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9-05-13王海军,王妮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调查研究生命教育

王海军,王妮

摘 要:随着高校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生命教育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笔者以山东某高校为例,就其生命教育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教育内容单薄、教育主线不明、教育师资薄弱、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转变“重智轻情”思维、完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互联网+作用、整合各方力量等的应对措施,以期为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调查研究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其文化水平、智力水平较高,目标追求、志向抱负也有所区别,自尊心也更加强烈。因此承受的各方压力与冲突也更大。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带来的焦虑抑郁、悲观失望、孤独恐惧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心理极度失调的案例屡见不鲜。诸多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应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笔者看来,有一项因素是目前研究和实践中较为薄弱的,那就是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笔者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山东某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展开问卷调查,以期采集基础数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地心理品质提供可借鉴的策略对策。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山东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该高校是一所理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综合类高校,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文学等学科。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回收610份,回收率为98.39%,其中筛选有效问卷605份,有效率99.18%。基本情况见表1。

为提高本次问卷调查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发放采取分层抽样法,样本涵盖该校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全部采取纸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过程及参与调查对象均保密。

此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Alpha)

作為检验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检验,检验结果为0.825,数据可信度较高;同时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86,球形检验P值小于0.06,问卷结构效度较为可靠。综上,本文问卷设计及所得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问卷设计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学生基本信息,涵盖专业、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二是调查对象对生命的认知以及生命观的相关内容;三是对调查对象压力感及压力源的调查;四是对该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二、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调查结果分析

(一)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调查中有31.74%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生命教育,甚至基本上没有讲授生命知识。26.38%的学生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生命意义及生命价值相关知识的讲授只是偶尔提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成熟、不完善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生命是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原点”,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始点,且应在教育的全过程予以贯彻。但就目前高校教育的情况来看,生命教育的认可程度、重视程度还明显不够。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单薄

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教育界、理论界关注。虽然研究者对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也产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具有中国特色、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生命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内容单薄。分别有33.02%和18.06%的学生认为学校生命教育存在形式主义,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或者直接指出学校生命教育内容不完善、不系统,有待加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三)生命教育开展主线不明

在关于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形式的调查中,59.51%的学生回答穿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或是各种与生命教育的学生活动中,专门的生命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较少。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不完善,教育形式呈发散状,教育主线不清晰,主题不明确。

(四)生命教育师资薄弱

在调查中,有28.76%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生命教育,但是明显感觉到师资力量不够。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基本包括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等,其中辅导员是主力军。但是在辅导员队伍中,真正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的比例不高。以该高校为例,全日制在校生约四万人,专职辅导员170人左右,生师比约为240:1,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该校生师比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在这支辅导员队伍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约为5.89%,师范类高校毕业的人员(含师范类高校毕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比例约为11.76%。

(五)生命教育“学-家-社”教育合力未形成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苦恼时,学生选择的解决途径的前四名是父母51.07%,朋友倾诉44.13%,找辅导员或任课教师33.57%,求助心理医生23.31%,学生对学校生命教育的认可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力量的帮助更多抵触,多是依赖父母和朋友。这一方面看出家庭教育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程度,也能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学校及社会的不信任,学校家庭社会关于生命教育的合力形成尚需时日,尚需下功夫。

三、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重智轻情”的思维

必须彻底扭转这种思维倾向,才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这需要从学校评价考核、顶层设计、教育教学、大思政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和落实,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转变思想,改变“唯智”“唯分”的评价思维。

(二)加强研究,完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但是上升为生命教育的理念,相当一部分高校却没有明确的提出,甚至有的高校没有生命教育的课程。这一方面受制于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体系架构尚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受制于生命教育的认可度和普及率不高,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各大高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觉投身生命教育的研究过程中,一是加强教材的建设,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把生命教育真正纳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主线清晰的较为完善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

(三)科学谋划,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除了理论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外,关键因素是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辅导员生命教育素养的高低、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高校生命教育乃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加强现有队伍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勵支持现有人员考取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科学谋划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构成,形成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三是引入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高校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部门的联系交流。最终能够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覆盖面较广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四)凝练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文化是学校的命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影响。以该校为例,费时近三年,整合人力物力,征询各方建议,开展了对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教风、学风的总结凝练和内涵诠释工作,对校风、校训一并进行了诠释,在全校内迅速掀起对学校传统文化、学校精神的学习热潮,进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五)净化网络,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在信息科技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网络信息导向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61.82%的学生有关生命知识和看法的获得渠道是社会传媒,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因此,加强对网络的绿色净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化境是十分必要的。

(六)整合力量,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校是主导,发挥理论研究、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传授学生生命基础知识,觉醒学生生命意识,进行学生生命发展教育,实现生命超越教育,努力培养塑造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明确生命的意义;家庭教育是关键,是学生人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成长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正向引导,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学生提供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婷婷.生命教育的现实需要与时代使命[J].现代教育科学,2018(06):7-10.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调查研究生命教育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