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别让贫困生失去尊严

2019-05-13杨黎鸣李晓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尊严帮助贫困生

杨黎鸣 李晓光

【摘要】  贫困生,由于家庭收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等原因造成经济收入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无私帮助。由于性格原因,一部分贫困生好面子,虽然经济上需要别人的捐助,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状况,生怕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每个人都一样,让每一个贫困生都有“尊严”地活着。

【关键词】  贫困生 尊严 心灵 帮助 形式

贫困生,准确地讲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分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生活节俭、学习认真;但是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大多性格内向,这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二是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三是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毕业以后的生活,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之有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对社会感到不满、失望,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从贫困生的特点可以看出,贫困生即想得到别人的捐助,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即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家庭;即想和别的学生一样自由自在的成长,又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即想得到应用的尊严,又怕自己的卑微地位……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心想法,区别对待,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让贫困生脆弱的心灵得到保护和健康成长。

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别让帮助伤害学生的心灵

当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事早已不是新闻。在政府及社会各方努力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建立了扶贫助困的机制。为了加强宣传,有的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拉横幅、贴公示、搞签名,殊不知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不久前,我去某校学习,当我走进校门,在门口很显眼地地方,看到一块关于救助贫困生的宣传展板:内容有救助政策、贫困生接受救助时的合影、贫困生写的感谢信及签名,等等。看着图文并茂的展板,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感到它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感受,让他们脆弱的心灵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下,让全校所有的学生知道谁是“贫困生”,让他们的信息公开化。我想:那些公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崩溃的,他们的尊严是卑微的。

记得以前经常在影视作品里有这样的情节。比如,一个经历了痛苦的变故身心受到巨创的人要出庭作证的时候,律师或法官总会先要沉痛地说一句:“我非常抱歉不得不再一次撕开我当事人的心灵伤口……让她(他)再一次经历事发的经过和情形……”。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为了严惩凶手,这些律师和法官们是绝对不愿意将那悲惨的经过重提重现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对待贫困生时不要进行不厌其烦地一提再提,一问再问。当然,这样的提和问都是好心人在表达自身对灾民的同情和关怀,可是我们的表达绝对不应该以加重对方的痛苦为代价吧?否则不是恰恰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了?是不是可以冷静地换位思考一下,从而调整我们做心理疏导救援时的具体方法?免得在家庭贫困后再出现好心带来的人为伤痛,那样只会在热心救助的同时将另一种无形的创痛烙刻得更长更深更久。

二、采取巧妙的帮助形式,抚慰学生脆弱的心靈

心理研究和调查表明,大部分贫困生并不愿意张扬贫困,这种心理在中学生中尤为明显。社会在表达爱心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少一些仪式,少一些炒作,多考虑贫困学生的心理感受。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提高教育技巧,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来帮助和安抚他们,让他们的贫困得到捐助,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得到安慰,让他们敏感的神经得到保护,让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让他们感到不再卑微。在救助贫困学生时,要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却他们感到关怀,感到温暖。如可以把救助资金悄悄打入贫困学生的就餐卡,这种补助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人格尊严和尊重;在季节变化时,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需要,把他们急需的衣物用快递的方式寄去;班主任家访时要格外小心,不妨把家访变为经常打电话,让老师和家长通过电话交流,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和需要,及时帮助和交流沟通;教师和学生在班级中经常对贫困生问寒问暖,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和关注他们。

参考文献:

[1] 周妍.刍议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尊严帮助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给予初中后进生更多的爱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图书馆的关系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