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参与性的探究与应用
——以江苏省南京市“七馨园”社区花园景观设计为例

2019-05-10郝志强

现代园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参与性小品花园

郝志强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1 社区花园概况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居于城市中心或建立较早的公共空间都将面临景观更新与再设计的境地。社区花园作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改善的有效策略,受到国内设计师的关注,尤其是在上海等地。社区花园是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景观参与性、共享性、生态性、多元共治性于一体,景观活动更多侧重于以自然教育与自然探索类型为主,并将营造主动权交给每一位参与者。

1.1 社区花园与私家花园

社区花园与私家花园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区位与空间权属关系上。私家花园是位于独栋建筑物或联排建筑物周边位置的户外空间,空间属性归属于私人。社区花园则是位于居住区、园区、校区或综合街区等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其空间属性归属于政府、企业或者其他相关部门。

1.2 社区花园与大尺度景观

社区花园的尺度一般宜人,富有亲和力,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尺度景观,如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在尺度上给人感觉比较空旷,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相对疏远,缺乏交流的机会。

2 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参与性

2.1 定义

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前期调研、设计、施工、后期的维护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着重探讨其在设计中的参与性,该类型的景观参与性包涵有实践、探索、认知、疗愈等。

2.2 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参与性原则

2.2.1 人性化原则。社区花园在景观参与性上会更多关注社区老人、不同年龄段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比如,设置无障碍坡道、盲道及供坐轮椅人员进行栽植与浇水作业的无障碍种植箱以及儿童游乐设施等,提升参与者的景观体验感。

2.2.2 共建、共享、共治性原则。社区花园在设计中通常会使用低碳、环保、节能型材料,比如,废旧轮胎、木桩、木屑等,这就需要社区居民集思广益,充分参与其中,讨论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每个人谈出自己的想法,既可以增进邻里感情,又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区花园设计环节的景观参与性,充分体现共建、共享、共治性原则。

2.3 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参与性的相关内容

2.3.1 景观小品。社区花园景观小品在景观参与性中更多体现人性化、多样化、生态化、科教化。社区花园作为纽带或桥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亲密与频繁。在景观小品中可设置1m菜园、园艺展示与操作台、科普天地等。

2.3.2 景观植物。社区花园作为城市生态斑块,能够很好地为动物提供水源、食物以及庇护所,在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观果观花树种的搭配等。为了提高使用者的景观参与性,在社区花园的植物配置中可以搭配瓜果蔬菜等,比如,苹果、樱桃、蓝莓、茄子、番茄、地瓜、花生等。可以使小孩与家长等人群共同参与其中,体会耕作与收获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疗养痊愈功能为主题的社区花园,在植物配置上需要选用清香型植物,让参与者心旷神怡,比如,可以选用桂花、栀子花、薰衣草、蓝花鼠尾草、菊科植物等。

2.3.3 景观活动设施。景观参与性主要体现在景观活动设施的设置上。由于社区花园针对人群比较广泛,因此,在景观设施设置上要考虑周全。针对老人群体可以设置康体设施,如单双杠等;针对小孩群体可以设置沙坑、秋千、骑骑乐、摇摇椅等;针对残障群体可以设置无障碍种植槽等。

2.3.4 景观活动内容。景观活动内容主要依托景观设施的设置,其设置主要体现活动类型的多样性。针对老人群体,景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锻炼身体、疗愈、交流情感、看护小孩、晒太阳等;针对小孩群体,景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奔跑、游玩、学习、亲近自然与探索自然等;针对残障群体,景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亲近自然、疗愈、缓解精神压力等。

3 案例解析

项目名称:江苏省南京市“七馨园”社区花园景观设计(如图 1)。

图1 七馨园景观设计平面图

3.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设计面积498m2。周边分布有住宅、幼儿园、停车场等。但目前游园人气不旺,景观元素单一,仅有绿地、园路及2套石桌凳,景观参与性较差。社区相关部门期望通过设计能够复兴这块场地,给居民提供参与性较强、人气较旺的场地。本案社区花园设计主要针对人群为老人、小孩以及家长等,其设计主题为“七馨园”。通过“馨怡”“馨动”“馨跳”“馨语”“馨德”“馨香”“馨劳”等 7个分主题进行体现,并据此作为功能分区的划分依据。通过设置与分主题相应的活动设施与活动内容,着重提高景观参与性。

3.2 景观设计参与性的案例应用

3.2.1 “馨怡”区。该区域位于基址的南侧,处于主要出入口位置。参与性的景观小品及活动设施为主题标识牌、艺术花池,主要用来展示社区花园生态、低碳、可持续性景观形象。参与性的景观活动为欣赏与栽植植物、邻里交流、浇水、休憩、户外课堂学习等。

3.2.2 “馨动”区。该区域主要为6~12岁大龄儿童设置,设计中保留原有植物大香樟,通过木屑装点整个场地,传递海绵城市的生态低碳设计理念,并富含趣味性。景观小品及活动设施为跳跳高、平行天梯等;参与性活动内容有户外第二课堂学习、秋天数落叶、休憩、通过踩踏木屑体验自然等。

3.2.3 “馨跳”区。该区域主要为0~3岁小龄儿童设置,设计中同样保留原有植物香樟。景观小品及活动设施有沙坑、五彩轮胎、跳跳高、涂鸦墙等游乐设施。同时,设计景观弧形坐凳,供大人看护小孩的同时进行休憩。参与性活动内容有沙坑游戏、儿童涂鸦、攀爬趣味滩石、坐骑小动物、户外第二课堂学习、跑步、栽植植物等。

3.2.4 “馨语”区与“馨香”区。该区域为综合活动区,主要为3~6岁的儿童以及老人等人群使用。景观小品及活动设施有主题艺术圆形树池坐凳(其间栽植特色乔木四季桂,其造型优美,常年香气怡人,给来此的居民留下场地记忆)、趣味跑道、特色文化景亭、栽植芳香植物区、休憩弧形木质坐凳等。参与性活动内容有园艺展示与交流、看护小孩、锻炼身体、打太极、打牌、欣赏植物与浇水、户外第二课堂学习、跑步、跳数字格等。

3.2.5 “馨德”区与“馨劳”区。该区域为园艺展示种植区,旨在提高居民参与体验性,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收获的快乐。景观小品及活动设施有特色2级花池(种植整形绿篱毛鹃以及红花檵木,方便腿脚不便的居民参与种植与浇灌),迷你菜园(供居民种植使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彩色轮胎种植槽(可以让小朋友与家长一起种植,见证植物的成长,引导小朋友探索自然)等。参与性活动内容有栽植与浇水、欣赏植物、园艺展示与交流、科普教育、自然体验等。

4 结语

社区花园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生态学、社会学、设计学等学科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景观参与性作为社区花园的重要景观属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景观小品、景观植物、景观设施、景观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设置,从而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与文脉的社区花园。

猜你喜欢

参与性小品花园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