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中的生态隐喻

2019-05-09

电影新作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与狗克斯狗狗

岳 芬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由日本导演本木克英执导,上映于2008年,根据日本作家川口晴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一年之后,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上映。两部电影均以讲述人和狗的故事为主题,风格主旨相近,可谓生态电影的双璧。《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虽发行于十年前,但是,由于影片主题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和隐喻意义,至今仍是一部重要的生态电影。它符合生态电影的基本特征,即“探讨人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自然和动物,以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观点来看待世界”1。

电影中,人与狗定的约定极具象征性,蕴含了影片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期待。这种观念来自于西方文化传统,人与动物的定约原本就是人同上帝约定的一部分。在《创世纪》里,上帝将伊甸园交给亚当来管理,并让他为动物赋名。这便可以视作人与上帝的初次约定,前者肩负起照料其他动物和植物的责任,确立人在自然生态中的序列。此后,摩西代表的人类再次与上帝定约,摩西的“十诫”确立了社会生态的秩序。人与狗的约定则是两者的结合,包含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双重理想。

图1.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在现实生活里,“约定”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属性。而在电影作品中,“约定”则是精神的戒律和行为的规范。人与狗的约定表明人和动物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心灵上是相互通融的。两者实则是在精神层面立约,并在行动上共同遵守约定。狗履行约定的方式需遵循其自然本能,而人履行约定的方式则是对狗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尊重和热爱。

一、人的使命

《创世纪》中,人的使命是照顾万物。影片中,人则是需要狗的帮助的,因为人太弱小,没有狗的帮助不足以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在狗的帮助下,人类不再惧怕孤独,通过狗,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照管自然万物的使命也不再艰难。

准确地说,人与狗的约定建立在人与人约定的基础上,齐藤明莉(以下简称明莉)是通过妈妈与索克斯定约的,这其实是妈妈对女儿品质和行为的规范。只要明莉遵守这些约定,便可以永远留住索克斯这个伙伴。在妈妈去世之后,这个约定从双方协议转而成为自我约束——出于对母亲的怀念、对狗的喜爱和对诚实品质的坚守。

陪伴、理解、尊重是约定的三个关键词,十条约定几乎都围绕这三个方面,因为狗的年龄很短,所以陪伴显得尤为珍贵,人对狗的陪伴贯穿狗的一生,后者则将忠诚灌注到它与人相处的所有时光中。在陪伴的基础上,人与狗需要相互理解,才能够更好地相处。狗和人无法用语言来沟通,必须通过相互观察来理解彼此,长期的陪伴和充分的理解最终才能实现人与狗的相互尊重。

这三个关键词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人对待狗的所有行动都必须要遵守这三个关键词。推而广之,这三个关键词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三个基本法则,是人对待一切非人类生物和非生物的重要守则,将自然当作家人来陪伴,充分理解自然万物生息的本性,并且尊重它们繁衍变化的规律。

约定不仅适用于人和狗,也适用于人和人。对自然生态法则的遵守与否直接决定了社会生态的状况。人与狗的关系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精神状况的反映。电影中,狗在家中的地位直接反映了家庭关系,狗成为家庭成员的时候,父女关系总是温情脉脉,狗被迫离开家庭的时候,父女关系也立刻转入了冰点。约定规范了一个人的忠诚等多种品质,这也是人之所以能够担负起照管自然万物这一重任的基本前提。是否能够遵循这些约定,直接决定了人能否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从生态心理和人格心理的多重角度来说,明莉遵守约定的过程正是一个完善自我生命的过程。从个人生理发育的角度来说,索克斯出现的时候也刚好是明莉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青年、世界观逐渐确立的时期,通过对索克斯的照料,明莉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面对世界,以及如何自立。

总之,电影尽可能地消解人的自我意识,摈弃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彻底摆脱将人视作“例外”2生物的观念。在电影里,人的使命是照顾和爱护动物,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它们,与动物和睦相处既是人自身的需要,更是自然赋予人的使命。明莉同索克斯的定约,如同人与自然造物主的定约,人必须遵守约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融通,最终实现自我生命的完满。

图2.电影《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

二、狗的使命

狗与人的平等是影片的核心理念,狗不但是人的辅助者,更是人类生命的指引者。同人对狗的爱护相比,狗显然要付出更多,甚至成为女主角明莉成长的重要守护者。与其说是明莉收养了索克斯,倒不如说是索克斯在引导明莉。索克斯像天使一样下凡,将明莉从孤独和忧惧中拯救出来。

人对约定的严格遵守不仅改善了人与狗之间的关系,还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影中的狗不是外在于人的动物,而是家庭的一部分,是平衡一个家庭、改善亲情关系,甚至是维护家庭更稳定的重要成员。索克斯在家,明莉就会兴高采烈;索克斯被送走,明莉就会伤心难过;索克斯被找回,明莉则欢天喜地——电影以简洁直白的方式宣告动物对人的重要性。

自从索克斯正式成为家庭一员后,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紧张的父女关系开始缓和。狗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父亲陪伴女儿的工作,排解了女儿的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母亲去世后,狗的作用就更大了,它同时扮演着母亲、部分父亲和伙伴的角色,狗有助于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完整。

另外,狗还沟通了人与自然。这也是生态电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扮演生态心理与情感沟通”3的角色。在狗的帮助下,人类可以从现代城市的孤独症中逃离出来。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狗成为明莉和自然之间的重要桥梁。明莉家的花园、意外闯入的小狗和明莉组成了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索克斯的出现让原本寂寞的花园变得热闹起来,明莉也突然之间充满了活力。

索克斯不仅是明莉走向完整人格的引路者、突破寂寞生活的调剂师,还是她家庭幸福和睦的保护神。直到去世前,它还最后一次帮助明莉的丈夫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索克斯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它追随自然赋予的本性—爱与忠诚,它不计较人对自己犯过的错,对明莉和她的家庭不离不弃。

从某种程度上说,影片刻意抬高了动物的地位,它们不仅在情感上更真纯,而且能够在本能的驱使下平复人的焦躁,它们能够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甚至使人重生。相应地,人的地位有所下降,人反而要向动物请教,理解动物的情感,从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过上更符合自然的生活。在如何实现精神平衡、如何排遣孤独的问题上,动物能够为人类提供智慧。所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念被人与狗和谐相处的温馨场景所消解,人对动物的误解和偏见也都不复存在。

总之,同“约定”一样,“狗”这一形象本身也具有隐喻意义,它不仅是某个单一个体,还象征着整个自然界的非人类生物。人与狗的定约,即人与自然的定约,人对动物忠诚,动物也对人保持忠诚。狗与人彼此之间建立起一座精神桥梁,他们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狗既是人类生活的伴侣,更是人类精神的良药。

三、生态理想

从人的使命到狗的使命,电影宣扬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观念,人和狗的约定即生态中心。约定是以狗的自然本能作为基础的,遵循自然赋予狗的基本权利,并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围绕着约定这个中心,人与狗以及狗所象征的所有动物形成了一个拥有共同理想的生命联合体。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却渲染了浓郁的生态理想。

人与狗的约定实则是对人的生态职责的规范。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看,《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符合环境伦理学家建立新的自然认知体系的理想,他们一般认为,“人类按照自己的目的来改造环境,所有价值领域都有这些目的。但行动有伦理学的限制:地球不只是人类使用也不只是人类的居住地,动物和植物甚至还有自然构造物也有它们的权利,这些权利不能受到损害”。4影片对动物权利的展现回应了环境伦理学观念,因为在环境伦理学中,动物是否拥有权力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议题。5

影片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观众,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动物的地位、动物的权利,如何正确对待动物的情感,最终学会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狗约定的出发点虽然是人类,但是,这十条约定充分尊重狗的本能、尊重狗的自然习性,并且将人的情感灌注其中,甚至将狗视作家庭成员。

加之生态电影本身所注重的正是“人类价值和观念的转向”6,《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在某些观念上甚至比环境伦理学家的思想还更进一步。电影中,索克斯在智商和情商方面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狗,它具有超越一般动物的领悟力,它不仅能够完全理解人的意愿和行为,还能体会到人的感受和情绪,也因此它为明莉带来更多的喜悦和安慰。狗与人的关系突破了物种的界限,它不仅获得了环境伦理学家所强调的动物的权利和地位,还获得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共鸣。

索克斯还具有母性层面上的情感意义,在明莉的母亲去世之后,索克斯便成为她的化身,汇聚了明莉对母亲的爱和丈夫对妻子的思念。索克斯与明莉的关系犹如大地女神“盖亚”之于人类,狗与人的关系超越了两种生物的亲和,它们已经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在情感上,索克斯对明莉的依赖同后者对它的依赖是一致的。明莉和索克斯不再是单一的生命体,而是处在复杂生态系统中两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的一部分,假如一方离开,另一方也会在精神上失衡。电影中的狗与人组成了完整的、和谐共处的生态世界。尽管狗的寿命有限,人与狗仍旧实现了精神上的融通。

但是,电影中的世界又是一个尚未实现的“生态乌托邦”,作为一个成功的医生,明莉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开门诊,并将这个门诊建成一座具有乡村情怀的花园式居所,这在大多数现代都市中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索克斯与明莉这样的关系在现实中也很鲜见。在现代都市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往往是“人与人之间住得很近,但相互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人和其他生命的距离也越来越远”7。很多时候,人与狗,以及其他动物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这让原本处于孤独境地的人愈发地孤立,影片因此弥漫着理想主义的气氛。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裂隙形成了张力,电影中人与狗的理想关系在现实中并不多见,电影所宣扬的生活状态如同人类祖先回到黄金时代的梦想。

图3.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总之,同传统的儿童故事类电影相似,《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具有规训作用—它教育孩子要遵守约定,但是,影片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深层观念上,影片着力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建立生命联合体的生态理想。人和狗的约定是这个联合体共同的章程,它既适用于人和动物,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本身。约定还具有丰满的精神意义,象征电影对美好的精神生态世界的隐喻。

结语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电影,正是因为它所宣扬的建立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想,片中人和狗的约定是人的灵魂守则,是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强大律令,是对流行于互联网的、颇具动物保护主义色彩的“狗十诫”信条的呼应。约定实现了所谓“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8,将狗与人放置在可以实现精神交流的相同地位。在情感上,这十个约定比任何一种环境保护法案更“严苛”,也更值得遵守。

从内容上来说,《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应该算是一部典型的生态故事片,即以讲故事为主要叙事方式,将生态观念寓于故事中,通过故事来展现电影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表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理想。《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具有生态寓言的特征,它主动对人与物的关系进行反思,并提出明确的生态观念,约定类似于某种生态法则,同环境伦理学家提出的环境法则如出一辙,只不过它更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

该影片可被视为生态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范例,它具有“表达、调节和反思”9的功能,也就具有作为生态批评研究对象的价值。尽管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也缺乏精美的特效,同目前广受关注的大量生态灾难片、生态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似乎显得过于“平淡”,但是,该片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以故事取胜的“人狗约定”并不逊色于那些制作精良的生态大片,反而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更胜一筹,尤其是在情感上,该片比那些“逐渐走向模式化、单一化的”10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生态科幻电影显得更真实、更亲切,丰沛的情感和温馨的画面让这部素朴的故事片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注释】

1[美]鲁晓鹏等.“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J].创作与评论,2016(24):109.

2[美]张嘉如.物质生态批评中道德伦理论述的可能性与局限[J].东岳论丛,2017(01):104.如张嘉如所说,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状态恰恰是一种将人类排除在其他动物之外的观念,这一观念几乎贯穿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多半以一种例外状态(exceptionism)自居。”

3[美]张嘉如.《遮蔽的天空》:台湾空污染纪录片与雾霾慢暴力美学策略[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73.

4[芬]约·瑟帕玛.环境之美[M].武小西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9.

5 郁乐、冯宇.动物能够拥有权利吗?[J].哲学动态.2017(10):92.该文认为:“在环境伦理学的话语体系中,自然拥有内在价值与权利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立场与理论基础,而动物是否拥有权利则是自然的价值与权利问题的关键议题。”从内容上看,该观点同电影的主旨是一致的。

6 朱翘玮.香港电影里的越界物种:从周星驰《美人鱼》看地方意识和多物种生态想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99.

7 朱鹏杰.生态电影的文化特征与发展脉络——文化研究视阈中的生态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141.

8 [美]鲁晓鹏.中国生态电影批评之可能[J].唐宏峰译.文艺研究,2010(07):97.正如鲁晓鹏所说:“电影艺术,用本雅明的话来说,不是别的,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救赎,因此艺术作品在自然遭受了启蒙—现代化进程的控制和摧残之后重新唤醒了它。”生态电影正是将人的情感重新投射到自然中,肯定和承认自然的精神,重新唤醒人的自然本性,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联系。

9 于晓风.生态电影:当代中国生态批评对象的延伸与拓展[J].电影艺术,2016(2):99.该文将生态电影视作生态批评中具有“表达、调节和反思”功能的另一种模式。

10杨成.“乌托邦”与“恶托邦”的二重奏——好莱坞生态科幻电影中的异质空间书写[J].当代电影,2017(11):179.该文认为,随着好莱坞电影全球化商业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其生态科幻电影文本中的异质空间描写也有逐渐走向模式化、单一化的倾向。

猜你喜欢

人与狗克斯狗狗
海克斯康27.5亿美元收购Infor EAM
三部关于狗的电影对比分析
城外乡里[组诗]
老人与狗
吹曲子
明星与狗狗 明人与狗狗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狗狗
Glaucus/格劳克斯 GL609(DLCS01A)