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

2019-05-13杨颖张景刚赵霞

法制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杨颖 张景刚 赵霞

摘 要:近些年来,以创新和完善互联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探寻新的教育方法、创新思路,引导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的发展,树立正常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同时提高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本文通过文献法、文章搜集、整理、分析与成功经验,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278-02

作者简介:杨颖(1981-),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张景刚(1975-),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宣传部,副部长;赵霞(1978-),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其中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影响最大,既包含积极影响又包含消极影响,使得高职思政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各校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创新教育方法等全面推动思政工作转型,给学生带来新的教学面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背景概述

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复杂多样的物质、信息实现集成化,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互联网+强调创新、资源分享、服务质量提高,经过有机融合形成连锁反应。互联网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产业进步、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其应用到高职思政教育中打破了传统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封闭的教学开放化。得益于网络技术使信息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学生思想意识趋于多样性,信息源头正在扩散。但是,互联网不只是信息的传递,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生活方式,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首先,传统教育受时间、地点、教育资源影响,学生知识学习主要源于教材和教师引导,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现如今,互联网+背景下,丰富了教育资源并打破了时间、空间约束,学生随时都可以学习到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师生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传道受业受到质疑。其次,虽然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在复杂的数据信息中搜集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怎样利用微信和学生交流巩固思想、怎样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形式,成为思政教师教学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思政教育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逐渐减退,言传身教效果降低。

(二)弱化思政教育吸引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蕴藏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内容更为丰富,网络服务更加人性化。加之,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环境,人们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即可购物、办理业务,减少了人们交流机会、使人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削弱。互联网+环境下的沟通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掌握。

(三)思政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继而衍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信念成熟阶段,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第二,互联网+下科技进步,学生想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独树一帜就要认真学习。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第三,互联网+时代下,很多学生走向创业,但受个人能力与外部环境影响,创业成功率较低,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所以,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信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路径

(一)重视思想意识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需通过信息教育资源综合,推动思政教育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分辨能力,渗透社会意识,抵制不良信息辨别。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数据呈现多样化特点,思政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空间、虚拟文化、虚拟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教育效果与质量。

(二)思政教育集成化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经过不同部门的整合,提升思政工作统一性,才能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学校领导人员与教师需重视思政内容的丰富,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素质拓展课程的融合,生成教育合力。互联网+背景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分辨思政工作个性化差异,防止出现一刀切影响思政教育资源公平性。

(三)创新思政形式

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载体,思政课无疑关乎青年学生能否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能否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互联网+背景下就是要融入新的技术,如:微博、微信、QQ等展開思政教育,打破传统说教式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针对学生思想意识问题学校要给予重

视,纠正学生思想偏差、综合教育资源。同时,确保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当下社会现状进行科学判断,推动思政教育科学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研究传播规律,创建立体化学生思政教育网络,线上线下结合发挥思政教育主动权。

(四)扩大思政队伍

创建高专业水平、学识渊博的思政团队也是现阶段重要的网络情势,结合高职网络舆情为思政教育提供保障。作为一名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首先要创新理念,将思政教育从教师、学生转为教师、学生、网络技术多元化,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展开思政教育。教师重视思专业知识掌握,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增加知识储备,不断的更新知识。创新思维,主动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微博、网站等有效路径参与网络互动,客观分析、点评,抓住网络思政主阵地,利用主动权、话语权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传递正能量,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让互联网走进思政课堂

思政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学生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借助互联网优势展开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开发互联网+平台,开创高职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如:创建微博、微信、思政论坛、微课。互联网与思政教育融合即是引进先进技术完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育连接,课内外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汇聚“线下+线上”育人资源。如利用宣传栏、LED屏、校报等传统媒介,用海报、公益广告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方式广泛推送新思想新成就等,积极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综合资源信息,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带给学生直观、丰富的课堂形式,促进交流。在“课程思政”领域创新探索,在确保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要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 参 考 文 献 ]

[1]戴瑶,刘梅.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三文化”融合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

[2]刘益青.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控策略研究[J].河北农机,2018(10).

[3]苏鸽.新时代高职院校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探究——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8).

[4]温泉.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9).

[5]邵丽娜.思想政治教育进高校英语课堂的研究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09).

[6]邓晨曦,孙阳.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高职大学生典型行为案例分析报告[J].辽宁高职学报,2018(08).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