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临终关怀的实践研究

2019-05-13董清瑜

法制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迅速渗入,中国人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癌症逐渐成为中国人健康体魄的一大克星,特别是经历了贫苦成长期和快节奏生活中年期的现时期老年人口群体,更是深受癌症的困扰。

本文通过引入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案例,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分析目前我国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临终关怀的实务实践方法,同时也为该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指出了一些不足。

关键词:癌末患者;临终关怀;家属压力缓解;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291-01

作者簡介:董清瑜(1997-),女,汉族,临沂大学法学院。

一、概念界定

(一)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一种对于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殊服务,并辅以适当的医院治疗,以减轻疾病的痛苦,使患者临终时能够更有尊严,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同时对于陪伴病人治疗的家属也要进行适当的压力疏导和心理辅导。

(二)癌末患者:癌末患者即晚期癌症患者,癌末患者不同于普通疾病患者,他们的自我存在感通常较低,对于死亡的焦虑感极强,并伴有严重的转移感染、咳嗽、胸疼、咯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由于癌细胞的大规模扩散,全身器官大批出现剧烈疼痛状态,这个时候的患者无疑是经受着精神和肉体上双重的折磨。

(三)个案工作: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完成本身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引入

病人李某,男,72岁,汉族,高中文化,现居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医院肿瘤科病房,年轻时因工作受过伤,除此以外身体一直很健康,在去年一次体检中不幸被查出肺癌晚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好转,癌细胞转移的很快,平时因为饱受病痛折磨,身体很弱,只能躺在床上,行动不便,脾气也越来越差,妻子早逝的李大爷只有一个女儿在本市工作,女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来熬夜照顾他的时候经常被迁怒,这让李大爷的女儿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几经崩溃。恶性情绪使得李大爷的病情越发严重,因此被转介到了医院合作的社工机构,进行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三、问题解析

(一)病人本身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负面自我认同情绪。癌末患者很大一部分会产生疼痛的现象,因此带来的对于死亡的不安、恐惧常常使他们进入到一种焦虑的状态中,并产生低自尊感和一些不良情绪,并进而影响到在身边进行照料的家人,使得社会关系进一步破裂,如果在这个时候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使病情更加恶化。

(二)家属承受巨大的压力。癌末患者负面情绪会使家属时刻处于精神紧绷状态,而这种陪伴经常不是几天的短时间,长期下来家属自身的身体和情绪可能会崩溃。其次,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癌症的治疗通常不是一件轻松解决的经济负担。据调查,70%的癌末患者家属认为照顾患者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影响部分月收入低于千元家庭的温饱问题(很多老年家庭会出现这种困境)。

四、个案介入

(一)对患者:死亡教育、情感陪伴和同理心的呼应。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李大爷对于死亡十分恐惧和避讳,对于这种观念传统的癌末老人,社工要积极疏导教育,转变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通过观看电影、聊天等方式使案主意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同时在聊天中要更多使用“开放性问句”,说出案主想要表达的情感,当他们表达出积极乐观的情绪时,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赞扬,使这种情绪继续发扬。在治疗期间,社会工作者更要学会倾听,做好案主情绪的接受者,倾听他们对于疾病和未来的恐惧、焦虑,利用职业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对家属:拓宽资源渠道,增进沟通了解。社工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案主家属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协助他们通过学习癌末患者照护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帮助他们通过申请政府救助等方式解决经济压力,逐渐走出困境;对于案例中案主和家属冲突加剧的情况,社工可以以自身为桥梁帮助双方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缓解不良情绪,通过沟通使关系走出死循环,使案主平和、积极的在家人的陪伴下迎接死亡的到来。

五、关于现阶段癌末患者及家属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现状的反思

(一)临终关怀缺乏固定性流程。通过笔者对于本地NGO组织的采访中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临终关怀方向工作尚且处于摸索阶段,更妄谈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固定性流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个案的时候时常只能通过自身经验进行粗放的、无目的性的接触和服务,因此专业水准就很难得以体现,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欧美、日韩等国家先进的社工经验,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和适合套用各类实际个案情况的临终关怀固定性流程,为临终关怀的全国范围内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临终关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尚且属于新鲜事物,只有很少的家庭会主动寻求途径接受服务,仅有少部分三甲医院和高档私人医院会通过和政府部门合作的社工组织进行联系,这部分同工通常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知识,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很难进行精准的把握。因此对于专业对口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者培训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 参 考 文 献 ]

[1]李义庭,刘芳,付丽.以人为本,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2016(27).

[2]刘璐,冀鹏飞,周羽中.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实践和反思[J].经济论坛,2008.

[3]许加明.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临终关怀探析[J].社会工作实务探究,2010(9).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