合成路线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PY-1型熔点仪(天津市国铭医药设备有限公司)、Bruker AM4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Fluoromax-4荧光测试仪(HORIBA Scientific公司)、UV-17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间苯二酚、硫酸、冰醋酸、乌洛托品,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甲酰乙酸乙酯、苯甲酰肼,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泰坦化学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购自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分析纯,购自阿拉丁公司。

1.2 化合物L的合成

1.2.1 4-苯基-7-羟基香豆素的合成

将70 mL甲醇逐滴加入到30 mL浓硫酸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间苯二酚(5.5 g,50 mmol)溶于上述100 mL溶剂中,升温至60℃,在磁力搅拌下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苯甲酰乙酸乙酯(9.7 g,50 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搅拌4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加入冰水,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后抽滤,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乙醇重结晶后得到淡黄色固体9.76 g,产率为 82%,m. p. 249~ 251 ℃(文献值[15]:250.2~250.5℃)。

1.2.2 4-苯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的合成

将4-苯基-7-羟基香豆素(1.19 g,5 mmol)和乌洛托品(7.0 g,50 mmol)溶于20 mL冰乙酸,水浴加热升温至90℃,搅拌反应6~8 h后,加入24 mL的17% HCl水溶液继续反应10 min,待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到40 mL蒸馏水中,有大量黄棕色固体析出。静置后抽滤,干燥,用乙醇重结晶后得到黄绿色固体0.8 g,产率为60%。m. p.120~122℃(文献值[16]:120℃)。

1.2.3 4-苯基-7-羟基-8-苯腙基香豆素(L)的合成

将4-苯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1.33 g,5 mmol)、苯甲酰肼(0.68 g, 5 mmol)和对甲苯磺酸(5 mg, 0.025 mmol)溶于30 mL乙醇中,80℃下磁力搅拌回流4 h,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底部有浅黄色固体析出,抽滤,干燥,得到化合物L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对产物进行提纯,洗脱剂PE∶EA=10∶1,得到1.35 g浅黄色固体,产率为70%,m. p. 262~264℃。1H NMR (DMSO, 400 MHz),δ:12.91 (s, 1H); 12.50 (s, 1H);9.21 (s, 1H); 8.00 (d, J=7.3 Hz, 2H); 7.64~7.67 (m,1H); 7.58~7.60 (m, 5H); 7.53~7.54 (m, 2H); 7.37(d, J=8.9 Hz, 1H); 6.95 (d, J=9.0 Hz, 1H); 6.28 (s, 1H)。13C NMR (DMSO, 100 MHz), δ:162.51, 161.24, 159.06,155.48, 153.17, 143.47, 134.84, 132.31, 132.01, 129.70,129.30, 128.85, 128.63, 128.43, 127.63, 113.76, 110.90,110.52, 106.02; HRMS, C23H17N2O4, 实测值(计算值),m/z:385.1180(385.1183)[M+H]+。

2 结果与分析

2.1 探针L的离子选择性实验

在CH3CN∶H2O=9∶1(v∶v)溶液中,探针分子L和金属离子的浓度为40 μmol/L,识别对象为13种常见的金属离子(Cu2+、Cr3+、Hg2+、Zn2+、Ni2+、Co2+、K+、Li+、Al3+、Fe2+、Sr2+、Ag+、Fe3+)。如图2所示,当激发波长λex=380 nm,发射波长为λem=495 nm时,Zn2+可使探针L的荧光强度增强8倍左右,Hg2+可使探针L的荧光强度增强4倍,而其他金属离子对探针L的荧光强度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图2 探针L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2.2 探针L的滴定实验

在CH3CN∶H2O=9∶1(v∶v)溶液中,探针分子L的浓度不变为20 μmol/L,然后逐渐加大Zn2+浓 度(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μmol/L和 40.0 μmol/L),如图3所示,探针L随着Zn2+浓度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达到40 μmol/L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增强约10倍,如图4所示探针L在加入0~40 μmol/L Zn2+后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2=0.9779。

图3 探针L随Zn2+浓度增加的荧光强度变化

2.3 探针L的离子抗干扰性实验

在CH3CN∶H2O=9∶1(v∶v)溶液中,探针分子L和Zn2+的浓度为40 μmol/L,再加入其他金属离子40 μmol/L,如图5所示,标注为I的表示每种金属离子分别对探针L荧光强度的影响,标注为II的表示加入等浓度的Zn2+后各金属离子对探针L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溶液中Zn2+与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均会增强,尤其是Cu2+、Ni2+、Co2+、Fe2+、Fe3+这几种金属离子与 Zn2+共存时,对体系荧光强度影响较大,导致不能很好地检测Zn2+,所以该探针的抗离子干扰性较差,离子共存后灵敏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图4 探针L荧光强度与Zn2+浓度线性图

图5 不同金属离子对探针L检测Zn2+的干扰性

2.4 pH对探针L稳定性实验

在CH3CN∶H2O=1∶9(v∶v)溶液中,探针分子L和Zn2+的浓度为10 μmol/L时,测定了pH对探针L识别Zn2+的影响。图6为酸性条件下,不同pH值对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探针L最大发射波长从495 nm红移到515 nm,随着pH值的升高,溶液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当pH=7时,达到最大值;pH=1或2时,探针L荧光强度极低,探针L稳定性差。图7为碱性条件下,不同pH值对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探针L最大发射波长从495 nm红移到515 nm;pH = 12、13或14时,探针L荧光强度极低,探针L稳定性差。据此可知探针L耐酸和耐碱性能较差,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稳定性差。

图6 酸性条件下L识别Zn2+荧光强度变化

2.5 探针L的Job曲线实验

利用Job配合曲线法进一步测定了探针L与Zn2+的配合情况。探针L和Zn2+浓度都为20 μmol/L且保持探针L与Zn2+的总浓度为2×10-5mol/L,然后逐渐改变探针L与Zn2+的物质的量比(0.1~0.9),分别测定其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F对物质的量比作图得到Job曲线,如图8所示,探针L与Zn2+形成1∶2的配合物。

图7 碱性条件下L识别Zn2+荧光强度变化

3 结论

本文设计合成了新型香豆素类席夫碱型Zn2+荧光探针L,该探针对Zn2+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且探针L具有一定的抗酸碱能力,在弱酸与弱碱条件下能有效检测Zn2+,Job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探针L与Zn2+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2的络合物。

图8 探针L与Zn2+的Job曲线

猜你喜欢

甲酰香豆素苯基
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乏情期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基于Fries-Schmidt串联反应的对羟基苯甲酰四氢吡咯的合成及初步机制研究
N-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
2,5-二甲基苯甲酰甲基酯合成方法的优化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
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PVC的热稳定作用:性能递变规律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