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研究

2019-05-09王守亚王亚州刘涛

时代金融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王守亚 王亚州 刘涛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带动了许多创业浪潮,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创业,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首选。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同时,创业又能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引起了国家、各级政府和高校的重视。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机构,在学生创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文章以淮南师范学院对创业学生的一些帮扶措施就行研究,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为后期学校的创业工作参考。

关键词:创业   创新  “互联网+”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网络进入我们的视野,谁能准确把握信息,利用好互联网,就能够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目前,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创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创业成了一种新的发展生态[1-2]。线下的许多创业机会搬移到网络上,为创业者开辟了一块新天地。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相比其他群体更了解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更有优势。借助网络进行创业,在各个高校不断出现,国家、各级政府和高校等机构都纷纷对“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帮扶。此处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扶持,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二、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场所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高校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帮扶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基层单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宣传“互联网+”的创业理念,建立完善相应的大学生创业场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创业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入校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学校对创业的重视以及创业的氛围。淮南师范学院,以实际行动帮扶学生创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主要包含了综合管理办公室、创业项目重点孵化室、创业项目工作室、GYB创业意识培训室、SYB创业培训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创业教研室和创业咨询室等。对多种类型的项目进行扶持,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类、文化创意类、服务代理类、动漫设计类、家装设计类和教育培训类等创业项目。具体帮助有: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帮助办理营业执照、进行创业培训和模拟实训等。另外,学校还与一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构,携手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学校可适当进一步完善,借鉴其他高校的合理措施,建立“创业园”或“创业见习基地”等[3-4]。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与合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教育是必要的。掌握较多的创业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建创业团队、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和如何整合创业资源等[5]。要保证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专业的创业教师队伍和经验丰富的创业人员非常重要。淮南师范学院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主要有:组建创业就业教师团队,并逐步优化完善,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培训学生创业的意识和一些基本素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状况,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聘请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和兼职教授,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支持,把握创业方向,规避创业风险等,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交流、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活动,给创业学生提供一些相互交流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学校可适当多组织一些本校成功创业学生的交流会,分享经验,帮助学生积累人脉资源;可开始网络课程,把一些经典教学、成功案例分享等放到网上,需要的学生可以随时观看等。

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项目、竞赛等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更好更直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也做了许多相应的工作,淮南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项目和竞赛等,从这几年的学生参加项目和竞赛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项目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非常积极主动申报,项目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成果越来越多,参加竞赛并获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主要项目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淮南师范学院“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等。在完成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撰写创业策划书、管理资金、组建团队、模拟运行过程和创建工作室等工作,亲身体验整个创业过程,对后期进行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创业计划结合到项目里,合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助,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竞赛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省级和学校举办的各类创业竞赛等。在创业竞赛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后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学生项目和竞赛工作,并且对每个项目和竞赛都配有指导老师,能够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参与项目和竞赛。学校可适当的多开一些对入校新生的关于创业项目和竞赛的宣传会,增加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五、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教科研项目和实习等,充分储备专业知识

高校学生自入校以后,会不断地学习许多课程,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其它学校安排的相关课程等。学生学习了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如何很好的应用相关知识并与实际生活生产相结合是大多数学生难以做到的。学生参加教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在不断地提高,希望有更多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机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其优势是其他群体无法相比的,如何学好应用这些专业知识,高校也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淮南师范学院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与教师项目的申请、实验、调研、数据整理等相关工作,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锻炼的环境,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学习,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书籍资料等资源,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等;施行导师制管理学生,一对多辅导,从大一开始,给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为学生进行各种辅导,制定学习任务,规划未来的发展路线等;开设实训课程,注重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走进工作,学以致用等。

六、总结

“互联网+”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创业平台,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最活跃群体,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更具优势。据统计,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数目逐年增加,到2018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820万,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出台各种政策促进就业,创业不仅解决自己就业,还能够带动一部分人就业。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机构,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扶持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创业,高校的作用非常重要。高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帮扶创业大学生,并不断完善,逐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6):98-99.

[2]劉艳.“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5.

[3]吕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陕西工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21):136.

[4]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0):53-54.

[5]罗群,王彦长.大学生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淮南师范学院2018年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学校扶持下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YYJ1803);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今日驾园》(项目编号20171038107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文离——线上服务平台》(项目编号:201710381075)。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